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刘艳  高倩媛  何志颖 《科技信息》2012,(13):424-424,454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需要新的伦理体系的支撑和指导。环境伦理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准则,将道德伦理应用到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黄嫱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2):171-172
绿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不仅是时代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体育自身发展的趋势。发展绿色体育,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要求。绿色体育不仅促进了生态文明要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促进了生态文明要求的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发展绿色体育,就需要加大教育力度,培育体育生态意识;制定法律法规,确保体育长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以环境对人的生存意义为逻辑起点,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诠释环境教育的迫切性和生态文明的现实性,从意识形态领域解读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引证事实和具体案例,说明我国环境教育体系的缺失和当下环境教育的弊端,引导和促进环境教育法律化、规范化、全民化,进一步端正环境教育制度研究新方向,从而达到构建政府主导...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严重危机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证明了现存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一直以来重视规范人为原因引致的环境损害的法律责任制度,在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环境损害和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的救济却无任何法律可以援引,只能依靠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如果法律只考虑到以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责任,则可以认为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法基本上并未改变。因此,建立一套自然环境损害发生后的法律责任制度,应付现代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大范围环境损害的局面,是全面完善整个环境法律责任的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伦理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矛盾及互为条件。指出,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要素,人们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才会有持久的精神支撑,推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文明,消费是一个重要方面。出于对原有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的反思和批判,可持续消费应运而生,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有着深厚的伦理意蕴。解读可持续消费所具有的伦理维度,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桂英  刘晨 《科技信息》2011,(24):48-48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加快了科技发展观的变革,促使着绿色科技观的形成和发展。尽管在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和解决中,对科技的作用存在两面性,但毋庸置疑的是生态危机的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离不开科技进步又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绿色科技的建设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诸多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通过确立绿色的科技价值观、加快绿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建生态化科技体系、构建完备的绿色科技法律体系、加强相关知识的全民普及力度,寻求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科技发展之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8.
肖思思  刘宏  张九如 《科技信息》2011,(35):52-53,62
人类已跨入新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正汹涌地激荡着世界的各个角落。新世纪高校的环境教育事业在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进行,使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道德素质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伦理与环境伦理教育的基本内涵,接着阐述了新世纪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基于此提出提高高校环境伦理教育实效的方法和途径,期望能够促使高校环境伦理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为高校环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及环境教育的发展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高等院校环境教育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普及环境课程,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课程内容注重实务,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行为的可实施性;推行大学生环境资质认证制度,推进环境资质的制度化建设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绿色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技术开发,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引领绿色技术发展,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发展绿色技术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文明视野探求人的生存本质,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人对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科学把握人的生态化生存的伦理向度,进而展示人的生态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使命,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必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健康的主要因素。从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对象等方面实施生态教育,是培养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其形成全面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要明确其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途径,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效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公民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在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挺进的历史进程中,公民环境教育被赋予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践行环境伦理,培植生态文化,造就"绿色"旅游消费者和"绿色"公民的历史责任。而现阶段公民环境教育面临的诸多机制问题又妨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公民环境教育要不辱使命,就必须在如下子机制建议方面完成机制的系统再造,实现质的飞跃:政策法规调控约束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系统规划机制,公民环境行为的监控和奖惩机制,环境教育主体的联动参与机制,公民环境教育的科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的生态观是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层面,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文明属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生态观的当代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的框架.在如何构建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关系问题上,从马克思生态观出发并辅以生态经济学的框架,我们可以获得重要启示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解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坚实基础,它将使生态文明真正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而落到实处。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矛盾十分突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激增、粮食紧张、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我国自身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张志成 《科技资讯》2012,(30):145+147
郝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首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该区域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人类物质生活环境,然而全球人口的剧增、掠夺式发展,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促成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及环保意识的兴起。环境保护就成为人类亟待加强的工作,而环境保护工作的成功与否,在技术上决定于环保科技发展于环境管理,然而在过程中,则需要环境伦理教育工作与之配合。  相似文献   

19.
范玲俐  焦锡岩 《科技信息》2011,(26):171-17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生态文明及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生态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要。针对张家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树立正确的经济理念,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高效的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产业园以及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