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体育》“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体育》死了。2O02年3月4日—9月28日,这短短的208天,担负了《21世纪体育》生命历程的所有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但《21世纪体育》只是一个例子,它只是中国入世后媒体“非正常”死亡案第一例。 生与死,聚和散本是世间万物的主旋律。为了资本忘却的纪念,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一个曾经是“21世纪体育人”的真相调查——  相似文献   

2.
《有报天天读》节目对电视和报纸两种不同媒介新闻信息的融合无疑是电视读报类节目的一大进步。这种成功的融合,得益于理念上的创新,更得益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报天天读》的成功模式,为我国电视读报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3.
《读者》杂志是诞生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甘肃的文摘类期刊,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成为我国期刊的第一品牌。试图从出版文化的角度对《读者》进行解读,探究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故宫博物院<隋人书出师颂>与<文选·出师颂>对照,我们看到因字形辨识、同实异名以及汉字使用等原因造成的诸多异文现象.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区分字、词的异文对应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文革"十年,中国大陆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群测群防、专群结合"为特点的大规模地震预报工作。但是在科技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地震预报,如何在大众中普及预报方法,成为这项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地震战线》应运而生。文章在分析了《地震战线》的创刊背景、出版经过和该刊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文革"期间《地震战线》在地震预报知识普及中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瑞春 《世界博览》2014,(3):21-23
近日,针对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的各种新闻以及评论不计其数。世界各地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不少评论家还根据自己的分析对此事进行了解读。而各种社交平台上.针对此事,点赞的无数,给差评的也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7.
谢慧芳 《南昌高专学报》2000,15(4):26-28,33
南昌电视台于1999年10月推出了一档《新闻说报》新节目,该节目能够成功地得到观众的认同,缘自其独特的风格。具体地分析起来,《新闻说报》节目的风格特点主要有3个方面的创新-报道内容的创新、新闻制播方式的创新和主持风格的创新。这一新的制播模式为城市电视新闻制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9.
《科学世界》2004,(2):96-96
  相似文献   

10.
《大刚报》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西藏的坚强意志,介绍爱国人士特别是藏族爱国人士拥护国家统一的渴望,揭露国内外分裂势力破坏国家和平统一西藏的行为,全面系统地报道了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的全过程。《大刚报》办报遵循“与人民同其休戚”原则,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国家意志与民间力量互动,推进了西藏和平解放。该报设置“黑板报”,组织“读报组”,突显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性,并关注国际舆论,大量转载世界进步报纸对西藏问题的关注。《大刚报》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面对新闻舆论的钳制和势力强大报纸的挤压,艰难地生存。武汉解放后,所有民营报纸都停办,唯有汉口《大刚报》仍继续出版,经过公私合营,1951年9月,《大刚报》最终成为武汉市委机关报。可见该报的办报宗旨与社员的思想倾向符合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维新派在日本创办的重要报刊。许多维新派出于对清政府顽固势力镇压戊戌变法的痛恨,在《清议报》上积极宣传西方的自由思想,如天赋自由、政治自由等,攻击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专制主义。然而,维新派内部对自由的认识并不一致,康有为多次对梁启超等人对西方自由思想宣传的激进性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李大钊之后的《晨钟报》总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晨钟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李大钊曾经出任过其第一任总编辑。但在李大钊之后该报还出现过哪些总编辑,长期以来几乎没有人论及过。若把《晨钟报》和有关史料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在李大钊之后《晨钟报》至少还出现过陈光焘、“春冰”、刘以芬等三位总编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马克思所著《资本论》的创作动机与过程,主要哲学思想及出版意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对高等学校有关师生从事马列原著的学习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日报》与英美报刊有相同之处。通过阅读《中国日报》 ,读者同样可以学到新闻英语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10,(11):69-69
<正>新闻选择分析的最基本研究视角是,观察新闻记者或编辑从已知的新闻稿源或新闻事件集合中选择了什么进行报道。新闻话语分析学者迪克用"源文本"这个概念来指称记者或编  相似文献   

19.
BBC《十点新闻》和央视《新闻联播》分别属于中西电视新闻的旗舰栏目,体现着不同的播报风格和新闻价值取向。这不但反映在新闻内容之中,也同时体现在新闻播报结构上。通过比较、分析新闻(次)语类在《十点新闻》和《新闻联播》播报结构中的分布,揭示了二者在播报结构上的差异及其成因。《十点新闻》重视现场画外音、原声摘录、记者出镜、报道结束语等类型的运用,报道突出互动性和会话化,凸显了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新闻联播》偏重独白式的演播室画外音播报,轻视现场画外音、原声摘录、记者出镜、同期声等,反映了该节目的政治权威性和舆论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循环日报》是一份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报纸,它体现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开创了我国近代报纸报刊论政的先河。其中反映和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进程和特征,对了解和审阅我国现在的华文报纸有借鉴意义。笔者将对该报定位和编辑方针,所起的历史作用,以及该报体现的“文人论政治”现象等进行解析,并就现代报纸的定位,以及现代报纸如何接受全球化浪潮的挑战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