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铁路牵引变电站的特点,运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变电站自动化装置。根据CAN2.0B协议制定出符合变电站内部通信特点的应用协议。监控保护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同一个硬件平台上,针对不同种类的设备和保护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软件来实现具体的功能。装置的实现应用了双CPU结构及USB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110KV~35KV变电站的广泛应用,对供电公司各级变电站实现保护监控系统升级换代、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调度自动化和抄表自动化、建设无人值班变电站和减人增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际运行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影  相似文献   

3.
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变电站,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状态稳定,在实际运行中,充分发挥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特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的广泛应用,对变电站实现保护监控系统的升级换代、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调度自动化和自动抄表、建设无人值班变电站和减人增效以及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子方 《广东科技》2009,18(24):100-101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变电站建设、运行维护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求所决定,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不同的功能,通过对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集中模式、相对分散模式、分层分布分散模式等主要结构模式的介绍,在模式化方案实施的基础上,对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以后的发展模式再作探讨.并关于变电站自动化 系统选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功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根据变电站自动系统的特点及其智能化的要求,介绍了Lonworks总线技术及其特点,以及Lonworks总线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同时根据构建变电站的各智能节点的需要,采用了基于主体的节点设计方案,并设计实现了110KV线路保护单元。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与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的井下采区变电所无人值守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采区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系统由监控中心、通信接口和智能测控保护单元组成。重点研究了智能测控保护单元部分软硬件设计和测控保护算法;针对井下采区变电站的实际应用环境,设计了适合井下供电系统的测控部分模拟量交流采样算法和微机保护算法,以提高测量精度,实现及时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保护设备的成熟及广泛应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成熟应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被电力系统用户接受使用,本文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裔年 《广东科技》2013,(22):92-93
变电站管理的发展趋势是集保护和监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管理。介绍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其优缺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概述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运行中的重要性,并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自动化是当今电网自动化领域的热门课题,其发展势头正方兴未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对变电站内设备及微机保护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和控制,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优化电网操作,可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本文从三个个方面探讨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谈文根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特点,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防雷保护方案,阐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开滦煤矿吕中间35KV变电站已运行10多年,设计时采用的是电磁型继电器保护控制设备,保护动作可靠性差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变电站自动化站改造的基本原则、主要思路及技术功能要求,改造施工完成以后,实现了全变电站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王晓东 《科技信息》2012,(13):133-133
变电站综合管理自动化,就是广泛采用微机保护和微机远动技术,适时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脉冲量以及一些非电量信号,经重新整合,按预定程序和要求实现变电站监视、测量、协调和控制自动化,使变电站的运行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王岱琼 《广东科技》2006,(3):120-122
近年来,计算机芯片及网络等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基本面貌,全数字化的设备、以网络构成的系统,辅以成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正在不断地提高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从原来的分部分的变电站设备及运行状态的监测发展到整个变电站设备监控的集成的自动化系统,已基本做到了自动化应能实现的功能,即不再是好看不好用的花架子,而是真正可以解决和满足生产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无人值班变电站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基本被用户接受并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国内、外不同的专业厂家分别推出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系统,基本上都能满足系统的运行要求,但在不同程度上,由于开发的背景、运行经验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仍有相当一部分系统存在者功能重复设置,没有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导致了现场接线复杂、系统的各部分接口的通信规约不一致,增加了投资并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这就大大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开放性及可扩展性.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缺乏系统设计及在系统设计思路指导下的各组成部分(智能单元)的开发.由于以往变电站二次部分的开发是分保护、测量、监控等各专业独立开发、功能相对独立设置的,由此为满足系统的功能配置要求而在“搭系统”,从而导致要么底层控制单元无法投入系统,信息传送不上来,就是系统要求的功能底层控制设备单元不具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整体系统设计思想入手,讨论对变电站内智能化设备的基本要求及其构成、系统集成的基本思想,以供同行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融站内当地监控功能、SCADA信号采集、远动功能以及数字保护信息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正成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从信号采集方式、保护的安装方式、控制指令执行方式、数字通信方式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产品概况及发展趋向,指出了该技术应用于220kV至500kV变电站中,当不同产品互连时存在接口不统一问题,提出不同的厂商不同类型的产品应遵循统一的、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  相似文献   

15.
郑法伟  崔涛  刘子洲 《科技信息》2010,(35):266-266,279
近年来,在电网运行水平提高时,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卢伟洪 《广东科技》2008,(24):145-147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变电站监控和保护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10kV及以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顺利投运,为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本文分析了新型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的防误功能、保护信息、当地监控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光电互感器、遥视系统、蓝牙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探讨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实现变电站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途径。首先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如:保护、监控、远动、防误闭锁等;其次阐述某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架构方式,并对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中各设备进行详细描述;最后提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秀丽 《科技资讯》2011,(36):94-9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等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翰、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周电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电丹改造的速度也就随着国家对电网的重视而加快了脚步,这就对我国电网技术的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的电同日益得到完善,我国现在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控和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的运用既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同时有减少了人为失误操作的可能。未来的电网发展趋势也将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综合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监控系统能够使公司更好的、全面的掌握负荷的变化,能够为电一的穗定性发展带来积极的帮助。但是现实中,变电站会受到雷电等灾害的破坏。本文就通过对35kv变电站及接地保护进行阐述,分析了35kV变电站防雷接地保护设计。  相似文献   

20.
姚刚 《遵义科技》2010,38(4):14-18
针对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新建及常规变电站改造工程,本文介绍、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三种基本模式,并提出了一种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首先从模式上进行总体选择,然后分别从数据通信子系统、监控子系统、保护子系统进行设计,并针对目前变电站综自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