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荀子校释》汇集荀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考订是非,解释疑滞,多有发明。但是该书内容繁密,难免偶有疏漏、误释。今摭拾五条,谨献其疑,以补其阙,分别为:"和齐"的"齐"不必改读,"率"字两处误释,"蠲疑"的"蠲"是"■"的借字,"埶在本朝"的"埶"当读为"设","隘慑"同《左传》之"垫隘"。  相似文献   

2.
《荀子》一书自西汉以来,治之者少,传刻讹舛,渐不可读,经过清人及今人的整理,始可一读。最近,我在阅读《荀子》一书时,摘出数条清人及今人的误改之处,以期有利于《荀子》一书的阅读。“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傭。”(《非相》)  相似文献   

3.
沈括之见称於近世,以其梦溪笔谈,尤以书中之科学智识 (看竺可桢,沈括对地学之贡献与纪述,科学第十一卷六期)。 子近苋集沈氏传记材料,乃知斯人之伟大实远过其名。 授不独包办当时朝廷中之科学事业,如修历法,改艮观象 义器,兴水利;制地图,监造军器等;不独於天学,地学,数学,医 学。音乐学,物理学,各有创获不独以丈学著称於时;且於吏 治、外交,及军事,皆能运用其科学家之头脑而建非常之绩。 若此人者,越年八百。其生平乃始有详尽之考核,亦甚可怪 异之事也。兹篇注重沈氏事迹编年。至其学术。则沈氏 著作之存者有笔谈谈兴集,源四十一卷,残存十九…  相似文献   

4.
庄子天下篇为中国学术史上最重要之文字,顾其文既奥衍,所论当时各家学说书多已佚,不易得其真诠。著者谭戒甫君素以研讨诸子之学鸣於时,掳其自序,谓凡子略之书,今存於世者,罔不缒幽隐,剔抉刮磨,穷其所本,极其所至,而於本篇前章之注释,易稿至十数次,其功力之勤,可以想见。吾人读其书、觉其解释颇多怡然理顺涣然水释之处。盖其得力之处在以古书释古书。昔高王氏以经说卓绝一时,其方法为“以经解经”。今谭君似师其意而“以子解子”,宜其有所得矣。如卷中十三叶“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句,用尸子广泽吕氏春秋去宥及莊子徐无鬼诸文为释;十四叶“见悔…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往余假观许君骏斋所撰吕氏春秋集释清本,讫四卷 而止。小有笺记,已蒙许君不弃葑菲。采入卷中矣。 顷者集释书印成,余因续从五卷读之,觉往校虽多,仍 有剩义,心有所触,记於书眉,遂得百七十馀则,因名曰 拾遗云。二十五年一月十三日,树达记。卷五大乐篇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 达按:辟当读为避。古乐篇乃令鲜先为乐倡。 达按:上文云:帝颛顼令飞龙作乐。下文云府馨令凤鸟天经 舞。音初篇云:帝令燕往视。及此云令印鲜先为乐倡,皆记古 代役使禽兽之事,今时所谓神话是也。或释鲜为鼓。然下 文云:鲜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将鼓…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也。其为寓意之文,则古今所共知,不待详论。其为纪实之文,则昔贤及近人虽颇有论者,而所言多误。故别疑新解,以成此篇。止就纪实立说,凡关於寓意者,概不涉及,以明界限。 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共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北则托庇於慕容之政权,南则侨寄於孙吴之故域。不独前燕东晋之建国中兴兴此中原之流民有关,即後来南北朝之土族亦承其系统者也。史籍所载,本末甚明。以非本篇范围,可置不论。其不能远离本土远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个盗之难。兹略举数例…  相似文献   

7.
列子一书,唐柳子厚已怀疑其为。观洌子目录,汉刘向之序言,列子乃向所汇纂,而字书错误,向已言其“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则刘向校雠 时,当有一番审定,故有“皆以杀青,书可缮写”,之语。又谓: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语;力命篇一推分命,杨朱 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则列子非出一家之手,可知。而首篇天瑞即曰:“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乃称“子”。考古书之称于某者,如墨之称王墨子论语之称子曰:“多半为门弟子或后人所纂述。列子恐亦如是,非列御寇所自著也明矣。 唐柳子厚辩列子曰…  相似文献   

8.
民国二十七年京都小林写真制版所出版 神田喜一郎氏影照巴黎所藏敦煌写本,以事繁费钜,未能全付影印。选择六十三种辑为书景,於民国二十七年在京都出版。每种影印一二页,有题记者兼存其题记。惜双鳞片羽,复不注明原存行数。足供谈书法源流者之考镜而裨益於学术研究者无多。唯其所收残卷之题记颇有值得注意者,在王有三先生所照巴黎之写本未印行发表前,此书要亦为治敦煌之学者所不废也。 书中所收之写本曾经发表或已为当代学者研究利用者,有刊缪补缺切韵,智骞楚词音,舞谱等。所景印虽只寥寥数行.偶亦有足据以订多写之谈,被学人之惑者。如陆叁号…  相似文献   

9.
让清乾嘉以还,言汉学者众。大率诵说师法,纷纭今古,循其末流,昧其本真;诵览所及,颇有然疑,最括鄙旨,条以三事:一曰:“汉学经师多出荀子,而汉学垂绝之微言,有不与荀子同者”。 二曰:“师法之云,出于末师,匪其本然”。三曰:“今古学之分,起于东汉,先汉有今古文而无今古学”。辨章学术,古不可诬;三者若明,斯足以显汉儒之真,而稍解学者之惑矣!试更端而竟吾说: 一曰:“汉学经师多出荀子,而汉学垂绝之微言,有不与荀子同者”,昔汪中作荀卿子通论,历举诸家经师以为出荀卿子之慨国也。独左旦查亘及至发,台数座铁襞压径量重革木虫鱼疏不引,而引陆德朋…  相似文献   

10.
形声字声中有義略证(附论中国语源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儒王怀祖郝兰 诸人盛倡声近则義近之说,於是近世黄承吉刘师培後先发挥形声字义实寓於声,其说亦既圆满不漏矣。盖文字根於言语,言语托於声音。言语在文字之先,文字第是语音之徽号。以中国文字言之,形声字居全字数十分之九;谓形声字羲但寓於形而不在声,是直谓中国文字离语言而独立也。其理论之不可通,固灼灼明矣。顾理论虽卓,而事实不足以明之,则无徵不信,谓始学何。然有难言者。 吾国文字之书,莫精於许氏之说文解字。许书说解中虽亦时时可窥见语言之根柢,然往往泛为训释,令人不知形声字声类意义之所存。举例言之:十篇下心部慈字第训爱,不…  相似文献   

11.
天问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昔王逸作天问后序,自诩其注此篇‘稽之旧章,合之 经傅,以相发明,为之符验,章决句断,事事可晓,俾后学 者,永无疑焉。”然今试执逸注以读天问,虽谓为无一 事可晓,不过也。踵逸而起,注者相望。彼于逸注,补 苴 正,有既多矣,然而不可晓者犹十有四五焉。呜 呼!注书之难,有若是哉?余窃不自揣,欲斟酌众长, 兼附己意,作一总结账之企图。兹先取篇中间天事 者四十四句释之,颜之曰天问释天。疏略之讥,自知 不免,并世方家,幸垂正焉。 天问文例,泰半合四句为一问,或增至八句,或十 二句,要皆以四进;其二句各问一事者,必二事同类,亦 以四句为一单元也。王逸…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五、六期载《〈书〉传求是札记》一文跋中所说“对歧异的注释,求其能通之全篇、通之各篇者,以定其可从与否”的方法,确为可贵的经验之谈。但是,文中第六则对《无逸》“乃逸,则知小人之依”句的训解,则似未尽合“通之全篇”的原则,值得商榷。作者很正确地指出:“周公讲无逸,不  相似文献   

13.
“(力力力口)”字屡见於殷虚卜辞,据上虞罗氏所见,已有二十八条(《增订本殷虚书契考释》卷下,第5页),其在金文见诸宋人款识之书者有《已酉方彝》、《克癸卣》诸器。由形声审之“(力力力口)当释“(力力力)”。《说文·十三篇下》:“(力力力),同力也。从三力。”同力谓众力以为力,在六书为会意。许隶(力力力)部有协、勰、协三字,协云:“同心之和”,加旁从心;勰为“同思之和”,加旁从思;协为“众之同和也”,加旁从十,皆会意兼谐声字。古字以心表义者,每有更旁从口。《集韵·入声·三十帖》慊、嗛同字。《荀子·大略篇》:”惟惟而亡者,诽也”。杨惊注:惟法读为唯”。《说文·二篇上》:“哲,知也。从口折声。(折心),哲或从心”。协之与(力力力口),其例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14.
(一)释属 (二)释贤 (三)释吏 (四)释伪 (五)释力协 (六)释雌雄 (七)释联 (八)书微子草 奸宄解 (九)书盘庚罔知天之断命解 (十)左传戴氏考 (十一)读春秋名字解诂书後 (十二)读周礼秋官司刑注引尚书大传书後 一释属 说文八篇下尾部云:属,连也。从尾,蜀声。按尾部诸文,屈训无尾,尿训人小便,皆关尾义。属训为连,义泛不切,殆非制字之初义也。考广雅(释亲)玉篇广韵皆有豚字。广雅训臀,玉篇训 ,广韵训尾下窍。窃疑属盖豚之初文,豚为属之或作也。知者:说文二篇上口部云: ,喙也。从口,蜀声。喙下云:口也。然则蜀声有日窍之义,说一也。说文三篇下支部…  相似文献   

15.
原儒墨补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说:儒家出於文士,墨家出於武士:换言之,即儒家出於儒;墨家出於侠。但儒之一字,在晚周较早的书中固常见,而侠之一字则在晚周较晚的书中,方始见。如果在晚周较早的书中,未见侠字,我们何能断定在墨子以前或其同时即有侠?如果我们不能断定在墨子以前或其同时即有侠,我们何能说墨家出於侠?这一点我们须首先讨论。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所谓侠或侠士,本来是指以帮人打仗为职业之一种人。我们现在所需要者,是证明在墨子以前或其同时有这一种人。只要在墨子以前或其同时有这一种人,我们在原儒墨一文中所持之见解,即仍可持之。至於此种…  相似文献   

16.
吾国学者凡语及经书,却觉其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势九故中国所谓经者,其名词实为近时欧美各国所未有也然因何而谓之曰经?自古至今,尚无人能为切实之解释。近时学者章炳麟先生精於训诂当谓“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余昔兰其说而甚以为不然也。夫以著作称经,在周末已见於管子墨子庄子荀子等书,知其由来久矣(详见下节)。令人所谓经书者,大抵皆为周代人士所纂述之书籍,而周代人士所谓书籍者,又大抵皆用竹简为著录之材料。晋书束哲传称汲邵魏王家发现竹简穆天子传,齐书文惠太子传稍襄阳楚王冢发现竹简效工记此其朋证也。周秦之…  相似文献   

17.
声韵学表解     
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一百八十三页。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讨论今音,下篇讨论古音。编制以表格图解为主,於图表後附加说明。 作者刘先生是黄李刚先生的高足,他在序里说:‘本师薪春黄君承馀杭章君之业,集古今音学之大成,海内言声韵者,莫不以为圭臬,余以愚昧,得闻绪言。年来教於上庠,恒据其说以为讲习之资。诸生闻之,靡不欢悟。兹复引伸排比,参合家之论,立为表解;明言语之构成,寻声韵之流变,务在使学者能憭诸心而宣诸口’。由此看来,刘先生的意思是要给初学者一些音韵学的入门知识,其学说又是完全承袭黄先生的系统的。单就祖述黄先生…  相似文献   

18.
一、为+之+动“为”作介词,《马氏文通》谓“司名者其常,司代字则‘之’字居多”(见该书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271--272页)。故今就“为”之司“之”字者而言。 (一)“为”解“因”,读“weì” (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庖丁解牛) (2)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遂之生。(芙蕖)  相似文献   

19.
三、《黄帝篇》:“心凝神释.骨肉都融.”《周穆王篇》:“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力命篇》“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侧谓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杨朱篇》:“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  相似文献   

20.
【阅读导航】中国是个酷爱阅读的民族。毛泽东主席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是啊,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