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73年,张颖清发现,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它称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利用这个全息穴位群,建立了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目前发现,人体上可以具有诊疗价值的主要全息穴位系统有102个,这些全息穴位系统遵循着穴位全息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息胚的概念和理论.本文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全息胚控制问题的非线性分布参数控制系统模型,并将生物全息诊疗法用一组MIMO-DPS(多输入多输出分布参数系统)来描述以及对诊断及治疗给于控制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9~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最豪华的五星级饭店皇家克里斯坦尼亚饭店举行。全息生物学创立者、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教授为大会主席。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全息生物学在医学、生理学和针灸学的应用。22个国家的149名专家、教授、医生和研究人员出席了大会。欧洲一些最著名的医学专家到  相似文献   

3.
人体内电磁驻波和经络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长琳 《自然杂志》1995,17(5):275-281
长久以来,人们从解剖学角度来研究针灸的机理,但是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明确的统一结论。本文从众所周知的腧穴(即穴位)和经络上电导测量开始,讨论了电导测量数据的统计分布规律,发现这种统计分布中有令人惊讶的启相似性,即所谓的全息现象,由此发现人们用电针所测定的皮肤电阻其实主要来源于人体内内电场的分布。这种内电场的非均匀来源于电磁驻波的叠加。换言之,中国古人所发现的经络系统原来与一个电磁驻波所形成的肉眼不可见的三维干涉图的主体部分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全息胚学说的理论意义细胞的发现(Hooke,1665)和细胞学说的提出(Schwann,1847),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有一种学说可以使细胞学说成为特例,那就会象在物理学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使牛顿力学成为特例的情况一样了.事实上,本文作者的全息胚学说(ECIWO Theory)已经使细胞学说成为了全息胚学说的特例. C.Darwin(1859)研究过生物体某些部位之间在某些性状上的相关变异,但却没有找到相关变异的原因和相关部位在生物体上分布的一般规律,也没有发现相关性是在广泛的一般  相似文献   

5.
叶惟泠 《科学通报》1980,25(3):141-141
黑质5-羟色胺(5-HT)的含量是非常高的,它的色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也是较高的;放射自显影和电生理的研究均提示:传入到黑质的神经纤维末梢有些是起源于脑干中缝核。我们过去的工作表明,电针家兔督脉“穴位”时,脑干中缝核5-HT含量明显升高,5-HT能神经元活动加强。为此,我们在和以前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中脑黑质5-HT和5-HT的代  相似文献   

6.
杜焕基 《科学通报》1978,23(7):442-442
为了解决针刺麻醉手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临床中采用过针刺远节段的经络穴或近节段的背俞与夹脊穴、督脉穴深刺电针及同神经电刺激等方法,据认为皆有一定的效果。动物实验已证明,电针面部、耳廓、前后肢(远节段)及背俞(近节段)等穴位或神经干,对内脏刺激所引起的各种痛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中,我们进一步证实督脉穴深刺电针和同神经电刺激在动物也可产生抑制内脏痛反应的效果。上述这四种不同的选穴方法的作用机理如何,各有哪些异同?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它们的中枢机制提供了一些实验性资料。  相似文献   

7.
费宏 《科学通报》1986,31(19):1512-1512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在同样的针刺条件下不同个体的反应可以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在同一穴位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本工作在大白鼠实验中观察了:(1)在同样的电针条件下动物镇痛效应的个体差异性;(2)电针镇痛效果的优劣与脊髓中间片肽的释放量是否有关;(3)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出阿片肽的种类是否相同。结果表明,低频(2Hz)  相似文献   

8.
自从1980年前后张颖清同志有关生物全息律的文章发表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生物全息律被广泛应用到中医、农学、花卉、植物细胞及组织培养、中草药研究和古生物研究等领域,一门崭新的学科——全息生物学应运而生。最近,随着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有行医资格的中医和针刺师。第一届全息胚生物学大会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以后,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胚生物学使我获益非浅,帮助了几百例患者解除了病痛。我使用这种理论能简单、准确地诊断和分析许多疑难病症。例如:如果病人有头痛或嗓子红肿症状,便可在其第二掌骨侧的胃穴或下腹穴找到压痛点(不一定是头穴或颈穴)。根据我的经验,用全息胚第二掌骨例或胫骨侧针刺疗法能马上止病,尤其像头痛、腹痛、  相似文献   

10.
赵志奇 《科学通报》1978,23(8):505-505
我们在针刺麻醉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以“同神经电针”——电针刺激支配手术区皮肤的传入神经——的方法进行手术,对皮肤镇痛有显著效果。用这个方法也能有效地缓解顽痛。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曾模拟这一临床现象,结果表明:同神经电刺激的作用特点与刺激异神经或近、远节段穴位电针的抑制效应有明显的不同。本工作以多突触反射为痛反应的指标,进一步探讨“同神经电针”的镇痛规律和可能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中我已经运用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胚诊疗法广泛治病,其有效率达90%以上。现将运用全息生物学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根据临床记录,只要病人所患疾病不是处于后期(根据其血糖含量),其有效率为95%。约半年后,同一病人回医院寻求其他方式的治疗,同时检查其血糖含量,发现他们体内保持了稳定而正常的血糖,病情没有恶化。采用全息生物诊疗法,经过平均两个月的一系列洽疗,即能生效。据我观察,血糖含量从320mg/dl下降到160mg/dl。经过四个月的继续治疗,病人体内的血糖含量能仍保持在120mg/dl至160mg/dl之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末,我国学者张颖清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全息生物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了生物领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宇宙全息论,把全息关系的机制由生物学领域推广到整个宇宙.此外,还有人在其他领域运用全息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全息论”是对上述学说中所体现的共同方法论原则——全息律,即从部分审视整体的一种概括.  相似文献   

13.
八肽胆囊收缩素抗血清对电针耐受的翻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5,30(6):480-480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S)是典型的脑肠肽之一,既存在于肠壁也存在于脑内。向中枢神经系统中注射CCK-8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为了研究长时间电针所引起的电针镇痛逐渐减弱(电针耐受)现象是否与内源性CCK-8释放有关,我们给大鼠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CCK-8抗血清,观察其是否能翻转电针耐受。  相似文献   

14.
生命科学与全息生物学的结合将使长寿命mRNA在全息生物学中扮演诱人的角色。它是全息胚的分子学的实证的表征,最有资格入选为逆转录的模板,并因此而成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分子机理的代言者。  相似文献   

15.
丘脑钙、镁含量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79,24(10):471-471
过去的工作发现,脑钙离子(Cd~(2 ))水平降低能提高电针镇痛效果,脑Ca~(2 )水平增高则对抗电针镇痛;给动物腹腔注射镁离子(Mg~(2 ))无镇痛作用,也不影响电针镇痛。为进一步查明脑Ca~(2 )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本文在研究脑Ca~(2 )的同时,也观察了脑Mg~(2 )含量的变化及Mg~(2 )、Ca~(2 )比值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90年5月12~13日,首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希尔顿国际饭店召开。来自中国、新加坡、苏联、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学者30多人(包括台湾7人)。会  相似文献   

17.
黄琳  王殿冰  顾宁  张先恩 《科学通报》2019,64(19):2025-2036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质囊泡,尺寸介于30~5000 nm.通过不同的发生机理, EVs可以形成微囊泡体(microvesicles)、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和外泌体(exosomes)等.它们通过携带母细胞的不同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活性成分来靶向附近或远端细胞,在细胞的信息交流及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EVs在生物体系内广泛存在,其生物学功能也越来越多地被认识,或许正在成为一个"细胞外囊泡生物学"领域.对EVs性质的认识也促进了相关应用研究,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运送等.本文重点阐述了EVs的生物起源、生物组成、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制备和表征手段,并针对EVs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开展讨论.可以预期,对EVs形成和调控机理的深入认识,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EVs的生物学功能、异质性和功能多样性;另一方面有可能基于这些知识来解决EVs开发应用中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息胚学说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现代生物学的贡献.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这一学说不断趋于成熟,现在已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全息胚学说、cDNA返接与缺失动态平衡论和全息胚定域选种法》介绍了这一学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及这种应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返地卫星搭载对鱼腥藻和小球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永定 《科学通报》1993,38(2):177-177
微藻(microalgae)因其生长快、繁殖迅速、光能利用率比高等植物高几倍到十几倍,并且其生物化学产物极为丰富而在空间生物学研究中受到人们重视。几十年来,人们设想的和已经完成的微藻空间生物学研究充分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目的是多重的,涉及的问题包括空间的生物学基础、受控生态生命故障系统(CELSS)、空间制药、封闭系统(CES)、的理论生态地外生物探谜、生命起源等方面。其中,前四个方面不仅具有理论而且有地面应用的意义。为此,我们先后进行了十多种微藻和2种大型藻以及浮游动植物混合种群的空间搭载试验。本  相似文献   

20.
用奴佛卡因阻滞细纤维对实验性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斌 《科学通报》1982,27(22):1402-1402
在针刺或电针镇痛中究竟哪一类传入神经纤维起主要作用,是针麻原理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研究室以前的工作证明细纤维的镇痛作用大于粗纤维的镇痛作用。本工作利用奴佛卡因对细纤维的选择性阻滞作用进一步分析细纤维(Ⅲ、Ⅳ类)和粗纤维(Ⅰ、Ⅱ类)在实验性电针镇痛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