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627-1629
巴赫小提琴作品中的多音和弦最能体现作品的巴洛克风格,而这种风格主要通过运弓技巧表达,只有在演奏者技巧纯熟,并深刻理解作品后,才能接近和还原作品风格。本文以《巴赫无伴奏组曲g小调第一奏鸣曲》为研究对象,从运弓的方法、和弦的运弓、作品风格与运弓等三方面分析运弓技巧在演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巴赫小提琴作品中的多音和弦最能体现作品的巴洛克风格,而这种风格主要通过运弓技巧表达,只有在演奏者技巧纯熟,并深刻理解作品后,才能接近和还原作品风格.本文以《巴赫无伴奏组曲g小调第一奏鸣曲》为研究对象,从运弓的方法、和弦的运弓、作品风格与运弓等三方面分析运弓技巧在演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牟玉珍 《科技信息》2009,(18):356-356
本文主要通过孙犁作品中女性的描写这一切入点,通过欣赏孙犁作品中的女性美,进一步分析了其作品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阐释,认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婛、塔贝和叙事者“我”依次是作者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借助于梦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理想和追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本文以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为例,就作品中的梦如何与作品中的人物的过去经历、人物的性格、人物所处的环境等相关联,并如何体现作品中人物的某种理想,体现作品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树纲的荒诞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立足中国本土,借鉴西方荒诞派文学,在荒诞中的特有真实、荒诞中的特有深度、荒诞艺术的本土化上,均有瞩目成就,并全方位体现在作品立意、作品结构、作品艺术手法等各个方面,认真总结有利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建设。  相似文献   

7.
孙婷 《科技信息》2008,(5):213-213
论文中涉及到抽象美在艺术、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对人们审美意识产生的影响。结合现代抽象艺术的发展和现代漆艺作品创作中对于抽象表现的应用,通过对漆艺作品中表现抽象美的制作技法的分类分析,阐述了抽象因素美在现代漆艺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作品是把图、文、声、像等元素在紧密融合之后的一次有机质变,而观看的人尤如在黑暗巷道中摸索般地一次次意外地把这些声音画面据为己有.我们对视频技术与艺术的研究开发,使得数字视频在多媒体作品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并成为多媒体作品中的一大表现媒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动态美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的美学特征、表现形式这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动态美与整体美的关系,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深层次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塞认为:“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课文包含许多的不确定性与空白因素,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我充分利用和把握空白的艺术,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空白”美、捕捉生成中的“空白”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白薇作品的考察,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特色,总结了其自身进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创作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从而突出了她在戏剧创作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界的白薇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盖瑞·施奈德(1930-)的作品是多元文化汇聚之所。在深层生态观的整合作用下,东方文化、印第安文化、原始萨满教等多种文化意象在施奈德的作品中交织缠绕,合力构筑了一个只属于作者的生态文化世界,人与世上万物同是这一生态世界的有机构成因素。通常而言,作家作品中"他者"的意象总是易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施奈德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影响也因此在我国比较文学界得到了充分阐释。文章则通过对施奈德作品的分析,揭示其生态作品中的非中国因素,希望能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秀烨 《科技信息》2007,(11):147-147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作家,《达罗威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重大的意识流作品。本文以《达罗威夫人》为例,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探究其作品中的生、死主题。  相似文献   

14.
声音是flash动画作品中的一个不可缺的元素,其中作品中的声音包括背景音乐、配音等,都对flash动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英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4):168-169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形式多样,方法各异。主要有四种:同类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同一时代作品之间的比较;古今作品之间的比较;中外作品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主要从作家作品读者三个方面进行文学研究,尤其重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认为作品只有被读者接受了,才完成创作过程,实现作品的社会价值。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等读者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考虑在内,指出并承认了对作品不同理解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文学审美活动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象就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接受美学还力图从作品中的不确定因素来寻求对于作品的不同理解的原因,又为见仁见智现象找出了客观依据。下面就从古代解诗的迥然不同来谈谈接受美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感悟回族女作家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十年来发表在《回族文学》上的回族女作家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洋溢在作品中的生命意识,特别是在小说、散文、诗歌创作中,表达了对女性个体及群体生命质量的关怀,使她们的作品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杰出代表中的其中一位,他的音乐亲切,质朴、通俗、诚挚、充满高尚的美感,他所创作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是古今长笛协奏曲里最受欢迎的曲目。全文通过对作品的技巧问题研究,使演奏者更好的根据作品的风格把长笛的技巧运用到作品中,以及了解吐音、连音、倚音、颤音在古典音乐中的特殊技巧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吴晶 《科技咨询导报》2012,(34):230-230
色彩在设计作品中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可以将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色彩运用的好坏决定了创作者在动画作品中的精彩程度、是否能将作品最动人的一面展现在大众眼前,使其深深的触动人们的心灵。色彩并不能抛开其他因素单独存在,它必须要能够融入在作品中,形成有机的整体,才能够更好的体现作品真实的特征,并且能更好的美化整体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20.
王可为 《科技信息》2013,(24):294-295
《忆秦娥·娄山关》是作曲家田丰完成于1971年的大型交响乐合唱作品《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五首》中的一首。对曲式与调式的继承发展、京剧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等特色使其成为中国合唱史上出色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作品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