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商学院用机械半脱脂的大豆粉为原料,研制成功机制腐皮(竹),其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脂肪6~8%,还含V_E、食用纤维素等。产品具有柔软和韧性的口感,兼有手工腐皮(竹)的优点。机制腐皮(竹)采用了成形时内外加热,拌料高水分,瞬时高温组织化等技术。原料可在含油10%以下进行组织化,使腐皮(竹)实现机械化生产,并且没有任何污染,这是目前国际上尚未实现的新技术。一般低温豆粕经组织化后,虽经脱臭工艺但还存在豆腥味。针对这种情况,杭州商学院设计了搅拌设备,产品高速瞬时(30秒左右)搅拌,湿料在短时间内上机组织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微波处理、水浴加热、超声处理及高压均质对高温变性豆粕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微波处理和水浴加热对提高高温变性豆粕氮溶解指数效果明显,并对两种加热处理方式进行了正交L9(34)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微波(700 W)处理在pH 8.0,底物质量分数3%,时间5 min时氮溶解指数达到70.39%;加热处理高温变性豆粕的较佳条件为pH 8.0,反应时间90 min,底物质量分数为1%,其溶液氮溶解指数可达74.81%;但在较高底物质量分数(3%)下,加热处理高温变性豆粕的氮溶解指数只达到63.96%.微波处理后蛋白质的其他功能性要优于酶处理后的,因此微波加热处理高温变性豆粕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项目简介 以食品级多糖水酶类制剂为素材,按一定配比复配加工成复合酶制剂,利用该制剂酶解水溶胀豆粕。然后,经碱浸提酸沉淀工艺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工艺水平:以蛋白质含量≥52%,PDI≥45%的低温豆粕为原料,蛋白质浸出率达80%以上;分离蛋白成品纯度≥90%,收率>36%,原料蛋白质回收率达60%以上,且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4.
低频超声对豆粕蛋白浸出率及SPI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研究低频超声对脱脂豆柏蛋白浸出率及大豆分离蛋白(SPI)功能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频超声可有效提高脱脂豆粕的蛋白浸出率,用300W、12Hz低频超声处理8min,高温和低温脱脂豆粕的蛋白浸出率分别为73.43%和90.28%,而45℃加热搅拌提取1h,高温和低温脱脂豆柏的蛋白质浸出率仅为49.58%和66.54%;SDS-PAGE和GPC分析显示,低频超声主要影响大豆的7S蛋白组分,并使其发生聚合;低频超声还能明显改善SPI的功能特性,SPI溶液经过低频超声处理,乳化活性增加,但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 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来代替鱼粉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在发酵豆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豆粕组与高鱼粉含量的对照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在养殖结束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与体长的比值要高于对照组.在发酵杂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杂柏组与对照组及豆粕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能部分替代鱼粉用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7.
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对中置式副产蒸汽锅炉用钢的需要日益迫切。该设备的管线、阀门管件等均在高压(320公斤/厘米~2),中温(400℃),氢、氮、氨(H_2:N_2=3:1,NH_3为12—16%)介质条件下工作,因而不仅需要钢材有一定的综合机械性能。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氢,氮、氨腐蚀、抗高温、加工制造和焊接性能等。国外选用N_8,N_(10)和不锈钢为典型材料,而国内多半靠进口。为解决这方面用钢的需要,1973年起,  相似文献   

8.
间伐对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效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长江滩地6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了5种间伐处理(对照、30%、40%、50%强度的下层伐和50%强度的机械伐),分析了不同间伐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无机氮、土壤水溶性有机氮(DON)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的影响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无机氮素含量、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50%强度的下层伐和机械伐处理下三者的含量较高,其含量随季节的动态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不同间伐处理下的3个层次中土壤有效氮素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0~5 cm土层的有效氮素含量明显较高;土壤有效氮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仅SMBN与DON、土壤硝态氮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初始体重为(10.45±0.85)g的青鱼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在试验室条件下饲养青鱼4周,研究配合饲料中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和对照组对青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替代75%鱼粉组和替代100%鱼粉组(P<0.05),但豆粕和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肠道、肝胰脏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和对照组对青鱼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豆粕和菜粕替代鱼粉比例进一步的增加,青鱼蛋白、脂肪和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的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豆提供了具有良好营养和理化特性且低成本的蛋白质来源。在大豆加工产业链中,大豆蛋白和大豆肽是非常重要的延伸产品,因在预防和缓解某些疾病方面有不可忽视的利用价值,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及消费者的关注,其作为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产工艺、生理活性,同时论述了大豆蛋白的食用安全性及加工特性。分别比较了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的现存工艺及新工艺的差异,提出了新工艺的优势和特点,为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重点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物活性,包括降血脂、调节免疫力、改善骨质疏松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并对新的生物活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大豆蛋白加工特性中良好的凝胶性、乳化性和组织化进行了介绍,特别对于组织化大豆蛋白(人造肉)国内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广大贫下中农在实践中,利用红萍为肥料和饲料,已有悠久的历史。红萍(Azolla imbricata Nakai)是水生蕨与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Strasb)的共生体。因为这共生体有固氮作用,所以有“水面氮肥厂”之称。众所周知工业上的合成氨(NH_3)所需的氮(N_2)取自空气。氢(H_2)则来源于水,因水在高温条件下与煤的碳发生化学反应(C H_2O=CO H_2),生成氢(H_2)。原料气制造后,经过气体净化氮氢之比为1:3的混合气,在高温(500℃)、高压(300大气压)的条件下,通过合成塔的催化剂(如Fe_3O_4、Al_2O_3、K_2O、CaO)而合成氨(NH_3)。红萍这一个“水面氮肥厂”里面的鱼腥藻代谢过程产生电子(e)、质子(H~ ),借助于藻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的能量和固氮酶的催化作用把空气中的游离N_2在常温(15—35℃)、常压(1个大气压)合成氨。红萍—鱼腥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穗离体培养技术和A-PAGE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影响下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的表达差异,研究发现低氮条件下(0%~0.09%)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但在高氮(0.12%~0.2%)胁迫下,籽粒醇溶蛋白出现了差异表达,共产生了4条特异蛋白谱带,其中2条在ω区,另2条在γ区,且γ区的蛋白特异带表达比ω区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地球上各种资源的消耗,食品工艺学家和科学家们越来越注意探索人造食品的道路。在美国,七十年代人造肉已取代了天然肉的1%左右市场。日本进入八十年代,人造肉产量已达10%以上。其原因首先是,制备人造食品可大大缩短人类传统的食物链周期。传统的食物链为植物→动物→人类食品,而人造食品则省去了动物这一环节,且转化效率极高。第二,制备人造食品所用的原料均为粉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黑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及添加纤维素酶混合发酵啤酒糟生产饲料蛋白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为 m(啤酒糟 )∶ m(麸皮 )∶ m(豆粕 )=80∶ 15∶ 10,原料含水量为 60%,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 30℃ ,pH为 6.0,接种量为 2%,培养时间 3 d. 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达 41.52%.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将流行六种新型食品6种新型食品将在我国市场流行。人造奶酪:是经过加工的豆粕粉,可配制多种食品。寿翁食品: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配入花生米、何首乌、芝麻、大枣等制成,具有低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等特点。乳清蛋白食品:含有80%的蛋白质和少量乳糖,适于...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质量为(1.32±0.09)g的青鱼鱼种作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室内饲喂青鱼56 d,以观察配合饲料中豆粕、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鱼种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粕、菜粕替代25%鱼粉组和替代50%鱼粉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25%鱼粉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替代100%鱼粉组(P<0.05),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的水分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相反,鱼体脂肪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青鱼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也不显著(P>0.05).根据青鱼鱼种的生长性能.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中用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的适宜量为25%~50%.  相似文献   

17.
王元 《世界博览》2011,(13):57-57
新的人造肉有生命尽管现在一块小小的人造肉制造成本要将近3万元人民币,但或许未来有一天,快餐店的汉堡中就会使用这种人造食材。在美国科普作家米歇尔·斯佩克特看来,离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人造肉进入超市柜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科学家说,"人造肉"如果只需要含有动物蛋白质的肌肉细胞的话,今天的技术就能做到。制造人造肉饼,只要把在一块平面上培养的动物肌肉细胞卷在一起,做成肉的形状。但不足之处是目前成本很高,有人预计第一块人造汉堡的成本会超过5000美元(1美元约合6.5元人民币)。世界各地都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忙于培育人造肉,力争让其看上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种立足国内原料的新型(C)高温隔热液的组成配制及实验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隔热液的隔热性、高温稳定性耐水性均优于目前自国外引进的Kenpak型隔热液。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最大领域——油脂工业生成的、通常能用作饲料的高温豆粕为原料,提取高纯度大豆低聚肽(蛋白含量≥93%~95%、NSI值=100%、溶解度=100%,灰分≤15%)、高纯度大豆异黄酮(异黄酮总含量≥92%、G∶D≥8∶1)和大豆复合功能因子自主创新高技术;对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业扭亏为盈,拉动豆农致富,对原料大豆“吃干榨净",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大豆加工工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采用中国海区的中、上层鱼类—沙丁鱼、马面魨等作为原料,通过提取鱼肉中的肌浆蛋白(水溶性),和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使之脱腥、脱脂,并同时进行分子改良以使其呈水溶性来获得可溶性鱼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