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老鹰茶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老鹰茶为材料,经乙醇浸提得乙醇提取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乙醇提取物主要成分进行分析,进而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鹰茶乙醇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该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0.12mg/mL.进一步的酶动力学研究表明其抑制机理为可逆混合型抑制,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为0.058mg/mL,而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为0.178mg/mL.由此可知,老鹰茶乙醇提取物能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该结果揭示老鹰茶有望成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保健或医疗产品原料,具有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并对肉桂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其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UHPLC-MS/MS法对4个品种肉桂游离态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肉桂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9~71.62mg/g和46.49~58.05mg/g,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品种对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台湾土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通过UHPLC-MS/MS发现,原花青素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可能是肉桂抑制糖消化酶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不同品种肉桂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能够为肉桂的品种筛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荔枝果肉多糖级分的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差异,采用DEAE-52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得到2种荔枝果肉多糖级分LPI和LPII,比较两者的中性糖、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并采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和细胞抗氧化(CAA)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对-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探究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LPII含有较多的中性糖和蛋白质,较少的糖醛酸,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LPI和LPII的 ORAC和CAA值分别是24.51,30.08μmol/g和5.36,8.72μmol/g,其抑制α-葡萄糖苷的IC50值分别是0.33,0.26mg/mL。荔枝果肉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中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江香薷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对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p NPG为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解产物——对硝基苯酚(PNP)的含量,并计算酶抑制率,检测不同极性的江香薷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江香薷各提取部分均表现出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其中三种方法制备得到的挥发油成分的抑制作用最高,当浓度为0.25 mg/m L时,抑制率均可达到90%以上。江香薷挥发油成分和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是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来源。  相似文献   

5.
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小叶薜荔根茎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利用96微孔板法测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叶薜荔根茎提取物中黄酮质量分数为0.8%~7.1%,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IC50值达到0.018g/L,对AChE抑制IC50值达到0.133g/L。粗提物的总黄酮含量与抗α-葡萄糖苷酶能力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TLC-bioautography),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中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方法:以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为显色剂,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清除自由基的有效成分;以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itrophanyl-β-D-Gluopyranoside,p NPG)为底物,观察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来源于啤酒酵母菌)的活性成分.采用混合标准物质TLC色谱进行活性成分定性分析.结果:新疆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均含有马里苷、奥卡宁、栎草亭-7-O-β-D-葡萄糖苷、黄酮奥卡宁(flavanokanin)、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等化学成分.经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实验,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黄酮奥卡宁、马里苷、芦丁和绿原酸均有较强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水提物和醇提物中黄酮奥卡宁、奥卡宁和马里苷能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论:经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可快速发现两色金鸡菊中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利用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以吉林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以及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其功能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多糖含量为8.85 mg·g~(-1),是中华猕猴桃的4倍;软枣猕猴桃黄酮含量为4.28 mg·g~(-1),是中华猕猴桃的7.6倍;软枣猕猴桃Vc含量为1.34 mg·g~(-1),略高于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的Fe、Mn、Zn和Ca元素含量分别为3.45,0.26,0.85和24.7μg/g,均远高于中华猕猴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金线莲多糖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线莲多糖体外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半抑制浓度值(IC50)为78.66μg/mL;对小鼠餐后血糖表现出较好的控制作用,血糖抑制率为(53.65±13.65)%;连续给予糖尿病小鼠金线莲多糖(300mg/kgbw)14d后,小鼠血糖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果表明金线莲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其作用机制与影响糖代谢酶的活性,抑制糖异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广西血竭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有效组分的萃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利用有机溶剂的极性大小不同,对广西血竭进行了萃取分离,发现极性大和极性小的组分无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极性中等的组分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与广西血竭全粉相比,其活性提高了35.5%,为分离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单体化合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花序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反复采用硅胶柱色谱,RP-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窄叶蓝盆花花序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波谱技术(UV,NMR,LC-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对这些化合物的DPPH游离基清除率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进行了测定.本实验从蓝盆花花序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7个酚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化合物.其中芹菜素-4′-O-β-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α-阿拉伯糖(1-6)-β-葡萄糖苷(6)和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9)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4)和绿原酸(7)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游离基活性,EC50值分别为19、43和26μg·mL-1;另外,黄酮苷元芹菜素(1)和萜类化合物熊果酸(8)及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9)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精、茶多糖和铁皮石斛体外协同降糖作用。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评价筛选模型,考察黄精、茶多糖和铁皮石斛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单因素实验表明,当茶多糖、铁皮石斛水提物、黄精水提物抑制剂浓度分别为7mg/m L、8mg/m L、14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好;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药物协同降糖配方,当茶多糖、铁皮石斛水提物、黄精水提物抑制剂浓度分别为6mg/m L、8mg/m L、14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好,具有显著降糖功效。结论:茶多糖、铁皮石斛和黄精都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通过三种药物组合,药物之间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玉竹和黄精同属百合科,在中药中的作用相似,但略有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它们的功能成分含量差异,实验以三年生玉竹和黄精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以及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其功能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年生黄精多糖含量为82.41 mg/g,高于三年生玉竹14%;但3年生黄精的黄酮含量为0.78 mg/g,略低于3年生玉竹;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黄精中Ca含量高于玉竹31%,M g和M n含量都低于玉竹,玉竹和黄精中Fe含量无显著差异,Zn、Cu最少,都不足1μg/g.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模型对长柱沙参不同提取物进行筛选.【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25mg/mL时,水提取物、水提醇沉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的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6.39%、73.19%、66.66%、62.81%、55.66%、40.99%.【结论】长柱沙参不同提取物都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中水提取物的酶活性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黑豆皮经醋泡处理,探究醋泡对黑豆皮中花色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 3-O-glucoside,Cy 3-O-glu)提取含量的影响及对花色苷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花色苷Cy 3-O-glu的含量,醋泡处理前后黑豆皮提取物中Cy 3-O-glu含量分别为11.90、16.33μg/g。结果表明醋泡方法可以提高黑豆皮提取物中Cy 3-O-glu的含量。黑豆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通过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强弱:醋泡黑豆皮未经处理黑豆皮维生素C,而且醋泡的提取物ABTS~+,DPPH~+清除能力分别为阳性对照的5.92和1.83倍。以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4-MUG)作为底物,研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抑制能力的强弱:阿卡波糖醋泡黑豆皮未经处理黑豆皮,醋泡的提取物抑制能力为阳性对照的0.58倍。结果表明醋泡黑豆皮可以提高黑豆皮花色苷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外方法对从油茶饼粕中分离纯化后的油茶饼粕多糖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油茶饼粕多糖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甘露糖等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12 000;油茶饼粕粗多糖及各分级多糖的浓度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呈现正相关,其IC50为0.053mg/mL,油茶饼粕多糖具有抑制葡萄糖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体系中添加天麻醇提物,考察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起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g/L天麻醇提物中的特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对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起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及优化添加量。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天麻醇提物能够显著提高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的含量,在其质量浓度为7g/L时,菌丝体干重、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08g/L、5.974%和2.055mg/g,与不添加天麻醇提物相比分别增加了0.36、1.29和1.44倍(P<0.05)。天麻醇提物中的特征成分分别为天麻素5.8375mg/g,对羟基苯甲醇1.1072mg/g,对羟基苯甲醛0.6601mg/g,对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起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均为对羟基苯甲醛,其优化添加量分别为100、250、150mg/L。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银杏花粉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不同地区百年左右的银杏雄树花粉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银杏花粉中黄酮和内酯的含量.结果表明:银杏花粉主要含有以山奈素为母核的黄酮醇苷,以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为母核的黄酮苷的含量相对较少,银杏花粉总黄酮含量平均为20.44 mg/g;还发现银杏花粉中的内酯成分为银杏内酯A,其含量平均在2.22 mg/g;不同地区间银杏花粉之间的黄酮和内酯含量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银杏花粉之间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差异与气候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初步筛选出黄酮和内酯含量较高的重庆01、广德01、北京01、康县01等4个单株作为备选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8.
以α-葡萄糖苷酶为靶点,研究野菊降糖作用机制,测试野菊提取物对其活性抑制作用,并筛选出相关化合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制备野菊花、叶、根和茎的提取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确定活性部位;用液相-高分辨质谱分析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差异,筛选在活性部位高表达的化合物.野菊花的正丁醇、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部位,根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部位,茎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正己烷部位IC50小于10μg/mL,经质谱分析从这些活性部位中筛选出高表达的19个化合物.结果表明野菊植物中含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合物;质谱分析中得到的19个潜在相关的化合物,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针毛鳞盖蕨为研究对象,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有机溶剂萃取得各萃取物,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通过DPPH·和ABTS~+·清除法及PNPG法评价针毛鳞盖蕨乙醇粗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降血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多酚含量最高(34.8%);针毛鳞盖蕨乙醇粗提物及各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显著的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且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5.3±0.8)μg/mL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_(50)=(103.7±5.1)μg/mL.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L9(34)正交法得到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优化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pH 值为6.8,质量浓度为1.50g/L,反应时间为20min时,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可达67.99%±1.79%。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0.24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