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分析桓龙湖水库水质状况、预测水质变化,对桓龙湖水库2014年枯、丰、平水期四个监测断面浮游藻类生物密度和种类进行监测.三个水期共监测到浮游藻类4门6纲9目16科23属,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水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监测到浮游藻类在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平均数量分别为8.97×10~2个/m L、7.90×10~2个/m L、5.55×10~2个/m L,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根据2011—2013年水质历史数据运用SPSS建立了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建立以综合营养指数为预警指标的分级预警方案,对其验证结果表明20组预警结果 90%可信,预警方案基本能够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沿线浮游植物分布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沿线布设9个站点,于2005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分布与多样性调查.结果 表明:输水沿线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8目28科49属55种,种群组成以蓝藻、绿藻为主,铜绿微囊藻、蓝纤维藻等9种为优势种;不同水域以微山湖检出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为高;多样性以长江江都段、米山水库为高,均度以长江江都段、洪泽湖为高,单纯度以洪泽湖、宿迁运河段、微山湖为高;检出的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12种富营养化藻类,在输水沿线分布广、密度高,容易引发水质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3.
对山仔水库2016年7~9月蓝藻水华发生期间浮游藻类及部分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得到叶绿素a空间分布,采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指示法和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库区2016年7~9月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7~9月山仔水库浮游植物种类以绿藻门为主,蓝藻门的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在种群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叶绿素a空间分布结果和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结果都显示,2016年7月七里和皇帝洞、2016年9月皇帝洞水质为轻度富营养化,其它监测时间水体为中营养,监测点位营养化程度为:皇帝洞七里日溪库心坝前。  相似文献   

4.
1987,4~2003,4,在后湾水库作了三次浮游植物的采集.经鉴定有5门61属167种及变种和变型,其中以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以污水生物系统法对后湾水库的水质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该库的水质基本为β-中污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梯级水库建设下澜沧江流域电导率和浊度变化规律,以澜沧江干流和梯级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10月、2017年2月、2017年6月、2018年1月进行水质参数监测.通过对澜沧江流域电导率、浊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以表征梯级水库建设对澜沧江水环境的累积效应.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与浊度相关性显...  相似文献   

6.
厦门汀溪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评价水质的营养程度,采用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卡尔森指标(TSI)对厦门汀溪水库2008年5月—2009年12月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水库2009年的富营养化程度较2008年同期均有所加深,且2009年营养指数呈现波浪变化趋势;2)各营养指数总体变化趋势相同,TSIm均高于TSIc和TLI,TLI和TSIc数值上更为接近,但从营养指数指示的营养程度上看,TSIm与TLI指示的水体营养状态更为一致.因此当该水质营养程度较低时,采用TLI或TSIm指示水体的营养状态更为一致;而当该水质营养程度较高时,可以选择TSIm、TSIc或TLI来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以氯离子为例的北大港水库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水北调配套水库——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EFDC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形成水库水质模拟技术,调控水库运行方式,提高水库蓄水利用率.以氯离子为模拟指标,通过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将北大港水库分为主库区和辅库区两部分,利用该模拟技术调控水库运行方式,对水库3种典型蓄供水方案进行水质模拟研究,探讨底泥氯离子释放对水质的影响,指出主辅库联合调度为较优的调控方案.该套水库水质模拟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南水北调配套水库.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对南京市紫金山周边小流域进行边界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并且通过水样野外采集与实验室分析处理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一年间对小流域所在水库水质进行监测.通过计算水质指数(WQI)得出其季节性变化规律,结合该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特征,揭示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下游水体水质影响显著.①水质指数(WQI)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上游有建设用地的小流域从春季到秋季期间WQI有降低趋势,从秋季到冬季又逐渐上升;而无建设用地或者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较小的小流域在夏季暴雨径流的影响下,水质会逐渐改善,WQI有升高趋势.②小流域内建设用地对各小流域水体水质有负效影响.而以景观林为主的苗圃对下游水体影响不大;流域内林地、水库占流域面积越大,其下游水体水质则相对较好,对水质改善有着正效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对山东省内水库整体状况和引黄及非引黄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采用超标倍数法确定超标权重、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变化权重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的组合赋权方式改进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以山东省内7个典型的引黄水库和12个非引黄水库2012-2014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内水库总体水质良好,引黄水库大多能达Ⅲ类标准,非引黄水库大多能达Ⅰ类标准,引黄水库大多数水质监测因子能达到相应综合水质类别的水质要求;省内水库污染因子超标情况较严重的主要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闹得海水库供水能力和保证程度达到设计要求,设置水库引水复线工程中对水质供给量及质量要求进行及时的监测,根据不同用水要求对其现状水质分类进行评价,及时统计超标项目及倍数,为防止水质超标,以确保阜新市区的各方用水安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红枫湖浮游植物分布(1995~1996)与水质污染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1995年4月至1996年6月逐月采样,对红枫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种群数量、季节变化、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藻商、绿藻指数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查清了红枫湖浮游植物的分布现状;选用生物指示法、藻类综合指数、绿藻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进行评价。红枫湖已受到重污染,属蓝———绿藻型富营养湖泊。  相似文献   

12.
 湖泊水库严重的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华大面积暴发,已成为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实现水华暴发前后浮游藻类种群结构变化过程(主要包括浮游藻类种群组成、数量变化过程)的有效监测是分析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掌握水华的生消过程和实现水华预警的基础。本文基于藻类活体荧光光谱技术、嵌入式微控制技术和实时采集与处理技术,研发出具有实时在线监测能力的藻类在线荧光仪,可实现不同光谱组藻类(蓝藻、绿藻和褐藻)的分类测量。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发现,藻类在线荧光仪对蓝藻、绿藻和褐藻的分类测量误差均小于17.88%。同时,巢湖外场实验表明藻类在线荧光仪具有长期稳定的运行能力。具有以上指标的藻类在线荧光仪在水环境监测、水华监测预警和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评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锰酸钾指数、总氮、总磷、浮游藻类生物量及优势种多样性5个参数值,对光合细菌在治理晋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认为,按体积比,光合细菌比例为拟处理水量的1%时,对水体的净化效率最好,处理后水体中高锰酸钾指数、总氮和总磷的降低比率为17%、76%和30%,而在此投加比例下,光合细菌对水体中浮游藻类生物量和蓝藻(颤藻)、绿藻(栅藻)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说明光合细菌在修复藻型富营养化水体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入滇池河流柴河、宝象河与盘龙江从上游到下游河段的24个样点水样水质理化指标测定与浮游藻类研究,利用生物指示法(藻类种属数、藻类密度等)与生物多样性指数法(Maglarf、Sha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3条入滇池河流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河流各样点浮游藻类多样性与各项理化指标数值没有出现从上游到下游由低到高的顺序变化.各样点理化监测指标TP值达到0.1 mg/L且TN值达到0.8 mg/L,浮游藻类能够被检出.检出藻类的10个水样中,藻类频度大于12.5%的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绿藻、蓝藻与裸藻植物,其中硅藻植物最多,频度最高包括硅藻门的舟形藻Navicula、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新月藻Closterium较高,裸藻门的裸藻Euglena较高,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等较高.3条河的共有藻类有舟形藻Navicula、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裸藻Euglena、小环藻Cyclotella,多为富营养化水体指示种.3条河流中盘龙江各样点浮游藻类检出率33.3%最低,宝象河检出率50%,柴河80%最高,宝象河与柴河水样中藻量也高于盘龙江水样,盘龙江水质在近年治理后明显改善.作者认为,在河流水质监测中,浮游藻类的检出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动态反映河流整体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香农指数比其他指数在较少样本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河流水质监测识别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包河浮游植物群落调查,1987年共检出163种,分隶于67属、8门;藻总量年平均达42678.7×10~4个/升(细胞数,或个体数为38071.9×10~4个/升);以绿藻占绝对优势,在湖区各样点群落组成中均居各类群之首,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spp.)为优势种;其次为蓝藻,其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可为亚优势种。根据藻类数量、生物量及指示种评价,该水体已受到α—中度污染,属绿藻、蓝藻型α—富营养型湖泊,与理化指标评价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以浮游植物评价百花湖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百花湖1995-4 ~1996-6  1 个水文年浮游植物的监测结果,对百花湖的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百花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绿—蓝藻型,细胞密度年平均47-62 ×106 个/L( 或个体数年平均22-55 ×106 个/L) ,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比1980 年增长23 倍。藻类综合指数为3-6 ~9-0 ,绿藻指数1-3 ~5-5 ,R.Marglef 多样性指数为0-91 ~2-06 ,Shannon -Weaver 多样性指数为0-587 ~1-221 ,均匀度指数为0-197 ~0-373 。各项藻类指标均指示百花湖已受到重污染,水体属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17.
广州古廖涌生物修复的指示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塘—河道原位生物修复的方法对广州市古廖涌河道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并对治理前、氧化塘处理、原位生物修复河段上游和下游四个不同治理阶段的水体进行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试图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反应河涌黑臭水体不同治理程度的藻类生态结构特征和指示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修复阶段,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逐步得到去除,透明度大大提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优势藻由蓝藻转变为裸藻,藻类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种群结构和优势种也发生演变,耐重有机污染种逐步减少或消失,耐中–轻污染种出现;研究还确定了可作为城市污染河涌水体修复的指示藻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区可鲁克湖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弥补青藏高原湖区水生态系统特征数据不足的现状,并为今后青藏高原湖区湖泊生态系统对比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利用2013年7月在可鲁克湖的调查数据,对该湖区的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所有的样点中,蓝藻和绿藻的密度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见可鲁克湖的大型浮游动物无论种类上,还是生物量上都在减少.底栖动物在本次调查中,以羽摇蚊占优势,密度和生物量比历史数据都偏低.  相似文献   

19.
骨条藻属(Skeletonema)是全球分布的广温广盐性浮游硅藻,常见于沿海河口和海洋中,近年来也常出现在一些淡水环境中。骨条藻属硅藻可作饵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治疗癌症的候选药,也是一类可引发赤潮的藻类。该文综述了骨条藻属硅藻在系统分类学、生态学、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微藻和水质特征,对山东威海市荣成刺参养殖池塘的浮游和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生物量及池塘水质进行周年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刺参养殖池塘共发现浮游藻类7门38属53种,底栖藻类4门25属42种,硅藻门种类最多;(2)池塘盐度、pH值、磷酸盐的变化范围较小,水温、溶氧变化呈显著的季节性特征;(3)池塘藻类生物量均呈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变化规律,并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浮游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分别为2.9和23.7 mg/L;底栖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分别为2.5和16.5 mg/L;(4)池塘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7月,分别为1.94和2.98;底栖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分别为1.66和2.35;(5)不同季节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存在演替现象。在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池塘水环境和营养盐结构稳定,为刺参健康养殖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