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几年前,有关“亚太世纪”的议论甚盛,但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使得这种议论几乎销声匿迹了。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经济的得势,有关21世纪是“亚太世纪”的议论又起,亚太又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亚太,即亚洲太平洋地区,通常是指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广义范围的包括太平洋的北美、南美、东亚、南亚以及大洋洲各国。这个地区的一大特点是国家多,差别大。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经济上非常落后的弹丸岛国;既有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有…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1,(15):35-35
为了传承治学经验,推进中国日本史研究的发展和深化,2011年4月12日,在中国日本史学会的协助下,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及日本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和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新中国日本史研究奠基时代的拓荒者——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日本史研究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康宝莱亚太风云大会 2006年6月23-25日,康宝莱2006年度亚太风云大会在曼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有超过15000名来自亚太、日本和中国地区符合资格的销售人员出席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4.
2011亚太知识竞争力基本格局虽然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亚太知识竞争力的总体格局没有剧烈变化,与2010版相比,本年排行榜的状元仍然是东京,并且前10名中有9个被日本占据。唯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台湾地区,它从上年的第11位跃居为亚军。在日本之后,韩国的两个地区表现不俗,分列第11、12位。然后是澳大利亚、新  相似文献   

5.
2014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Asiaand Pacific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下简称“2014APKCI”)是自2010年首次发布后连续第五次对亚太先进地区知识经济进行的综合衡量,它是亚太地区知识能量、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性的指数,同时也评估了这些地区将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及居民财富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日前,记者从亚太科学中心协会(ASPAC)获悉,第11届ASPAC年会已经确定于2011年5月份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届时,来自澳洲、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馆及博物馆的馆长专家学者们将共聚广州。  相似文献   

7.
长春社辖下的香港环境中心,于一九九二年开始成为亚洲及南太平洋区成人教育总会(简称“亚太成总”)的东亚分区成人环境教育工作者网络协调人。这个网络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东亚地区内成人环境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与信息传递,并与其它亚太地区进行经验交流活动。“亚太成总”共分为四区,包括南亚、东亚、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区。其中东亚区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台湾、日本、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除环境教育外,亚太成总亦关注扫盲、妇女、工人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25~27日,由国际心智、脑和教育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苏汉博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亚太心智、脑和教育学术会议”在南京东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阿根廷、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权威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约60人。  相似文献   

9.
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工艺研究及抗冻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李斌 《甘肃科技》2009,25(1):118-119
通过技术指标和试验材料比较,提出了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配合比及配制工艺。并加以实践利用,在普通CA砂浆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抗冻性CA砂浆,适用于寒冷地区的板式无砟轨道,对于我国东北地区铁路的发展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外刊要论     
犤中国香港犦K.Jayasuriya,犤英犦N.Phillips,犤新加坡犦H.E.SNesadurai等。本专辑意在考察亚太新的地区合作的动力及差别,指出这种地区合作必须超越20世纪90年代以贸易自由化为特征的“新地区主义”。JeremyM.Weinstein,犤美犦布鲁金斯研究所对外政策研究员对于秘鲁再度出现的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应采取的战略,不是禁毒,而是加强对秘鲁的经济及教育、慈善等社会公共机构的投资。犤美犦G.R.Sakonhouse,犤日犦TakatoshiIto,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犦RishiGoyal等。《世界经济》(英国和美国)2003年3月期(日本经…  相似文献   

11.
李魏巍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73-1476,1480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对中国周边的影响。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推出日本版的“繁荣之弧外交”加强了与越南的双边关系。日本与越南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有许多共同的利益。日本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努力实现其政治大国梦想。然而,我们对日越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亚太国际教育论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1~3日,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亚太国际教育论坛”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论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与会代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日本、菲律宾、泰国、印尼、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其中,国外代表26人,国内代表80余人。  相似文献   

13.
刘鸣 《世界知识》2014,(4):18-19
周边安全博弈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拉塞尔提出了“再再平衡”,这一提法是对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补充。其主要内容为:1,在东北亚以“控”和“稳”为主,但这使得在战略上对日本和韩国的政策无法统一;  相似文献   

14.
晓岸 《世界知识》2014,(3):50-52
从长远和广泛意义上讲,塑造一个良好的亚太战略环境,需要在中美之间达成战略共识,这一战略共识应是超越日本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低速而不稳定。然而,在这一大背景下,以亚洲“四小”、“东盟”为代表的亚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却有显著的增长,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有活力的地区”,这同“饥饿”的非洲和债务重压下的中南美洲形成鲜明的对照。亚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固然得力于各自的内部因素,但是,这一地区的“雁行”发展模式(即以美国、日本领头,“四小”、“东盟”等依次排列成如大雁南飞一样的队形向前发展),使得美日在它们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美日经济实力的相对消长,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传统作用相对走下坡,日本的影响不断加强。对这一重要情况,马来西亚经济学家史蒂芬·王打了一个形象的比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亚太局势不断变化,特别是特朗普政权上台后美国调整其亚太政策的背景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战略性外交"也在经受冲击与考验。日本相当担忧日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对中美关系的走势则充满警惕。"四面出击"的安倍政府今年以来,安倍政府的外交较为忙碌。除继续"稳固周边"、强化与东盟、印、澳等"地区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外,另一重点是与美国、欧盟等西方"盟友"加强协调,强化日本作为"西方一员"的角色与作用。继2  相似文献   

17.
《华东科技》2013,(12):6-6
上期中,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13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这是继2010、2011、2012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公开发布后的第四次发布。今年的评价结果来看,虽然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日本东京、大阪和爱知分列第一、三、和七位。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12,(11):16-17
2012APKCI(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简称APKCI)是继2010APKCI、2011APKCI后第三次对亚太先进地区知识经济进行的综合衡量,它是亚太地区知识能量、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性的指数,同时也评估了这些地区将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及居民财富的程度。2012年版的APKCI沿用了2011年版的研究地区,共对亚太33个地区用19个知识经济指标进行了评估。它包括中国的13个地区(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11,(13):33-35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有证据表明,3.1l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田肖红 《世界知识》2021,(14):14-16
<正>2021年6月8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太事务高级协调员坎贝尔在一次公开谈话中表示,美国将联合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盟友,一起推动面临分裂的太平洋岛国论坛重新走向团结。他声称,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拥有巨大的历史、道德和战略利益,而这一地区的国际竞争正日益增强,美国必须提升在该地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