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用矩量法(MOM)准确分析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中一种常用电容元件──交叉指电容(INTERDIGITALCAPACITOR)的静态电容矩阵之后,再利用耦合微带线(阵)理论计算了其等效电感和损耗电阻,从而得到其S参数,经文献验证和实验验证,所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应用DTA/T/EGD/GC在线联用技术,在空气气氛中对Ge-132的热氧化分解反应历程(室温~925°C)进行了研究,应用X-ray仪对Ge-132在不同温度(450°C、650°C、720°C、800°C、925°C)下的热氧化分解反应残物作了物相鉴定;测定了Ge-132的TG/DTG曲线(室温~970°C);在DTA/T/GC联用曲线的GC谱图上,检出了各反应温度下的O2、CO2和H2O及其热氧化分解产物(逸出气)的组成演变规律。从各残物的XRD谱图上可观察到,Ge-132的晶相结构破坏到720°C时才析出微量Ge、GeO2,并发现Ge在800°C时被氧化为GeO2,至925°C时形成为高纯度GeO2。TGA定量计算表明,Ge-132在空气气氛中被氧化为GeO2的得率与理论计算值相当。综合上述的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对DTA曲线上呈现的二个吸热效应和三个放热效应的性质作出了判断和验证,并得出了Ge-132在空气气氛中被氧化为GeO2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KronigKramers变换公式将DNA的CD谱变换成ORD谱的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作了变换计算  相似文献   

4.
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的LDA和NL/LDA优化分子片试剂HFe(CO)5+和Mn(CO)5-的几何结构,并计算了Fe(CO)5的NL/LDA质子亲合能,其值为751.6kJ·mol-1,介于文献报道的HCN和NH3的质子亲合能之间,解释了Fe(CO)5容易从H2CN+中得到质子而难以由NH4+夺得质子的实验事实。HFe(CO)5+电离H+后其几何结构由C4v对称性变为D3h对称性,与等电子体HMn(CO)5电离H+后几何构型的弛豫相类似。NL/LDA计算的分子片Fe(CO)5的弛豫能为-59.78kJ·mol-1。计算结果还表明,HFe(CO)5+电离H+后Fe→CO反馈π键得到加强,使得FeC键缩短,CO键增长;同时,Fe原子上的电子电荷减少,而C和O原子上的电子电荷增加。Muliken布居分析同样表明,在HFe(CO)5+电离H+后,Fe和C之间的Muliken键级增加,C和O原子之间的键级减少  相似文献   

5.
用光致亲核取代反应选择并合成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底物芳香化合物,并计算参加反应的各底物的HOMO与LUMO轨道能级,阐述了光照条件下电子转移的制约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光诱导下烯醇负离子向卤代芳烃的电子转移过程是整个S_RN1(单电子转移的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的关键,烯醇负离子的LUMO轨道能级愈高愈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而芳环的LUMO轨道能级愈低则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当两轨道能级差大约为07β时,反应很容易进行,且产率很高,而当两轨道能级差小于0.2β时,则反应不能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贴片云纹干涉法对含有裂纹的压力容器变形测量的实验技术。同时测算出裂纹尖端附近区域弹塑性应变场,塑性区尺寸及COD值,并与理论计算值和四种COD设计曲线进行比较。数据表明本实验方法可行,实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微波密封消解快速测定化学需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华生  黄靖宏 《广西科学》1998,5(3):187-189
用微波密封快速法测定CODCr并与国标回流法比较和进行抗干扰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01,8>0999,且微波密封快速测定法消解时间(025h)比国际法(2h)短。建议尽快将微波密封快速法纳入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四个npdt和dt的铜(Ⅱ)和镍(Ⅱ)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过程,讨论了pH值对npdt的铜(Ⅱ)、镍(Ⅱ)配合物的CV曲线的影响,并测定了两种铜(Ⅱ)配合物在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二者的速率常数相近。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ASED-MO(含原子对排斥的EHMO法)为基础的结构自动优化的EHTOPT法,对共聚物铑配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制乙酸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氧化加成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了不同共聚物配体形成的铑催化剂与碘甲烷的氧化加成反应途径,并得到反应活化能。分析了氧化加成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和空间因素对活化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是相符的,并从理论上解释了2-乙烯基吡啶形成的共聚物铑配合物催化活性高于4-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数种作为SOD模拟物的Cu(Ⅱ)-氨基酸络合物,在pH=7.8及(20.0±0.5)℃条件下,用细胞色素C法测定了各络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得到了催化速率常数kcat,其值比非催化速率常数k提高了4~5个数量级。讨论了配体分子结构对络合物SOD样活性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经典的改良平均偶极子定向(IADO)法和间略微分重叠(INDO/2)分子轨道法计算了无机络合物中离子—配位体键的力常数。由经典IADO法以及INDO/2-MO法得到的结果与由振动光谱实验数据的结果很好地一致。这种一致性说明了经典IADO法以及INDO/2-MO法可以用于计算一些未知金属离子—配位体键振动光谱的力常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在乙二醇:水=1:4的环境下制备出了NaY(WO4)2: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体系pH值对粉体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80℃下可以得到纯相结构的NaY(WO4)2:Eu3+荧光粉,反应体系的pH值对合成的粉体的形貌及发光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C60吡咯烷衍生物:N-甲基-2-(4-醛基苯基)-3,4-富勒烯吡咯烷(C70H11NO),以FTIR、UV-Vis1、H-NMR1、3C-NMR、ESI-MS进行了表征,运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采用B3LYP密度泛函的方法,在3-21G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用INDO/CI的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结果表明,吡咯环的引入导致HOMO与LUMO间的能级差减小,C60母体与加成基团之间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计算所得电子光谱值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主成分回归光度法同时测定钴镍铜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钴、镍、铜、铬有色离子的吸收光谱严重重叠,较难用光度法选择性测定试样中单一元素。为了探讨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样品中的单一元素,应用主成分回归法处理校正样吸光数据,并根据校正样中的单一已知元素浓度向量求算浓度转换向量,转换向量求出后就可对任意待测样吸光度向量进行转换从而求出待求组分的浓度。对不同比例的钴、镍、铜、铬合成样分析均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U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原子Co在TiO2(101)面的掺杂位置和方式、几何结构和整体能量以及掺杂后产物的制氢反应机制,得到了稳定且易出现的单原子修饰结构,即单原子Co吸附在4个O组成的表面空隙的中心位,记为Co/TiO2(101)。进一步对Co/TiO2(101)的析氢反应过程和性能进行研究,确定了当且仅当TiO2(101)面完成表面羟基化反应后,H原子全覆盖的TiO2(101)表面才能进行后续的析氢反应;此时单原子Co是唯一的反应位点,整体的制氢反应自由能ΔGH*比Co(111)面更加趋近于0,显示出其具有远优于金属Co的催化性能。此外,Co和TiO2间的电荷转移和相互作用使TiO2带隙出现新的掺杂能级,可带来作为光催化基材的TiO2光吸收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对鲁米诺-亚铁氰化钾化学发光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10-5-1.0×10-7mol/L范围内,发光强度与PAN的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极限为5.6×10-8mol/L。同时发现一些金属对此化学发光反应有强的抑制作用,为此建立了用此反应测定这此金属离子的新方法,测定Ni2+,Cr3+,Zn2+,Co2+和Cu2+的检测极限分别为1.0×10-9mol/L、1.0×10-8mol/L、1.0×10-8mol/L、5.0×10-9mol/L和6.0×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在1.28-3.10%(n=1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INDO级别上的最大重迭对称性分子轨道计算方案,并采用通常的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INDO中完全相同的参数进行了计算.以上计算所得结果与通常的INDOLCAO-MO结果相一致.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提出的计算方案是可行的,同时,由于计算过程简单,从而更适用于大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用改进的EHMO(MEHMO)法计算了F+H_2共线反应的势能面,本方法在H矩阵的对角元中引入了一项描述不同原子间排斥力的经验项,基组选用F原子的2p_(?)轨道和H原子的1s轨道,参数值B为0.64,在得到的势能面上,于R_(UH)~*=2.54 a.u.和P_(HH)~*=2.18a.u.处出现的位垒高度为15.72kJ/mo1.反应产物和作用物的能量差为-144.21kJ/mo1.本文所得结果与实验测定、从头计算法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共沉淀Me2+ (Me = Ni, Co, Mn)-NH3-OH--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拟合出lg[Me]-pH关系曲线。以氢氧化钠为共沉淀剂,氨水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进行锂离子电池(LIB)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前驱体(Ni1/3Co1/3Mn1/3)(OH)2的合成研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体系的最佳pH值为11,合适的氨水浓度[N]为0.1~0.5 mol/L,此时各种金属阳离子(Me2+)的损失最小。基于以上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在不加其它还原剂和絮凝剂时,所得前驱体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1.32 g/cm3。  相似文献   

20.
The composition of electrolyte affects to a great extent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VRB).The effects of Cr3+ concentration in the anolyte on the electrode process of V(V)/V(IV) coupl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It was found that Cr3+ causes no side reactions,but affect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V(V)/V(IV) redox reaction,including the reaction activity,the reversibility of electrode reaction,the diffusivity of vanadium ions,the interface film impedance,and the electrode reaction impedanc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r3+ within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range can improve the reversibility of electrode reac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vanadium ions.With the Cr3+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from 0 to 0.30 g L-1,the reversibility of V(V)/V(IV) reaction increases,while the diffusion resistance decreases.Correspondingly,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vanadium ions increases from(5.48-6.77) × 10-7 to(6.82-8.44) × 10-7 cm2 s-1,an increase of ~24%.However,the diffusion resistance increases a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when Cr3+ concentration is over 0.30 g L-1,while the impedances of the interface,the film as well as the charge transfer increase continuously.As a result,Cr3+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improves the diffusion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but the resistances of the film,the interface,and the charge transfer rise.Furthermore,Cr3+ concentration of no more than 0.10 g L-1 has few effect on the electrode reaction process,and that of no more than 0.30 g L-1 is favorable to the diffusion of vanadium 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