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霞客考察金北山是他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序幕。他真实,准确,入理地叙述了金华北山岩溶地貌的特征,特别是对地下溶洞,能观全局,洞水并议,下类比,综合分析,揭示多层分布规律与相应的地下水文特征,评述出各洞的景观特色和科学提次,他是资本主义初期东方地学实在思维形式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
岚皋大巴山岩溶地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岚皋大巴山岩溶地貌发育在寒武系石灰岩地层的高夷平面上,由于受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地表、地下岩溶地貌发育不够均匀,但以溶洼丘峰为主,溶洼往往积水成湖,是我国南北方典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我们多年在湖北进行野外调查研究所积累的实际资料,就湖北岩溶地貌中的形态、发育特征和规律,发育历史等问题提出了初步看法.特别是强调论述了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五个独具风格的特征。最后还着重指出了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鄂西、山原、三峡三个主要时期,对了解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川东低山区中生代和古生代碳酸盐类岩层广泛分布,是我国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区之一。本区各碳酸盐岩层建造、岩性、岩相垂相变化较大,分布呈狭长条带,岩溶地貌发育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近年来,通过野外调查,感到重庆附近地区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水的循环交替条件以及新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关系密切,表现在岩溶地貌形态组合特征方面亦比较突出,值得研究讨论,这对探讨川东地区岩溶地貌发育规律和指导生产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的范围属川东低山区西南一小部分,这里有嘉陵江小三峡背斜和南温泉背斜。重庆附近地区的岩溶地貌主要发育在这些地段。  相似文献   

5.
九寨沟海子瀑布景观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九寨沟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了描述,在总结前人关于九寨沟海子瀑布景观的成因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九寨沟的海子瀑布景观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6.
 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综合利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轮古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划分3 个岩溶地貌单元和8 类微地貌单元,并细分古岩溶地貌分区,对分区岩溶地貌及储层发育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认为,不同岩溶带普遍发育裂缝和孔洞,但在不同地貌分区内储集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表层岩溶带的岩溶高地和斜坡主d:\PDF\.pdf要发育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储层;垂直岩溶带裂缝、孔洞均发育;而径流岩溶带中的孔洞和洞穴较发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徐霞客在地理学上所作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岩溶地貌、火 山现象、地热资源和水文等的考察、研究和记载。同时也说明徐霞客的地理学思想及其 作为世界著名的我国明代旅行家和地理学家的不畏艰险、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凯里-黄平铝土矿区中王家寨矿区、苦李井矿区、铁厂沟矿区和渔洞矿区的铝土矿空间分布规律及与古岩溶地貌关系的研究,得出研究区铝土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矿体的空间形态、规模、品位及厚度等均受到古岩溶作用控制。古岩溶地貌为溶斗区域的铝土矿体厚度变化大,延展较小;但其矿石质量较好,品位较高;而古岩溶地貌为岩溶洼地区域的铝土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呈似层状产出;但矿体厚度小,矿石质量相对低一些;同时铝土矿体厚度、品位与含铝岩系厚度呈明显正相关,这也与古岩溶地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石市位于鄂东南,北临长江,南依黄荆山,是湖北第二大市。黄石地区的岩溶地貌在鄂东南颇具代表性。研究这里的岩溶不仅有助于鄂东南岩溶研究的开展,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也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一、黄石岩溶地貌的发育条件 从大地构造单元来讲,黄石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和新华夏构造线鄂城——大磨山隆起带东边的相交部位。大地构造划分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的西延部分—  相似文献   

10.
岩溶区地貌演化的外力作用主要为侵蚀和溶蚀两种营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强调了溶蚀的一面,以溶蚀速度代替岩溶地貌的演化速度,同时侵蚀速度和溶蚀速度常常混淆。本文拟从理论和计算方法上澄清这两者的关系,并以这两者之比,作为确定岩溶地貌的景观指数。最后以贵州岩溶高原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钱学森的生平,介绍了他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形成的优秀品格,展示了钱学森在美国师从冯·卡门以后的出众才华和取得的丰硕成就;文章以鲜为人知的大量事实描述了钱学森为争取返回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及他回到祖国后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并以具体事例向人们揭示了钱学森对待金钱、荣誉和地位的崇高思想境界与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2.
吴文俊院士获得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年逾八旬的他还坚持奋斗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上.同时,他还从获得的奖金中拨出巨款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多个科研项目.他为祖国的科学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说这是“还债”,是科学上的“债”,是对党和国家的“债”.他的这些举动体现了一位老科学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科学的无私奉献.昊院士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曾经处于世界的巅峰,他呼吁:中国数学不仅要振兴,更要复兴!吴院士还对年轻的学者们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在艰苦的科研工作中,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开放的思想,有坚强的毅力.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应我院地理系、省地理学会邀请,岩溶学家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理系主任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教授,由南京大学包浩生副教授陪同,从11月17日至11月24日来我院举行岩溶地貌、岩溶水文、岩溶洞穴以及国际岩溶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等方面的学术报告。并对贵阳、安顺、黄果树瀑布等地的岩溶地貌及洞穴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地理系副  相似文献   

14.
广西都安岩溶地貌及其发育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都安地区可溶性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向被认为是桂西岩溶山地的代表性地点,并是我国重点岩溶研究地区之一,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因此,总结该区的岩溶地貌发育规律和历史,便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愿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不言告别     
一个人逝去,让许多人追思。何方在长篇悼文中,追忆他为国际问题研究做的三件事:一是协助打开了对外学术交流的大门,二是创建了美国所,三是推动美国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陈乐民说“他走得越远,离去的时间越久,人们的思念将会越深,越会感到他所留给世间的是一笔独特的、无价的精神财富”。他,就是4月22日去世的李慎之先生,一位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问题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一位关心祖国命运、关心世界前途的思想者。他曾说,他在抗战前就看《世界知识》,他还希望“《世界知识》能继续带领青年前进,就像…  相似文献   

16.
探讨高陡背斜区张裂隙发育规律与岩溶地貌的空间分异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张裂隙发育规律预测岩溶空间分异性,也可以通过岩溶空间分异性预测构造张裂隙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岩层面主曲率为切入点,通过四川盆地东部明月峡背斜区现场调查、遥感解译、数理统计分析及数学建模等手段,采用岩层面的主曲率对背斜区张裂隙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发育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张裂隙与岩溶地貌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岩层面主曲率大小、张裂隙发育概率及岩溶地貌空间分异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岩层面主曲率大的区域,地表岩溶发育较强。川东背斜区岩溶空间分异的主控因素是构造运动产生的张裂隙,岩体张裂隙发育程度决定了早期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现代岩溶地貌空间分异是岩溶正反馈机制促进原始张裂隙差异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地貌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地貌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风化程度的发展对应于矿区岩溶地貌的演化:地貌分带是矿区岩溶演化的基本规律之一;随着地貌演化过程中岩溶类型的顺序发展,地貌分带形态的变化趋向于不规则;矿区岩溶类型分带对应不同的水系结构,分带地貌演化反映水系发展过程,从水系演化关系指示矿区岩溶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多旋回活动的特征;通过对比那豆与太平一教美矿区,发现堆积矿的分布形态随地貌演化趋向于分散和不均匀,堆积矿成分的变化趋势符合风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堆积矿的氧化铝含量经历了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与地下岩溶演化程度密切相关;根据岩溶地貌初步恢复了矿区地下小流域水系分布形态,发现岩溶水系发育程度是形成地貌差异和堆积矿变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根在中国──记河南师大归国博士郭宗明无论在风光秀丽的英伦三岛,还是在景色宜人的澳大利亚,一种强烈的祖国归属感是他急于完成学业、报效诅国的源泉,所以当地周游了半个世界后,毅然谢绝了国外学者的苦苦挽留,回到了曾培育他的河南师范大学。他,就是归国博士郭宗明...  相似文献   

19.
他生活在花园一样的国度,他的心却留在祖国他早已功成名就,却从未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的血脉他曾在母亲河畔动情地说:他准备好了,要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于是,他成为了祖国的管理咨询业走向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唐光生 《科技资讯》2006,(15):157-158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具国际影响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赞颂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则称货他为“万世师表”。陶行知从西方学成之后,怀着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民族、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诺言,致力于教育事业,用毕生的精力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