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6,(6):6-6
最近,科学家在毛里求斯岛上发掘到了一大堆渡渡鸟(一种古代巨鸟)的骨骸,这些渡渡鸟的数量超过30只。科学家希望从这些骨骸中能拼出一具完整的渡渡鸟骨架,因为迄今为止还未找到哪怕一具这样的骨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江西省遂川县的几座渡改桥为例,从技术标准、建设方案拟定等方面对渡改桥工程的可行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江西省遂川县的几座渡改桥为例,从技术标准、建设方案拟定等方面对渡改桥工程的可行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靠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印度洋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火山岛国——毛里求斯。早在16世纪欧洲殖民者踏上该岛之前,岛上长满茂盛的热带森林。如今,该岛上的原始森林已所剩无几。其中岛上特有的树种——卡伐利亚树行将灭绝,这也成了毛里求斯的一个著名的植物之谜。卡伐利亚树是一种高大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达30m,树围4m左右,在植物分类上属于山榄科卡伐利亚属。几百年前,它们的踪迹遍布全岛。这种树木质坚硬、细密,曾经是岛上大量出品的优质木材资源。可是今天,岛上残存的卡伐利亚树已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5.
势垒贯穿中渡越时间的双波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湘友 《科学通报》1996,41(20):1843-1847
普通量子力学仅能告知有确定能量的粒子穿过势垒的几率。对于粒子穿过势垒需花多长时间的问题则无法回答,因为定态波函数不能给出力学量的任何时间信息。如果用波包来描述粒子,则需牺牲粒子的能量信息。波包越小,这种牺牲越大。此外,不同能量组分的波穿透势垒的几率也不一样。这也给波包的使用带来严重的困难。总之,需要引进新的假说或自由度才能对势垒渡越时间进行处理。到目前为止,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未能就这一时间的表示及  相似文献   

6.
伯仁  鲁顺民 《科学之友》2007,(7A):36-37
在黄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风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被称为三大著名古渡口。从古到今,它们都是晋陕豫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靠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印度洋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火山国——毛里求斯。早在16世纪,欧洲殖民者踏上该岛之前,岛上几乎到处是茂密的热带森林,而如今这些森林已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10,(12):52-52
美国考古及化石学家近日在秘鲁帕拉卡斯保护区内挖掘出一只生活于3600多万年的史前巨型企鹅的化石。这种巨型企鹅被命名为”水中王者”,全身覆盖着浅灰色和棕红色羽毛,身高达约1.5米,相当于现代企鹅身高的两倍。  相似文献   

9.
从1月23日开始,我们迎来中国的龙年。从已经挖掘出的化石证据来看.我们还不能说龙是一种曾经真实存存过的动物。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龙的喜爱,并把某些可爱或威武的动物命名为“龙”。  相似文献   

10.
植物是否将从高浓渡CO_2中受益ElizabethCulotta著,岑益群摘译,倪德祥,校日益升高的大气CO2浓度可能会使作物生长更好,但对于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将如何反应,专家们莫衷一是。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Duke)森林是个迷人的地方,这里是美国...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的进步,犹如人口数量的增加,并且不断地在大自然拓展版图。与此相比,动植物学家的研究领域或将越变越窄;然而,自然学家的主要任务是记录灭亡或行将灭亡生物的科学知识,使人们熟悉并记住没有受到伤害的动植物,因为生命的产生注定是要被保护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阿根廷的考古学家在位于安第斯山的阿根廷伊奇古阿拉斯托山谷挖掘出据信是迄今最早的恐龙骨骼化石。主持这次挖掘工作的芝加哥大  相似文献   

13.
出山西省芮城县5 km,黄土高崖上有一个叫做神柏峪的村子,便是大禹渡之所在. 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歇脚的地方.黄土崖底,是大禹渡电灌站.黄土崖头一个平台上,10 m多高的大禹塑像正对着黄河,挥手执未,忧悒而坚毅.河对岸,河南省的大平原在浓厚的雾霭之中无际无涯.  相似文献   

14.
中生代的恐龙世界,食肉类恐龙为了寻找食物,食草类恐龙为了活命,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展开了一场永无休止的生命大搏斗。今天的古生物学家竭尽全力,通过对挖掘出的残破不全的恐龙化石进行复原。再现了这些发生在中生代时期的杀戮与战争的壮观场面。他们是如何进行复原的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超级霸王龙     
霸王龙巨大而凶猛,恐怖无比。自从它在6700万年前灭绝之后,其恐怖形象一直流传至今。它之所以被称为“恐怖的蜥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同时,霸王龙也十分使人着迷,自第一只霸王龙化石在100年前被挖掘出来时起,它就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今年5月,美国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展出了一只名满天下的霸王龙复原骨架——“苏伊”。1990年古生物学家苏伊·亨德里克森发现了“苏伊”,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约有90%的骨骼被挖出、复原。在此后的两年中,化石经工人们反复清洗,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正2.5亿年近日在安徽省,几名美国科学家挖掘出一块于2.5亿年前形成的正处在产仔状态的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陆地爬行动物,侏罗纪时期广泛存在。鱼龙外形近似蜥蜴,长有脚蹼,尾鳍短而宽,进化中期转移至水中生活,在白垩纪被更高级的水生生物取代。在这次出土的鱼龙化石上能够清晰看到3只鱼龙幼仔,红色部分指  相似文献   

17.
对于能源使用问题,可以说是一报还一报,尤其是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然而,这些问题终究应该寻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宋應 《科学通报》1954,(3):16-16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起,我們的國家即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與總任務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它不僅給我國地質工作者提出了明確的工作方向,也向我們提出了光榮而莊嚴的任務。 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建成社會主義社會的基礎,而地質工作正是發展與建設工業的先行步  相似文献   

19.
化石级霸主     
<正>在蛮荒的史前公园,恐龙一直是距今亿万年前的中生代的霸主。但是古生物学家在南美洲茂密的丛林中发现了体长如同一辆公共汽车一般的超级巨鳄,它可能将替代恐龙的霸主地位。考古队挖掘出的其他恐龙骨骼化石上,甚至包括异常凶狠的霸王龙骨骼化石上,都发现了巨鳄牙齿留下的伤痕。这种体型庞大的鳄鱼生活在大约1.1亿年前白垩纪的热带沼泽中,它们在水中静静地等待猎物靠近,捕杀从身边经过的恐龙,是当之无愧的"两栖霸主"。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徐洪河 《自然杂志》2023,(2):119-126
陆生植物的出现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重大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大气和地表环境,为陆地生物的发展和繁盛奠定了基础。隐孢子是分布在寒武纪中期至早泥盆世地层中的一类孢型植物化石,对探索陆生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然而,对于隐孢子的定义存在明显争议,目前仍无法统一。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文章对这类化石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对隐孢子化石在形态学、系统分类学和古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早期陆生植物起源与演化的新认识,并为地球生命演化及远古环境变迁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