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科学》杂志4月19日出版的主题是探索"科学教育的重大挑战",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科学教育所面临的令人兴奋的机遇。教育专家们提出的挑战,内容涉及"让学生建立持久的、与科学有关的兴趣"及"改变激励机制,鼓励对学校教育实践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等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出三个另外的重要挑战,它们是"注重发挥教师的智慧""帮助企业界推行预科科学教育的新  相似文献   

2.
黄本能 《科学之友》2010,(8):122-123
文章从传播学、广告学角度解读"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则广告,通过研究该广告投放的背景、观众反馈的意见、专家表达的观点以及与韩国成功广告范例的对比等分析这则广告的优缺,为今后的改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12,(5):1-1
科学和宗教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用"冲突"模式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显得牵强。历史上诸如"罗马教会审判伽利略"、"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进化论之争"都是"冲突论"的典型案例。几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体系和科学建制的日益庞大,如今的科学完全摆脱了17世纪神的"婢女"形象,俨然一副统治者的姿态。  相似文献   

4.
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又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该星球比我们的地球还要小。这是人们首次发现类地行星围绕着类日恒星旋转。2011年12月7日,科学家在"首届开普勒科学大会"上宣布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18日,历时10年、耗资2.71亿美元的"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在寒冷而神秘的南极宣告建成。这一科学探索项目,将利用南极极为纯净的古老坚冰层作为"望远镜",搜寻来自茫茫宇宙空间的高能基本粒子——中微子……  相似文献   

6.
在上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曾写过一篇科学评论 ,题目叫《科学不能带妖气》。当时是为了批评“人 ,是太空人的试验品”的观点。此文发表后得到读者的好评 ,并接到中国科协的邀请 ,参加了全国三科 (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学术研讨会 ,我在会上宣读了这篇文章 ,受到称赞。这篇不到 2 0 0 0字的文章竟被多家报刊杂志转载。我的观点很明确 ,科学一旦带上妖气就不是科学。《人 ,是太空人的试验品》其作者在书中宣扬的观点也非常明确 :人是上帝创造的。因为作者在书中论证了太空人就是上帝 ,上帝在一万年前来到地球 ,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创造…  相似文献   

7.
新科学遐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江泽民同志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于2000年6月30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的文章。文中认同了将整个自然科学划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三大板块,而不再按数理化天地生来划分的观点。个人以为,这一观点意味着一种新的科学体系即将诞生,本文且把它称为新科学。  相似文献   

8.
刘爽 《自然与人》2012,(3):32-35
科学家对"垃圾DNA"研究得愈深入,就愈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宝,生物少不了。这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自然界没有废物"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前文已经说过,"垃圾DNA"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通行的生物进化理论所做出的一个科学预测。按照这样的预测,人们相信非编码DNA序列没有任何功能,是"自私"的寄生物,不仅对生物体无用,而且可能有害。这样的观念统治了学界长达20年之久,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法尔和梅洛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家揭示了部分"垃圾DNA"的神奇功效后,人们才看到了这个巨大宝藏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9.
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介绍库恩把“革命”这一概念引进科学发展史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显然,这一观点不仅对研究科学史有意义,因为守旧的传统科学观并非仅存在于科学史研究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0.
<正>欧盟委员会放弃考虑"科学2.0",他们认为"科学2.0"的形式太具有野心。而柯林·马基宛(Colin Macilwain)则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今年八月,欧盟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前往海滨,他们被问起如何考虑科学的未来。研究专员卡洛斯·莫达斯(Carlos Moedas)宣布他个人倾向于"开放式科学"和"开放式创新"的做法,并请其团队就如何实现进行观点汇报。  相似文献   

11.
贝时璋院士,这位曾创立"细胞重建学说"的科学家,是如何步入生物物理学这门年轻的边缘科学领域的呢?历经百年世事沧桑、目睹百年科技巨变的老人,在科学之外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相似文献   

12.
沈葹 《世界科学》2011,(10):13-14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W·温伯格曾指出:物理学始终是一个未完成的逻辑体系:而本刊所载一文正具体阐述了他的这一观点.此观点当然符合科学不断发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正在寻找冠状病毒的确定性,而这有悖于导致科学突破的情景。作为普通的推特用户,我仔细选择我在网上所关注的人和组织,而这就是我的问题所在。在社交媒体上,我们更有可能接触和信任与我们观点一致的内容,从而充满了我们已经同意的观点。其中一些观点是基于政治或宗教意识形态,另一些则是基于最薄弱的证据或最肤浅和不可靠的信息。在这种思想冲突和世界观两极分化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比以前更加信任科学和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近代科学发展贯穿着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争论,而且与哲学观点密切联系,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缘由之一.物理学正面临着挑战,更应重视学术思想和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15.
他这棵石缝中的小草就像渴望阳光一样,渴望着也能早日迈进科学殿堂……一次,有位记者向英国著名科学家汉佛莱·戴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随后即列举了他的几项重大发现。戴维听后摇头予以否认,直到最后,才意味深长地说:"我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科学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提出了五个问题,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一、科学的发展究竟是取决于内因还是外因? 二、科学是怎样依赖于物质生产的? 三、现代科学还依赖于生产实践吗? 四、科学是否将永远依赖于物质生产?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是“唯生产决定论”吗? 就这五个问题,作者以科学发展的动力为中心,分析了国际上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内在主义的观点,即认为科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科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把科学探究置于历史的背景中加以反思,理解今天倡导的科学探究与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类似观点的区别与联系,结合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赋科学探究以新的内涵,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认为宗教与科学思想必然冲突的观点是幼稚的,这不是处理这样两个重要问题的唯一方法。绝大多数西方科学之父在调和他们的宗教信仰与科学追求方面都并无困难。事实上,后者(科学)常产生于前者(宗教)。这方面的讨论可以追溯到托马斯·阿奎那以及早期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他们关于这两大领域相互关系的论述,有的要比现时大量发表的更现代、更有思想性、更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证明,伽利略的"自然之书是用数学文字写成的"科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17世纪以后科学发展和人类的思维深度,以至于牛顿在一片赞誉声中,从内心说出了真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伽利略就是托起牛顿的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记忆及其模型李醒民译在直到近代的整个有记载的人类史中,与其说科学的记忆模型支配着关于人的观点,还不如反过来说关于人的观点支配着科学的记忆模型。人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即肉体和精神组成的,这一概念把它的约束性限制强加在关于记忆的所有思考上。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