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持守"思想是朱子理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朱子的修身论。存心、持敬和主静,这是朱子"持守"思想的基本内容。朱子认为"心"在德性修养中居于主宰地位,能"唤醒""收敛",使其常处于"惺惺"状态;强调"敬"是圣门纲领,要始终坚持"修己以敬";还主张习于静坐,明辨动、静关系,以"静"涵养身心。朱子所言存心、持敬和主静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朱子"持守"思想尤为重视"日用"之间的修身功夫,表现出强烈的践履性,试图在切实有恒的德性修养中,存天理、去人欲。  相似文献   

2.
陈献章以“宇宙”为起点,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强调心的决定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为宗”的修养目标或为学宗旨,主张以静求心,强调内省、摆脱经典的束缚、充分发挥自我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他在静坐与逍遥中形成了其学术思想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献章一生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但始终没有走上仕途,最后却归隐乡间,专心学问。这种人生之路的选择,有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也显露了陈献章的人生态度,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的思想在明代晚期影响甚大,与陈献章一起改变了明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趋势。王阳明“创命”说的开拓精神、“贵心”说的主观能动精神及“自然明觉发见处”的务实精神等思想.对后世学者产生了积极影响,对现代中国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国家飞机、汽车等零部件制造作业需求,提出了一种混联可重构机械手,与同体积的Tricept机械手相比,该机械手能实现更大的工作空间,对其四自由度混联主模块的关键设计指标——静刚度进行了研究.考虑到主模块的拓扑构型为混联形式,将主模块划分为并联子系统和串联子系统.在利用虚功原理和子结构综合思想分别建立并联和串联子系统静刚度解析模型的基础上,借助线性叠加原理构造了球坐标系下主模块的整体静刚度解析模型.借助三维造型和有限元商用软件对主模块进行了建模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该主模块整机静刚度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并结合算例对四自由度混联主模块的静刚度进行了全域预估.研究结果为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并/混联构型装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献章及其江门学改变了明初以来思维发展的轨迹,引发了明代中叶以后对思维方法的新探索,标志着明代思想由朱学向心学的转变。促使这种变化的原动力,在于其思想深处具有从现实出发的务实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一种二自由度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静刚度分析的准确度,该文建立了六维空间静刚度模型,并对主刚度及主方向做出评价.考虑机构的驱动刚度、结构刚度和空间外载荷3个因素对整机静刚度产生的影响,对机构的支链和滚珠丝杠进行静力学分析,求出它们的变形.采用虚拟机构法并根据输入输出之间的速度映射关系分别得到支链和滚珠丝杠引起动平台产生的位姿变形,再由小变形叠加原理推导出机构的整体变形.根据空间外力及外力矩与机构整体变形之间的关系,建立机构的整体空间静刚度模型.基于正交变换法,分析机构的最大最小线位移和角位移刚度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二自由度平面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静刚度是空间六维的,沿导轨轴线方向的静刚度具有各向同性,垂直于导轨轴线方向的静刚度与其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8.
动静观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上重要思想之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动形养生”、“静以养神”、“动静兼养”思想进行概述,得出在传统体育养生中通过体现“动形养生”、“静以养神”“动静兼养”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毛泽东、邓小平堪称是运用系统论思想的典范。由于客观环境、主观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他们的观点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区别。他们都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他们对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先富与后富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有所区别;他们都提出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但他们对经济要素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结构关系的认识有所不同;他们都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适应国际安全环境和发展环境,但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的认识有差别。当前,党中央提出的社会和谐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的系统论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陈献章的基本思想,以及他是如何促成明中叶学风的转变的.陈氏学说解决了程朱格物说在目的、方法之间的难以解脱的矛盾,为强化道德修养制造了一个更直接、有效的理论依据.陈氏的基本思想倾向为他以后心学思潮的兴盛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表现为壮族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对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其典型形态是壮族歌圩。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保持着对自然物的尊重和崇拜 ,没有产生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已经衰落的台阁派在成化二三年连续发生了被合称为"翰林四谏"的政治事件,翰林修撰罗伦上疏阻止内阁首辅李贤夺情起复,编修章懋、黄仲昭和检讨庄昶三人上疏谏阻举行元宵灯节,并拒绝应制撰作节庆诗词,先后被贬官外任。这是一场由政治道德而波及文艺思想领域的斗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趋于活跃和独立认真思考的力量,即使是受帝国意识形态训育和在体制内的人物,也有可能打破思想界和文艺界的沉闷气氛。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士人中,有些士人把儒家的道德绝对化,儒家道德伦理不仅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而且也是处理政治问题的根本原则。但是,把儒家道德伦理绝对化和泛化并不能解决现实政治问题,因而,明代另外一些士人如王阳明、李贽等对这种政治思想进行了反思。公安派文人深受王阳明、李贽等人的影响,提倡无为而治,指出了如何对待小人的原则,表现出了重实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粤西士人尤其是清代粤西士人在诗学评论上多有放眼全国之举,如临桂况澄、藤县苏时学、灵川朱龄诸人都有论诗作品。粤西士人又多论本域诗人之作,能切合其身世概括其特点,最著名的如临桂廖鼎声《拙学论诗绝句》一百九十八首。古代粤西士人多有提出诗学理想者,如五代时七星山道士石仲元提出“象丽而言达”,平南袁钰(醴庭)提出“气平心自平”,苍梧钟琳提出显示真性灵,等。清末临桂词派“重、拙、大”的词学理论达全国最高水平。而从外籍士人在粤西创作的诗歌的“序”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粤西这片土地给予诗歌创作多么大的滋润。  相似文献   

15.
自从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发表后,药、酒与魏晋士人的关系一直是魏晋文化研究中一个不断被重提的话题。在“身体”研究的视域下,这一问题也可以被重新思考,因为药、酒与魏晋士人发生的恰好是身体上的关联。吃药可以长生,喝酒可以避祸,药、酒可以使身体生命暂时得以保全和安置。这不是魏晋士人服药饮酒的终极目标,药、酒对于他们而言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意义,即在老庄哲学的引导之下,借助药、酒作用于身体后的发散和催化,力图让作为肉身存在的个体化的自我消解,与生命的本体相接,从而完成由“有身”到“无身”的超越,彻底摆脱生命存在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16.
秀塘壮族民居既有一般壮族民居干栏式建筑的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是对当地环境高度适应的结果,带有明显的生态特征。它融入了强烈的"天人合一"色彩,还给子嗣留下了永继发展的可能,在生态人类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乱世,出现了三种颇具代表性的人,即逆时之士、隐逸之士与顺时之士。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逆时之士不满于现实,不愿与世沉浮,他们固守着自己的道,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隐逸之士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超然物外,或游于精神世界,或躬耕于田园;顺时之士与此二者恰恰相反,他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庄子和济慈都反对人的异化,呼唤自然人性的复归,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真美的统一、庄子主张“法天贵真”,以真为美;济慈肯定艺术的美,以美为真。庄子主张“坐忘”、“心斋”,济慈提倡“消极的能力”,他们都强调“忘我”,要创造一个超脱世俗利害观念的空明心境,开拓审美心胸。庄子主张“心游”,济慈肯定想象,都是为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正是一种高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特殊教育美术专业中科学、系统地培养听障生的造型意识,可提高其对视觉图象的观察能力、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并挖掘艺术潜力,使他们在作品中有想法,勇于表达自我,建立自信和完善人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拟补他们在生理上的不足,提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维持自己的族群边界。改土归流的结果是使壮族看起来与汉族无异,但却实在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