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史已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文学与媒介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多重互动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媒介绝不只是丈学创作的工具和手段;对于作品及传播来说,媒介也不只是作品贮存的载体与流布的通道;对于读者来说,媒介也不仅仅是认识理解文学的门径与渠道。在一定意义上说,媒介作为文学跨时空传播的物质载体,它既是文学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也是文学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而且还是艺术理念与审美精神的寄身寓所。媒介在与文学长期相互依存的互动过程中,已日渐由丈学的形式因素转化为它的内容与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2.
审美阅读和欣赏与想象的关系十分密切。想象的本质是自由的,它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本质,证明了读者的自由的存在;同时,想象也使读者造就了作品的本质,读者的阅读中的自由想象延伸了作家的艺术生命,也使事物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审美价值。萨特想象理论实质上包含了丰富的接受美学内涵,对艺术理论具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当代媒介形式对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尤其对审美文化的扩展性方面来看,当代媒介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已确立,虽然审美文化对媒介的变化存在着依赖性,但是忽视了媒介文化对美和艺术的影响,破坏了其本源和模仿现实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作品中存在“不定点”,读者通过“积极阅读”,并借助想象、联想、幻想等活动,对“不定点”进行填补,即“具体化”。读者在对“不定点”填补(具体化)过程中,应遵循“恰当具体化原则”,才能挖掘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干热的九月》中“陌生化”技巧的审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干热的九月》是作者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这篇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简练的作品中运用了“陌生化”技巧,使小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增强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愉悦。本文拟从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方面解析“陌生化”技巧在《干热的九月》中的运用及其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由真、善、美等多种审美基因构成的,潜在着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社会功能。任何一个作家,他之创作文学作品,目的都在于要寻找知音,通过知音的赏识,充分发挥其作品潜在的功能。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社会功能是不可能由作品本身单方面发挥和实现的,它只是具有实现或发挥的可能性,要使作品的价值、功能得以真正显示、实现、发挥,只有通过读者的鉴赏、接受。而文学鉴赏,正是读者以文学作品为审美对象,对文学作品由观赏、品鉴而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形象感知与审美理解相统  相似文献   

9.
CG(Computer Graphics)作为商品,带有一定的世俗性或曰通俗性。通过商业传播,CG得以在世界各地快速地普及。但是,单纯地从大众传播学角度来看待CG作品,其审美意义未免有些片面。本文对CG的发展、CG的制作流程、色彩心理的接受程度和艺术品的商业生产及其发展前景等进行叙述,让读者对夹杂在商业和纯艺术之间的CG艺术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CG(Computer Graphics)作为商品,带有一定的世俗性或曰通俗性。通过商业传播,CG得以在世界各地快速地普及。但是,单纯地从大众传播学角度来看待CG作品,其审美意义未免有些片面。本文对CG的发展、CG的制作流程、色彩心理的接受程度和艺术品的商业生产及其发展前景等进行叙述,让读者对夹杂在商业和纯艺术之间的CG艺术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电视与电子网络这两种媒介在文艺产业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说来,传媒主要在三个方面影响并推进着文艺的产业化:媒介文化使作家、艺术家变成了流行文学家和艺术家,因此他们的创作自觉地具有市场意识,朝向大众,追求读者效应;媒介文化也培育出了大众文化、商业文艺的消费者,这是文学艺术产业化道路拓宽的一个根本保证;媒介参与营销是文艺大众化产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贵明 《太原科技》2007,(11):69-70
针对新媒体艺术是在激光媒体、时机媒体、数字媒体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艺术方式,介绍了新媒体艺术的成型背景和发展脉络,同时提出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语境。  相似文献   

13.
: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美学与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在文艺的本质、审美特征方面有着相似的认识。两者都强调文艺是人类情感的表现 ,并认识到由于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文艺应通过感性经验的形式唤起欣赏者的联想 ,从而尽可能丰富地表现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欣赏中强调通过直觉、妙悟来体味艺术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分析了馆员与读者的常见矛盾类型,探讨了馆员与读者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深刻影响着新媒体艺术的实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的虚拟现实艺术,为艺术带来新的可能性,虚拟性成为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显著特征,虚拟现实艺术带来一种真实的“沉浸式”的深度体验和虚拟实践。这种虚拟沉浸审美导致一种非物质性审美基质的形成,对传统艺术审美范式和原则产生强烈冲击,彰显着新媒体艺术自身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6.
艺术空白美是文学本文通过读者的阅读实践获得的整体的韵外之致、文外之旨,是审美对象所系的审美情感所在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是文学中美的无极之味,是审美的浑融境界。  相似文献   

17.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根据我国经典民歌改编的一首钢琴曲。详细地分析乐曲的曲式、和声、织体等音乐语言、艺术特点和演奏技法及表现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对该作品的脉络和细节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利于读者对该作品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为读者创造出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反映出图书馆的良好气质和风貌。从公共绿地、雕塑、室内陈设等艺术小品的设计阐述了图书馆环境艺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大众媒体与戏剧院团在行政管理上多为主从关系。如此布局的目的,是为了让已经取得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大众媒体帮助、促进戏剧院团加快自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由于两者性质的不同和业务的疏离,大众媒体无法从艺术的实质层面帮助戏剧院团提升创作、演出的质量和水平,只能游离在艺术的外围,为戏剧院团提供宣传包装和争取市场,还需戏剧专业媒体承担起对艺术质量的责任担当。当今的戏剧专业媒体,应该清醒认知自身存在的价值,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主张“思在物中”,糅合现代绘画艺术;拒绝说教,坚持以日常事物入诗并将其陌生化,以唤醒人们重新认识生活、感知艺术。“陌生化”是用文学技巧将熟悉的文学事实变陌生,唤醒读者去感受生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与威廉斯的诗歌理念不谋而合。威廉斯在《红色手推车》中,通过诗歌语言、结构,视听感官和意象上的“陌生化”手法,凸显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让读者真正听到、看到并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