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同时领悟德育内涵,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为载体,以程序的设计实现和评价为主线,体现设计的创新性、实现的严谨性和评价的辩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信息素养.同时,精心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案例,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更新和案例设计等工作已经完成,与之相适应的混合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形成,新的过程化考试评价方法已经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地质学基础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吸收当今最新的地质科学研究成果,采用相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地壳的物质组成、发展与演变为核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加强课程教学实习,达到教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植物检疫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支撑,促使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成为自觉行动.以植物检疫学课程思政建设为着力点,在分析植物检疫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从课政思政挖掘原则、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方面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和梳理.通过分析形成了植物检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结合点,包括"爱国主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4.
5.
地质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学基础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吸收当今最新的地质科学研究成果,采用相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地壳的物质组成、发展与演变为核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加强课程教学实习,达到教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思政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正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本文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现状与问题入手,探讨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并以《大学IT》课程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的针对性实践,凸显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强化教师自身的理论与道德修养,提升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拓展思政资源,把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物理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科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完成知识目标传授的同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创新精神,最大程度地建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出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主要探索了一套完整的《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新教学模式体系,有助于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本研究可为其他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马建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4):87-91
通过梳理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及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在青海师范大学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课程具体知识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作为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3个切入点,并辅以7个实例说明;最后给出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Z1):32-33
"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是我校矿物资源工程特色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在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实践性环节等方面,探讨"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素养,在明确农业推广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从典型案例、农业推广专家的故事、热点事件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基于慕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的设计,以及运用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PBL(以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多层次巡回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建立多维度跨时域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中.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文学概论课程在教材、教学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能够起到融合人文精神与道德修养、凸显文化自信等作用。为此,可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丰富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式等相关教学实践,发挥文学概论的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的提出对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新时代课程教学均有更高的要求.结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挖掘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育人元素,实现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播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且实现在课程教学中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