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仫佬族新生的鼓手包玉堂是我国第一个仫佬族诗人,也是一个以全部热情扑向生活的勤奋的诗人。他的诗,在仫佬族常青的生活之树上结出了丰满之果,使他成为我国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诗坛上一位有特色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弥尔顿心中的上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17世纪伟大的的诗人弥尔顿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但他同时又是上帝的一个忠实信徒,《圣经》是他生活的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生命的支柱,创作的源泉;但他又是一个学为己用的人,经他创作加工过的《圣经》故事和人物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用来为他所终身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服务,在他的作品中,“上帝”时而是一个最高道德的创导者,时而是一个令人憎恶的暴君,时而是一个心胸狭窄,贪婪的主,时而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诗人的神学思想和革命思想的矛盾使他在不同的作品中把“上帝”这个被基督教徒顶礼膜拜的神圣的偶像塑造成了各种不同的矛盾人物。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极力标举的诗歌审美标准是自然,即诗人以自己的情兴为依据,而随着情兴自然抒发造语取势,同时又提出了诗歌创作过程中要经过苦思,并且这种过程要至难至险。皎然提出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皎然认为诗人创作过程中要苦思,达到的结果是诗歌审美的自然,形成苦思和自然的统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人创作要苦思;不同读者鉴赏要自然,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个链条,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而又长期评价不一的诗人。本文试就徐志摩的创作思想、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认为,徐志摩的思想曾经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的诗歌在大革命失败前后有显著变化,但创作中积极因素仍占主要地位。尤其在艺术上,徐志摩是中国新诗史上屈指可数的用自己的艺术征服了读者的诗人,他的诗独成一家,对新诗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徐继畲(1795—1873),山西五台人,是清季一著名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地开眼界看世界的重要人物.说他是清季一著名历史人物,是因他曾在两广为官,并官至福建巡抚,为当时少有之廉吏.说他是近代史上重要人物,是因他曾撰《瀛环志略》这样部名著,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及状况.所以一般人知徐继畲,只知他是一个封建官吏和地理学家,而很少见其诗,不知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文天祥学杜是把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思想和崇高人格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学,这就使得他的学杜高出于同时代的诗人。文天祥不仅是一个名垂万古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认真学习杜诗的“诗史”传统,感事忧时,“以诗记所遭”;以议论“言志”,直抒胸臆,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因而形成自己诗歌悲壮苍凉的风格.他的律诗成就尤高。  相似文献   

7.
<正> 诗人赵守亚1951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他从1983年开始诗歌创作至今,已陆续在省、地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达400首,曾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各种诗歌大赛上获奖,1997年加入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次年加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是大庆地区创作非常活跃的诗人之一。这位出生在松嫩平原上的诗人,站在他居住的城市,遥想、遥望着那片养育他的黑色乡土,在他的笔底涌泉般地流淌出对乡土的回忆、眷恋以及思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徐玉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发表诗作最多的诗人。从题材内容方面概括了徐玉诺在《诗》月刊上所发表的三类诗作。《诗》月刊进一步成就了徐玉诺诗歌创作的先锋姿态,徐玉诺与《诗》月刊的结合推进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摘要: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10.
闵敏 《科技信息》2012,(13):252-253
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本文从诗歌创作背景、诗歌意象、韵律节奏以及内在意蕴等角度分析了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及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名作《在地铁车站》和《红色手推车》,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两首意象派名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1.
安德鲁·马维尔是玄学派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在《致他羞涩的情人》结构上和语言上的"陌生化"手段,成功地为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中的一个概念,是通过不同的文学技巧将熟悉的文学事实变得陌生,唤醒读者去感受生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马维尔在《致他羞涩的情人》中糅合古典派诗人的说理与浪漫派诗人的言情元素,大胆运用奇思妙喻,在诗歌的结构和语言上打破了传统爱情诗的桎梏,完美地呈现了诗歌主题,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杜甫,一向给人以老成持重、忧国忧民形象,但一个诗人不可能只有老成持重、忧国忧民的一面,冲动的、怯弱的、柔情的更具有人情味的杜甫时常隐没于他的诗文之中,需要去寻找和发现。对月夜的分析,可以尽可能的还原一个真实的杜甫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所处时代政局的黑暗使阮籍创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生命的幻灭感。这种忧生之嗟形象地表现在他诗歌所选取的意象之中,通过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可以清晰领会诗人对人生、生命的体悟,准确把握其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性格中的“阴性特质”塑造了“诗人”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复杂形象。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应激反应上,还体现在他与“师姐”独特的爱情形态上。同时,“阴性特质”还导致了他在与女性交往过程中特有的“泛滥的专一”状态。通过对于“诗人”性格中“阴性特质”作用的分析,希望可以使我们对于这个独特的形象有所理解,并对于其复杂而矛盾的精神状态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16.
论张詠的诗     
一、张(讠永)眼里的宋初诗风张(讠永)(946—1015)是宋初诗人中最早的名家之一。他生于北宋建国之前十四年(石晋开运三年),通常文学史书上提到的宋初诗人,都是他的后辈。他比王禹(?)大八岁,比魏野大十四岁,比林逋大二十二岁,比杨亿大二十八岁,比梅尧犬五十六岁,比欧阳修大六十一岁。因此,他的诗格不曾受到宋诗中某一家的影响,似乎是自已摸索、磨炼出来的。宋初三四十年间诗坛是相当冷落的。少数前代遗留下来的诗人,仍然走晚唐五代的老路,格力萎弱,大为后世评论家所不满。如欧阳修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批诗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诗歌观念和写作策略。诗人何其芳在这个时期对诗人身份、诗歌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何其芳在1936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进行的诗歌创作,显示了从"独语"到"对谈"的转变特征。"对谈"不仅标示了何其芳在延安的生活方式,也是他诗歌的言说内容和结构方式。但是,这种变化是有限度的,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何其芳既受到外界的干扰,也遭遇到诗歌形式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1,(4):163-163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代表诗作,被视为西方世界少数不可企及的伟大史诗。诗人对撒旦的形象描绘最为生动。撒旦是革命者的象征,表现为敢于向最高权威要求平等的反叛精神,从而使他成为一个英雄和自由斗士。撒旦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诗人弥尔顿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当时的英国,宗教纷争极为激烈,清教徒屡遭迫害,而诗人本人就是一位坚决彻底的清教徒。人们在这部史诗中看到了清教徒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对最终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删定《诗经》以礼仪为准则,他通过《诗经》进行教化,使儒教的义理深人人心,开创了以诗文形式作为传播、弘扬儒教教义的先河,而且儒教的伦理纲常和名教思想往往又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人了丰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老虎》是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的代表作,在直白易懂的文字上,蕴含着神秘的象征意义,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描绘,使老虎不仅仅是画面中的一只普通的老虎,更是充满激情和富含反叛精神的革命新生力量。这种象征具有丰富的暗示性,这种在语言下未加明言的意念更让此诗带有神秘感。诗人将神秘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完美糅合,使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读者产生不同的解读,因而此诗才能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