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普及机器人的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美元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请看──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机器人不能对人构成伤害;二、机器人必须服从指令(除非有关指令违反第一条规则);三…  相似文献   

2.
<正>iRobot的成就iRobot创立于1990年,是目前美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最为成功的企业,是世界领先的服务机器人企业,也是纳斯达克机器人第一股,无论从技术水平、从业历史还是从产业化程度来看,iRobot都是全球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领军企业。目前,iRobot在家用机器人、军用机器人、航空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各领域都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单是家用清洁机器  相似文献   

3.
正艾萨克·阿西莫夫创造出的"机器人三法则"在科幻界内几乎人人皆知。英国数学家兼科幻作家伊恩·斯图尔特由阿西莫夫的作品想象到机器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翻转后,写出了以下这篇将人类设定为机器人的奴隶、极具冲击力的作品。第一法则:人类不得伤害机器人,或因不作为使机器人受到伤害装在墙上的摄像机器人扫描了杰伊的视网膜,激活了显示屏机器人,展示出他目前的日程计划。还是老样子:在他12小时的班次时间里,每三  相似文献   

4.
章琪 《世界科学》2014,(12):26-26
<正>1927年上映的电影《Metropolis》(大都市)中的Maria,是第一个不停地在荧屏上闪烁的机器人,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在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现在了解的大多数机器人——在汽车组装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和吸尘机器人之类的简单设备,完全达不到科幻小说中机器人的水平,但是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已经变得如同至交。只是,你和一个机器人管家或者无人驾驶汽车在一起是否舒服?工作台上,一个在你旁边的机器人,不仅仅是移液,而且是提出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入’的功劳!”向人类“进化”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机器人”的名字正式产生。1959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机器人大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机器人     
1972年,我国第一台机器人在上海诞生并展出。光阴荏苒,30年已经过去了。 有观点认为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机器人的萌芽期。而中国机器人最迅猛的发展则是在863计划启动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全面回顾中国机器人30年来的成败甘甜,只好在这里略谈一谈863计划以后,中国机器人的几项重要成果,以期管中窥豹之效。  相似文献   

7.
<正>物理学家威廉·肖特基(William Shockley)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1963年照片]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但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想法能超过在工厂车间和家庭中使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力来的更科幻●肖特基对机器人和自动化的激情使其决定离开在贝尔实验室已经成功的职业生涯,只身来到西海岸。之后在1955年,他创立了硅谷第一家硅电子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正假如机器人可以是狡猾的、自以为是的、善于表达的,那么为何不能有知觉?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中,我们初次认识了机器人L3,她是蓝道·卡利森的机器人副驾驶,当时在酒吧里痛斥一场机器人对抗机器人的残忍笼中斗:"你们怎么能宽恕这种野蛮暴行?!机器人也有权利!我们有知觉!"我第一次观看《游侠索罗》电影时,我对机器人L3的反应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9.
思柯 《世界科学》2013,(10):1-1
最近,《IEEE光谱》杂志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策划了一期名为"新世纪的工程师:生活在2030"的广播节目,科学记者深入科研第一线,给我们带来了有关未来的消息。超乎想象的是,许多被人们认为有点"科幻"的东西:机器人、智能纤维、太空发电站、无人驾驶汽车……正向我们  相似文献   

10.
点点滴滴     
功能各异的 新型机器人 飞行机器人 世界上第一台飞行机器人最近在一次国际飞行机器人竞赛中首次实现了真正的飞行,它在空中停留3分钟,并抓起一套金属盘。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由国际无人驾驶交通工具联合会组织的飞行机器人竞赛已经有5年的历史。这台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成的飞行机器人利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其飞行高度及位置的误差只有几厘米。 飞行机器人因其活动自由,可广泛应用于救火、火山考察、辐射测定等危险环境中。未来的飞行机器人还将安装雷达、超声波探测器等先进手段,使其功能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1.
1995年5月5日下午。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临床立体定向、内放置化疗药物脑肿瘤手术在这里进行。实施手术的机器人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研究的我国第一台医用机器人系统。 作为现场仅有的3名新闻工作者(其中两名为中央电视台编摄),笔者目击了手术的全过程,并拍下了一组医疗现场图片。  相似文献   

12.
智能机器人必需具有一种能观察外部世界的结构装置.近年来,世界各国研制人员已相继开发了一些诸如利用光波、X射线、电磁波来识别物体的系统,然而,迄今还未找到一种十分完美的机器人观察装置. 本文提出一种机器人超声波眼睛新系统.利用超声波观察至少有下列三方面的优点:第一,在光波难以  相似文献   

13.
走进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便有一台名叫中国"先行者"的机器人亲切地向人们打招呼:"您好,我是国防科大研制的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欢迎您来参观,希望得到您的关心和呵护."这位具有人类外观特征、能模拟人类基本行为动作的机器人,身高1.4米,体重20公斤,是我国科技人员10年艰苦攻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又一次闪光.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世纪初腹腔镜理念的诞生到20世纪末电视腹腔镜的成熟和普及,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里的这一场变革总共用了100年的时间.但在其后的不到20年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一次撞击着前沿医学的大门,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通过操纵机器进行手术——机器人手术.从1994年的第一代伊索系统,到目前第三代达芬奇系统,三维视界,超高灵活度关节,消除了人手物理震颤,更好的  相似文献   

15.
8分钟     
正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表演环节上,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着"冰屏"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多台机器人与演员同台共舞,它实现了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短短8分钟,浓缩了中国机器人行业近20年的努力。为了让机器人在演员频繁移动、场地复杂光照情况下"看"得见、"看"得准,团队研制了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精确度达到毫米级;为了让机器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生化机器人 2008年8月,沃维克教授宣布,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生物脑控制的机器人:一只具有鼠脑的机器人.所谓的鼠脑机器人,不过是个红绿色的小方盒子,在一张餐桌大小的场地上时而前进,时而折返,看起来比街头卖的电动玩具汽车还要粗糙得多,走起路来像只没头苍蝇.  相似文献   

17.
人类第一次用机器人辅助完成脑手术的试验已获成功。在五次试验中,机器人完成的任务是计算出手术铅与切片针的正确角度并保证其方向的稳定,医生仅需在机器人手臂上施加压力以穿透颅壳与脑组织。加利福尼亚“长滩纪念医学中心“放射线科的研究主任耶克·桑·科沃是该设备的发明人,他说:“机器人手术比目前的人工手术更完全,迅速,且较少损害。”机器人的定位精度误差不超过0.025毫米,因而大大减少了对脑组织的损伤,手术也无需一般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杀人     
人们一直幻想着发明一种机器人来代替自己劳动,这样人就可以从一些机械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智商更高的劳动。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的梦想实现了,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使人类看见了光明的前景。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机器人杀人事件的出现对此给出了一个血淋淋的注解。尽管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机器人不可伤害人”,但是机器人杀人事件还是越来越多。 血淋淋的历史 机器人的愚昧导致了机器人杀人事件的发生。1981年7月4日,日本川…  相似文献   

19.
正自动驾驶汽车的倡导者、机器人专家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说:"对于机器人技术来说,2017是令人惊叹的一年。那为什么恰恰是2017年呢?为什么我们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呢?"可以说,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者也是因为精密硬件和更先进的软件结合在一起,价格降低了。特伦说:"过去,在机器人技术中我们的软件不够智能,而硬件则一直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直到最近,软件才变得足够智能,而且机器人硬件的性能已经足够可靠,于是第一批优质的产品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20.
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概念 “机器人”一词在欧美并不仅仅指区别于“蓝领”和“白领”之外的“钢领”工人,而是泛指一切由人工技术制造出的智能形式,其中也包括了由生物复制和化学合成的“人工人”。事实上由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出版于1818年的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一部有关“人造人”的故事。玛丽·雪莱的“人造人”是利用死人器官拼凑而成的,最后施以电击使之复活。 不过率先使用“机器人”一词的则是捷克作家卡列尔·恰佩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写出的讽刺作品《洛桑的万能机器人公司》《R.U.R》)中,第一次使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