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SU(2)_L×SU(2)_R×U(1)_(L R)弱电统一理论进行唯象分析,不依赖Higgs机制,通过和高能弱作用实验比较,确定了全部理论参数。给出了对新规范玻色子V~±和X°质量的自洽计算方法。求得了mv160Gev,mx200Gev。本文已提交1985年国际轻子光子会议。  相似文献   

2.
1983年,欧洲核研究中心(CERN)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中的中间矢量玻色子。这对各国物理学家来说,是一个令人极其满意的时刻。它标志着早在50年前开始的、建立弱力理论的时代结束了,并为弱电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对大统一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借出轻子和夸克结构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弱电作用和强作用的内在联系。在一些普遍假定下,证明最简单的可接受的preon模型是存在电荷1/3和2/3两种Preon,粒子由2-preon和1-anti preon组成,粒子结构由(8)式表示。文末导出了轻子和夸克的一个质量关系(m_t-m_b)/((m_c)-(m_s))≌m_i/m_μ弱电统一理论的成功激起了人们追求弱电强三种作用大统一的热情。近一年多国际  相似文献   

4.
在SU(2)×U(1)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包括5种夸克和5种轻子的弱电规范模型,它能具有弱作用唯象学的一些基本特性,把CP宇称不守恒效应归结于包含新夸克的带电弱流和带电规范介子(W~±)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初步解释重轻子τ的衰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论述规范变换及Yang-Mills规范场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规范场理论的精髓,从而阐明了该理论在弱电统一、量子色动力学以及强、弱、电大统一理论中的作用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幺正手征微扰方法下讨论了粲强子J/Ψ衰变的两种模式.第一种衰变模式是J/Ψ衰变为一个矢量介子和一个标量介子的过程,很多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这一理论得到很好的描述,此时其标量介子被认为是通过赝标量介子-赝标量介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产生的标量共振态.受此工作启发,这一理论进一步被推广到研究粲强子J/Ψ衰变为一个矢量介子和一个张量介子的过程,此时张量介子被认为是通过矢量介子-矢量介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产生的张量共振态.讨论了这种新的衰变模式,通过比较理论计算结果和感兴趣的北京谱仪上的实验数据,发现只需要引入1个参数就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验上4个独立过程的衰变分支比,从而表明提出的这一新衰变方式可以合理地描述目前已知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哈佛的魅力     
哈佛大学毕业生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学校的教育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哈佛大学本身的发展史就体现了这一至理名言。哈佛大学的神秘性就在于它三个半世纪以来培养的毕业生创造了非凡的成就。尽管现在美国大学中颇有几个对手与哈佛大学争夺第一把交椅,但是哈佛大学的学位还是具有法宝般的声望。对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来说,担任公职已成惯例。他们与华盛顿的外交决策机构的联系是密切的,而他们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作者柯林·坎贝尔对这所高等学府的历史以及当前在美国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坎贝尔专为《纽约时报》撰写有关美国大学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一、引 言 近年来,统一场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弱电统一理论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包括强作用、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的大统一理论,已经形成,正在接受实验的检验,甚至包括引力作用在内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也在探讨之中。这一切,看起来好象我们已达到了物理学的完备系统。但是,由于在目前这些统一理论中需要引入越来越多的参数(大约20多个),  相似文献   

9.
在标准的SU_L(2)U(1)型的统一规范理论中,电子与μ介子是属于相同维数的不同多重态,进一步用水平对称性(除去它们之间存在质量不同外)可以把它们统一纳入在高级对称群的一个相同不可约表示中。这样会更好地体现和理解电子——μ介子的弱,电相互作用的对称性。本文就是用我们提出的轻子,夸克内部结构的亚夸克模型来分析各种统一规范模型中的水平对称性和有关内容。从而论证我们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Weinberg和Salam提出的弱电统一理论预言中间玻色子W~±和Z~0的质量分别为m_w±~77.6(GeV),m_(z~0)~89.4(GeV),以及由Z~0引起的中性流现象,1983年从实验上探测到W~±和Z~0粒子,它们的性质与预言相符,而中性流早在1974年在CERN就观测到了,这证明了弱电统一理论是正确的。然而Weinberg和Salam弱电统一理论少不了一关键的概念——Higgs机制(1964年由Higgs提出)。早在Weinberg和Salam用SU(2)U(1)规范群讨论弱电统一之前,Glashow就进行过这一工作,但由于Goldstone定理会得到中间玻色子质量为0,这是不合理的。直到Higgs提出Higgs机制以后,这个才得到圆满解决,弱电统一理论才得以发展。由此可见Higgs机制的重要性。Higgs机制对应着Higgs场,Higgs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标量场对G_1×G_2×G_3规范场的β函数的双圈贡献的一般公式,作为应用,讨论了轻Higgs场对最小SU(5)大统一模型的β函数的贡献。 大统一理论(GUT),作为一种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给出了对Sin~2Qw及超重规范介子质量Mx的予言。近年来,人们通过中性流等实验已能精确测量Sin_2Qw的值。因此从理论上更精确地予言Sin_2Qw值及Mx值便成为大统一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计入各种精细效应的理论予言值将被用来仔细地与实验值作比较。这将很像过去人们在量子电动力学确立过程中,精细比较μ介子反常磁矩的理论值和实验值一样。  相似文献   

12.
顶色辅助的人工色 ( TC2 )理论是人们感兴趣的一种解决标准模型不自然性、平庸性等问题的动力学破缺理论 [1] .它既保留了传统人工色 ( TC)理论的优点 ,以简明的方式给出了合适的弱电规范玻色子 W± 、Z的质量 ,又克服了传统 TC理论的缺点 ,在产生足够重顶夸克质量的同时 ,给出了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的理论预言 .在 TC2理论中 ,人工色部分负责产生电弱对称性的破缺 ,顶色部分负责产生顶夸克质量的主要部分 ,因此 TC2理论包含的可观测赝标格尔斯通粒子有 TC介子、Top介子 ,这些新粒子可对一些可观测物理量产生较大的虚效应 .若此虚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杰罗姆·S·布鲁纳(J·S·Bruner)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教育内容上的现代课题——“学科结构”、教学方法上的现代课题——“发现学习”、“内部动机作用”等等。这些教学理论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1 “学科结构”理论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 Abel 规范场与相应的规范真空相互作用的机制,得到非自发破缺的有质量矢量介子理论。并用路经积分的方法,实现了理论的量子化,这一理论是可以重整化的。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去年10月13日宣布,将1992年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加里·S·贝克尔(G·S·Beker),以表彰他把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分析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广泛领域。贝克尔193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兹维尔,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经济学,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一些作者曾提出左右对称的弱电规范理论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原始的对称群以及粒子多重态体系都是左右对称的,弱作用的宇称破坏是由于真空自发破坏的结果,因而只是一种低能现象。最简单的这类模型是采用SU(2)_L×SU(2)_R×U(1)_(L R)对称群。关于这种模型的中性流已经有了不少讨论,但在具体处理时,由于对Higgs粒子假设了某些特定的表示,因而规范介子的质量矩阵并不具有最普遍的形式。目前对于Higgs粒子尚无任何知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正> 第四届格罗斯曼广义相对论会议于1985年6月17日至21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这是一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S·Hawking),温伯格(S·Weinberg)萨拉姆(A·L·Salam)等组成。参加会议的有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二百余人。我国国内有三位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物理世界对称性的基本观念。50年前的这一重大发现引发了物理学界对基本守恒定律的全面检验,导致了C,CP不守恒的发现;促进了弱作用理论的蓬勃发展,如提出了普适弱作用V-A理论,提出并检验了弱矢量流守恒等;从而迅速导致了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本文较详细地回顾了1957年宇称不守恒的实验检验及其后的这一段历史,并从历史的角度对相关问题给出了适度的物理诠释;文末对弱作用作为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调控者和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可能触发者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9.
荷电弱规范玻色子的电磁弹性散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Weinberg-Salam弱电统一的理论框架中,计算了荷电弱规范玻色子W^±与γ光子的电磁弹性散射过程W^±γ→W±γ的不变振幅,散射角分布及散射总截面,并对民得结果进行了简短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Weinberg-Salam弱电统一理论中,计算了在新粒子产生阈能以下的轻子与中性弱规范子即Z玻色子的弹性散射振幅,以及相应的散射截面角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