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三个丘陵为主的调查区按地形、地貌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然后讨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的方法,再分别对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建设规模和补充耕地的数量潜力与质量潜力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对调查区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不同稻作区蜘蛛群落组成与分布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中国水稻所的“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分区系统,按水稻分区研究了蜘蛛群落组成及其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特点。在全国六大稻作区内设82个样点,以水稻抽穗期作一次性调查,所获标本经鉴定,计有21科,74属,163种,优势种蜘蛛8科,12属,26种,稻作区及稻作亚区之间,蜘蛛及其优势种蜘蛛科的变化不大,属的变化明显,种的变化最明显,稻作区蜘蛛及其优势种类群,总分布趋势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其中种数最多的亚区为“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Ⅱ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最少的亚区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Ⅴ2,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与“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相似文献   

3.
赵悦彤  魏张东 《河南科技》2022,(14):115-119
为探究污灌河对周边农田土壤影响的辐射距离及土壤砷垂直分布特征,以开封市东郊惠济河一带的污灌区为研究对象。沿惠济河开封东郊段自南向北选取三个样区,每个样区分别设置三个土壤样区,进行剖面分层采样,测定各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砷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污灌区的剖面土壤砷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1样区土壤表层受污染最严重,整体砷含量平均值为21.16 mg/kg,砷含量在3.77~46.20 mg/kg;P2样区由于附近存在化肥厂等,同时受污灌河及工矿企业的影响,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而P3样区整体砷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乌伊岭自然保护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在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40个采样点采集样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了保护区土壤中的Cu、Zn、Pb、Cd、Cr、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以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评价法、潜在危害指数法四种方法评价保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保持在自然背景水平,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和黑龙江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为:Cr>Cu>As>Zn>Cd>Pb.变异程度均处于中度变异,该地区环境受外界影响处于正常范围.从单因子污染、综合污染、累积污染、潜在危害4个方面评价乌伊岭重金属状况,结果均为无污染.该区域环境保护良好,生态稳定.  相似文献   

5.
银合欢叶的乙醇提取物除去叶绿素后,分别用乙醚、乙酸乙酯、水饱和的正丁醇充分萃取,乙酸乙酯部分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三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Ⅰ)、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甙(Ⅱ)、杨梅素-3-O-α-L-鼠李糖甙(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正丁醇部分酸水解后,经色谱、紫外光谱分析,并通过与标准品对照,发现甙元成分单一,主要为槲皮素.  相似文献   

6.
提莫菲维小麦、硬粒小麦与四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当代结实率分别为1.4%和3.57%。杂种植株形态为两亲的中型型。以提莫菲维小麦为母本的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20Ⅲ+9.11Ⅱ+9.10Ⅰ,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的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1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15Ⅲ+6.87Ⅱ+13.78Ⅰ配对染色体主要是长穗偃麦草(4x)的同亲配对,并推测四倍体长穗偃麦草具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或抑制小麦pH基因作用的特殊遗传系统。  相似文献   

7.
商河油田商一区沙二下油气层在经历40余年的勘探开发后,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且研究区地下非均质性强,使得目前对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为了搞清该区地下流体渗流规律,预测剩余油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沙二下2、3砂组进行构型单元解剖,通过构型界面的识别与划分来识别渗流屏障,将研究区渗流屏障划分为一、二、三级,分别对应构型界面的5级、4级、3级。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Flow zone index)等属性参数,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4类流动单元,对分类结果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各类的判别方程。由油田动态数据与流动单元关系分析表明,剩余油分布与流动单元类型存在密切联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Ⅱ类、Ⅲ类流动单元内。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Cry4Aa和Cry4Ba的基本参数、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跨膜区进行了预测比较.它们在一级结构上有较大差异,但二级结构和跨膜区相似,三级结构中各毒素的结构域Ⅱ、Ⅲ之间基本相似,结构域Ⅰ之间差异较大.Cry4蛋白之间的结构相似性和差异性与其作用机理和杀虫特异性有关.为分析杀蚊蛋白作用的分子机制、定点突变及研究高效的Bt生物杀虫剂有效控制蚊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战骨茎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将战骨茎质量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对石油醚部分进行成分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战骨茎的石油醚部分共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Ⅰ)、β-谷甾醇(Ⅱ)、熊果酸(Ⅲ)、β-胡萝卜甙(Ⅳ).其中化合物Ⅲ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B3LYP/6-31++G**方法研究甘氨酸构象间转化机理,进而解释实验结果.优化得到了7个稳定极小,稳定次序为Ⅰp>Ⅱn>Ⅳn>Ⅲp>Ⅴn>Ⅵp>Ⅷn;找到了9个过渡态.分子内C-N键、C-C键和C-O键的旋转导致构象转变,能垒分别处于0.25~9.43kJ/mol、10.53~15.79kJ/mol和23.96~61.43kJ/mol范围内.为了理解实验结果,计算了445K(实验温度)各构象的热动力学性质,认识到:构象Ⅵp和Ⅷn单向转化为低能构象,很快消失;构象Ⅲp和Ⅴn沿着Ⅲp→Ⅴn→Ⅳn→Ⅰp方向快速转变为低能构象,数量迅速减少,导致谱图上难以分辨.构象Ⅰp是最稳构象,Ⅱn不能转化(能垒过高),Ⅳn可由Ⅰp直接转化,所以实验上只观测到3种构象.  相似文献   

11.
基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对郑州市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和时空分析。选取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6项常规污染物监测项,以及前一日AQI值总计13项作为预测因子,应用BP和RBF神经网络方法对郑州市未来短期空气质量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6年和2017年郑州市空气质量主要以优良和轻度污染为主;(2)PM_(10)和PM_(2.5)的年平均浓度分别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103.79%、142.03%;(3)管城区污染频率较高,多呈现持续性的污染天气状况,冬季时的极端污染天气多集中于惠济区;(4)BP、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郑州市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状况。本研究结果对后续研究治理郑州市空气污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南臭黄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臭黄荆(Premna hainanensis)根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二十六烷酸(Ⅱ)、β-胡萝卜苷(Ⅲ)、木栓酮(Ⅳ)、羽扇豆醇(Ⅴ),对羟基苯甲酸(Ⅵ).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改进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类改进的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将三类改进的灰色模型与神经网络进行组合,得到改进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将一维序列通过三个改进的灰色模型得到三组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原始序列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训练得到最佳神经网络结构。将组合模型应用到嘉陵江磁器口断面总磷浓度的预测中,结果表明:(1)用该组合模型进行预测,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预测精度较高,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测效果;(2)WPGM(1,1)、pGM(1,1)、CGM(1,1)、组合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05%、34.01%、33.65%、3.02%,与单一灰色预测方法和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相比,组合模型的适应能力和预测推广能力更好,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常规的BP神经网络由于初始权值和阈值问题,在对大坝裂缝开度进行预测时精度普遍不高。为此,本文首先引入遗传算法(GA)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构建了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然后分析实测资料,发现库水位、温度显著影响裂缝开度,最后将这两个因素作为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预测模型对某重力拱坝X15段裂缝开度进行短期预测。比对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可得,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本研究可为大坝的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路两侧树叶铅、镉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监测手段对抚顺主要交通干道行道树叶片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研究,在每条采样路线上设立了7个采样点,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公路行道树叶片铅(Pb)、镉(Cd)的含量.结果表明,主要交通枢纽、车辆停靠区树叶中铅的质量分数较大,工业区、矿区等镉的质量分数较大,而绿地、水源区等质量分数均较小.通过测定树叶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可提供生物净化、生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3,4,5-三甲氧基甲苯(Ⅰ)为原料,经过Vilsmeier-Haack反应台成6-甲基-2,3,4-三甲氧基苯甲醛(Ⅱ)(收率94.1%).Ⅱ经过Dakin反应得到2,3,4-三甲氧基-6-甲基苯酚(Ⅲ)(收率96.2%).用溴化苄对(Ⅲ)进行酚羟基保护得到2,3,4-三甲氧基-6-甲基苯苄基醚(Ⅳ)(收率95.0%).Ⅳ与1-苯磺酰基-2-甲基-4-羟基-2-丁烯(Ⅴ)在Lewis酸溴化锌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得到3-(4-苯磺酰基-3-甲基-2-丁烯)-基-4,5,6-三甲氧基-2-甲基苯苄基醚(Ⅵ)(收率68.9%).Ⅵ与茄呢基澳(Ⅶ)偶联得到接砜产物(Ⅷ )(收率51.0%).Ⅷ经乙醇钠脱砜、硝酸铈铵氧化得辅酶Q10(Ⅸ)(收率45%).产物经熔点测定、1H NMR和FTIR分析鉴定和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17.
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及水质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指示生物方法,通过调查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并结合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分析,对湘江长沙段水质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湘江长沙段3个样点的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3属61种.浮游植物在区系组成上以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裸藻(Euglenophyta)3个门为主,优势种类主要有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菱形藻(Nitzschia)和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衣藻(Chamydo-monas),裸藻门的绿色裸藻(Euglena)等.所有采样点的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均超过富营养化指标.指示生物评价方面,藻商评价结果显示湘江整体上属富营养型;污染程度分带评价显示湘江长沙段整体达到α-中污和β-中污水平.此外在湘江各样点鉴定出多种耐有机污染和耐重金属污染藻类,显示江水受到有机物,很可能也受到重金属镉、锌和铜等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指示生物方法来评价湘江水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引入熵值法客观地确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及初始评价结果,利用自适应变异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优化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参数,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BPNN(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GA-BPNN(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分别提高15.04%和5.41%,收敛速度明显提高,说明基于自适应变异的GA-BPNN教学质量评价模型能够及时有效地完成教学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地预测室内的自然光照度,提高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室内自然光照度预测模型。在MATLAB 2012的环境下,以郑州市(东经113.65,北纬34.72)某室内自然光的实测照度为训练样本,对三个位置的五个时间点的照度进行预测,模型预测效果采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来进行评价。经过仿真可知,由模型得到的预测照度与实际照度误差较小,预测效果较为理想,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6.1%。该结果验证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在室内照度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湖南省水产养殖种类和养殖产量,筛选了37家典型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和采样,共计采集了71个点位水样,并测试了水样中9项污染物指标.结果表明:78.87%的水样总磷可以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一级排放标准,91.55%水样总磷可以达到二级排放标准;53.52%的水样总氮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69.01%的水样总氮可以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还有31%的水样总氮未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其次,根据湖南省水产养殖种类、产量及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排污系数,估算湖南省水产养殖总氮、总磷年排放量为11 334.9 t和2 126.7 t.最后,分源头、过程及末端控制三方面总结了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展,以期为尾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