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人为释碳与绿色固碳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碳的释固平衡概念,建立人为释碳、绿色固碳和碳的释固平衡量化式,确定绿化覆盖率对人为释碳的制约关系,据此对有关环境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姚兰 《科技咨询导报》2009,(16):138-138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植物学的相关研究经验,以人为干扰对植被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某自然保护区的人为旅游干扰对该保护区植被的影响,论文详细阐述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从点状、线状和面状3个层面对人为干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蓝碳与海洋碳汇概念混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分析,综述了国内外蓝碳的相关研究进展,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梳理出蓝碳研究的脉络与趋势,阐述了蓝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生态学、经济学等跨学科视角对蓝碳开发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蓝碳开发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包括:加强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多主体协同治理、加深市场化机制培育力度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城市鸟类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性,在郑州市选取不同城市化程度的郑东新区游园和人民公园两个代表样地,以麻雀(Passer montanlz8)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操纵实验法,于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以实验者的着装颜色、干扰方向、是否持物和移动速度为参数,模拟4种不同的人类干扰方式,研究其对麻雀惊飞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均对麻雀惊飞距离具有显著的影响,麻雀对高度城市化环境中的人类干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人为干扰对草原植物与群落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内蒙古草原植物和群落的研究,探讨了火烧和放牧等人为干扰对草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从能量的角度得出并验证了以下结论:1. 长期过度放牧使绝大多数植物个体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单位重量含能值降低,植物与群落的初级生产力也显著降低.2. 轻度放牧可以刺激植物的补偿性生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并使其初级生产力保持稳定.3. 火烧能有效提高群落净初级生产力,但在整个群落水平上频繁火烧与一次火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in conservedarea,C)和地处同镇,生境基本一致,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吴大源村和七道村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with human-caused disturbance,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群落与D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69.3和78.7,差异明显。D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因为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所占比例较C群落增多所致。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其均匀度计算表明,人为干扰对群落上层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D群落高大乔木待恢复。D群落经过多年封山育林,由于种类入侵和竞争,正在形成物种更为丰富的当地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该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可能是维持甚至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人为干扰对两种鸻形目鸟类觅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3月至6月,通过野外观察和人为干扰实验,研究了人为干扰对分布于曲阜市大沂河流域的两种鸻形目鸟类金斑鸻(Pluvialis dominica)和青脚鹬(Calidris temminckii)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斑鸻的觅食频率显著低于青脚鹬的觅食频率,金斑鸻和青脚鹬的觅食频率均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下降.金斑鸻的觅食时间高于青脚鹬,但金斑鸻和青脚鹬的觅食时间仅在3级干扰水平以上具有显著差异.金斑鸻和青脚鹬在一人行干扰条件下的惊飞距离均显著小于其在二人行干扰条件下的惊飞距离.这说明,两种鸟类对人数较多的干扰类型更为敏感.在一人行干扰条件下和二人行干扰条件下,金斑鸻的惊飞距离均显著小于青脚鹬的惊飞距离.这说明青脚鹬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比金斑鸻更为敏感,这可能与二者的觅食策略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提出了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积极愿景,核能作为非化石能源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十三五”期间核电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核电未来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包括核电厂址资源规模的争议、核电在未来电力结构中的发展定位、近零排放能源体系的新需求、电力体制改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民众担忧与地方压力等。为此,建议应更加明确核能发展定位,丰富利用路径,凸显减碳作用。同时,应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机制、加强民众宣传工作,尽量减小核能发展中面临的多方阻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碳收支不平衡现状与特征,提出了迈向碳中和进程的路径框架,探讨了能源系统碳减排和生态系统碳增汇的具体实施途径,并指出要强化气候变化下减排增汇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无机碳是苏北滨海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含量的精准测定方法,以期为深入认识土壤无机碳(SIC)的形成和转化提供基础。【方法】在苏北地区野外选取杨树人工林和互花米草湿地作为样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分别使用气量法、二氧化碳(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定SIC含量及其回收率,比较3种方法的精准性。【结果】使用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得的SI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25~9.93、6.18~11.50和5.50~12.60 g/kg,平均值分别为8.11、9.58和9.54 g/kg。当外源碳酸钙添加梯度为2.35~12.90 g/kg时,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的回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6.9%、105.0%和71.5%。根据回收率校正后的SIC含量,间接法的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这表明间接法的回收率被低估。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定平行土壤样品无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9...  相似文献   

11.
草原生态食物链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建立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生态食物链上肉食种群一草食种群一草地资源三者的微分动力系统模型。并对平衡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草原生态食物链对人类活动的干扰随时间变化作出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系统达到平衡时。草地资源密度与草食对肉食种群的转化率成正比,与自身退化率、草食种群的消费率成反比,表明三者间的密度调节与制约机制;②草地资源的退化率m3大于生长率ra时,草地资源密度先迅速下降继而迅速上升;草食种群与肉食种群均逐步灭绝,表明人类应充分保护草地资源,更要限制牲畜放牧的强度,选择合理的捕杀强度是维持食物链生态平衡和保证生产效益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协调人类活动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过程中余杭市森林碳汇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杭市位于沪嘉杭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对今后众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根据余杭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校验,以城市人口密度作为城市化的指标,对余杭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用森林蓄积量推算了1985年与1998年余杭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分析了其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还分析了森林类型、林龄结构及天然林与人工林等因素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与1985年相比,余杭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24.5%增加到1998年的40.3%,总面积增加35%;总森林碳储量增加18.07%,平均每年增长7942MgC,起着一个碳汇作用;但森林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北及中西部,城市化水平高的东南部森林面积在减少,经济发展及人口密度的增加都负面影响到了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恩施州柳杉人工林碳汇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恩施州柳杉人工林碳汇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柳杉生物量与胸径大小密切相关,全树生物量50%以上集中在树干,各组份生物量分配大致呈现树干>树根(含桩)>叶>枝的趋势.本地区柳杉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关系模型为W=254.519 7D2.161 4,或W=42.877 2(D2H)0.939 0,采用胸径分布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推算,恩施州柳杉人工林生物量为4 055 704.557 t,碳汇储量为2 038 397.11 t.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正在成为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湿地在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湿地土壤是陆地上重要的有机碳库;土壤碳密度高;能够相对长期地储存碳,湿地是多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全球沿海湿地的分布面积大约为20.3万km^2,碳的积累速度为C(210±20)g/m^2·年,要远远高于泥炭湿地;并且沿海湿地大量存在的SO。。离子阻碍了甲烷的产生量,从而降低了甲烷的排放量。高的碳积累速率和低的甲烷排放量使沿海湿地对大气温室效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盐城沿海滩涂芦苇沼泽地虽已列入世界重点湿地名录,但其有机碳循环及其分布特点尚未有资料报道。通过研究沿海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储存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从微团聚体水平的有机碳转化与结合机制上研究土壤对有机碳的固定机制,对于了解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储存特点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为评价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包括大学、学院和科研院所作为重要社会单元,能源资源消耗水平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研究高校碳排放核算及碳中和路径,助力校园率先实现碳中和,可以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基于国外高等院校碳排放与碳中和相关研究,指出高等院校碳排放主要包括3个范围。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提出的3个范围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和标准,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及相关行业碳排放研究现状,归纳总结碳排放核算方案,并针对性地探讨提出相应的碳中和路径框架。高校碳排放核算和碳中和方案框架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国内高校实现碳中和提供路径借鉴,而且可以为各地区、各行业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对于推动高校在碳中和科技创新中所承担的特殊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碳金融市场的构建是低碳金融构建的核心。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要培育以碳金融市场为主体、碳交易产品为基础,进而建立制定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在内的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而碳市场的建立有赖于绿色银行、绿色保险、绿色财政及绿色产业政策等宏观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因素出发,概括总结了我国有关的农田碳增汇/减排技术,提出了对农田碳增汇/减排技术进行效益评价的方法,指出了当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和沉积速率,能够在沉积过程中埋藏封存大量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总结有关红树林碳埋藏特征和沉积过程对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响应的相关文献研究。红树林土壤碳埋藏储量主要取决于红树林根系分布深度,碳埋藏速率则主要受沉积速率控制。全球变暖导致亚热带冬季低温事件减少,以及降雨量的增多,都会促进红树林扩张,有利于红树林碳埋藏。在短期内,海平面上升可以通过增加滩面沉积速率和有机碳含量的方式,达到保持或提高红树林碳埋藏速率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不断增加的海平面上升速率会对泥沙供应较少或潮差较小地区的红树林造成严重威胁。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则会造成红树林面积和碳埋藏储量的大幅减少。因此,为保护红树林并发挥其碳库潜力,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红树林沉积的物源供给,以维持红树林滩面高程增加速率,并在适宜地区进行人工红树林栽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精确估算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从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著作中收集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柱芯数据,同时在东北地区新采集一批湿地柱芯作为补充,共134个沼泽湿地柱芯,并依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报告,重新评估了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总面积约为82 870km~2,其碳储量为4.34Gt;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等山地沼泽湿地碳储量约占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的80%;且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单位面积碳密度为12.49~95.64kg·m~(-2),变化范围较大.影响沼泽湿地碳储量估算不确定性的因子主要为湿地沉积层深度、干容重和有机碳含量,加强这3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将更有助于精确估算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储量.  相似文献   

20.
A plant's adaptation to its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Mangroves are trees that inhabit the intertidal zones with high salinity, while salt tolerance competence of different species varies. Even congeneric species usually occupy distinct positions of intertidal zones due to differential ability of salt tolerance. Some species have different ecotypes that adapt well to littoral and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respectively.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s make them ideal ecological models to study adaptation of mangroves to salinity. Here, we briefly depict adaptive traits of salt tolerance in mangroves with respect to anatom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d review the major advances recently made on both the genetic and genomic levels. Results from studies on individual genes or whole genomes of mangroves have confirmed conclusions drawn from studies on anatom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d have further indicated that specific patterns of gene ex- pression might contribute to adaptive evolution of mangroves under high salinity. By integrating all information from mangroves and performing comparisons among species of mangroves and non-mangroves, we could give a general picture of adaptation of mangroves to salinity, thus providing a new avenue for further studies on a molecular basis of adaptive evolution of mangro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