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科拉顿跑失良机"这则故事。说的是科拉顿在做电磁感应实验时,将电路的两个部分——电流计和切割磁感线的线圈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中间隔了一堵墙,目的是为了防止彼此之间的干扰。他在左边房间里将磁铁插入线圈中,  相似文献   

2.
为方便户外运动爱好者室外用电需求,研制开发了一套室外多功能自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不同的发电模块进行发电:机械能发电、光能发电、温差发电。经由整流稳压模块对输入的电进行整流和稳压后传到蓄电池中,用户只需将用电设备与USB接口连接即可室外用电。环境信息蓝牙系统通过Arduino UNO R3控制板为控制器,利用DHT11采集环境信息,通过HC-05蓝牙模块传至用户的手机。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表明,发电设备可以有效地将电能输送到蓄电池中并供用电设备使用。所设计的蓝牙通信功能传输稳定,温湿度信息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传统晶闸管恒流恒压装置的不足和改进后恒流恒压智能模块中利用霍尔传感器等四大优点,并举典型实例蓄电池充放电、基本稳压稳流电源、恒流恒压三相分离控制模块、直流电机恒压调速,进一步论证晶闸管恒流恒压控制模块是高度集成的反馈控制稳流稳压系统,内置大功率晶闸管芯片、移相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线性电压、电流传感器.该模块能在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恒流恒压功能,可由用户按要求设置恒流、恒压的先后顺序,具有过流、过压、缺相保护,保证用电设备和模块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有线充电繁琐的人工操作和线材杂乱的弊端,设计一种无线充电器方案.此设计使用H桥逆变器和基于NE555的多谐振荡器,利用开关电源模块对交流电进行降压和整流,再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并通过线圈将电能发射,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能整流滤波后稳压供应给用电器.与大多数一对一无线充电方案相比,本设计可以在一较大范围内对多个移动设备同时供电.该套系统经测试可稳定工作,并可同时给手机、键盘和鼠标三件无线设备供电,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调束过程中发现,随着环中储存流强增高,只要不断微量增加脉冲切割磁铁磁场线圈电流注入积累流强就能方便地从200mA上升到300mA.本文还对这一高流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UPS电源的介绍,了解其主要单元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得其主要作用有双路电源之间的无间断相互切换;隔离作用;电压变换及稳压作用;频率变换作用;提供一定的后备时间等.从而保证对负载供电的连续性,保证了供电的质量,进而在重要的用电部门如机场、医院、银行和重要的用电设备如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STM32微控制器设计了数控稳压稳流电源.该电源由数控模块、稳压稳流调整模块与LCD显示模块组成,采用STM32调整和控制稳压稳流调整模块的工作状态及监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再经过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输出控制功率管的基极,随着功率管基极电压的变化,集电极输出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实验表明,电源输出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25%,具有较高的精度,其输出稳定,受负载变化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磁耦合共振的无线输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人们的上网方式逐渐从有线过渡到无线时,更多的用户期待着电能的传输也能像无线网络一样摆脱线的束缚。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磁耦合共振的无线输电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两个铜线圈,天花板上的发射线圈与交流电源相连,桌面下的接收线圈与移动设备相接。利用两个相同频率的谐振线圈产生的强耦合,使电能以无线方式从电源插座传输给置于桌面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家居系统布线复杂、无法细分各用电设备具体能耗情况的缺点,利用Arduino开源平台、无线模块Xbee、LEWEI50物联网开放平台搭建智能家居无线能耗监控系统.该系统在局域网内部采用XBee无线模块组网,实现对各用电设备节点的能耗数据采集和开关控制命令的传输,在外部通过W5100以太网模块实现互联网数据传输与监控.该系统不仅能通过互联网、微信实现对各用电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电能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还能实现对各用电设备开关的远程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无线通讯距离远、实时性好、运行稳定、扩展性强等优点,也为智能家居能耗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能自动断电的过负荷保护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通过交流接触器线包电流来控制电源的方法,用此法构成的过负荷保护器在用电设备过负荷时能自动切断电源,具有电路简单,调节方便,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