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乐舞文化是文化体系的重要一部分,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乐舞文化.乐舞文化的形成与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乐舞文化是人们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深受人们的欢迎.新疆地区民族众多,地域环境集沙漠、戈壁和绿洲于一身,在特殊的环境和漫长的历史中,新疆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乐舞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量舞蹈岩画表明,萨满乐舞是产生于氏族部落社会母系制时代的一种古老宗教艺术,至史官文化中期,该乐舞的结构、形式及表演程序等已得到规范,并固定下来。萨满乐舞对蒙古族民间古乐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现代蒙古族民间的安代、铃鼓、盅碗等乐舞,其旋法律动、调式调性、动作形态和舞蹈姿态等风格,仍带有明显的萨满乐舞韵味。  相似文献   

3.
扎根于宫廷的音乐形式是宫廷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之一,中国传统乐舞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双峰合壁的乐舞诗拓展了此类诗歌的创作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从亡国音与歌舞技两方面结合古诗词曲中的乐舞文化点滴来探讨其翻译方法及技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爨乡有着悠久的乐舞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风采独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直到现在,爨乡乐舞还在民间不断得到传承,主要体现在年节的乐舞、婚姻丧葬祭祀乐舞、爨乡古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兰芳 《科技信息》2009,(30):I0254-I0255
张祜字"承吉",是中晚唐之交一位著名的处士诗人,他创作的乐舞诗数量在唐代诗人中为最多,诗人善用妙笔从多侧面、多角度再现了唐代乐舞文化,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考察唐代乐舞艺术的文化史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桂东南乐舞文化包含形式多样的山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是当地民间信仰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桂东南民间信仰是乐舞文化的精神核心,又为乐舞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乐舞活动中的民间信仰不仅具有乡村社会的教化作用和民众精神支撑作用,而且具有族群社会的凝聚和维系作用,同时具有传统伦理与道德的传承、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流传于胶州湾一带农村的胶州秧歌是中华民族乐舞文化上的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是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大场与小戏两部分,跑大场与一般秧歌相同,小戏则专门演小戏,两者除服饰相同外,没有内外联系。从安锅组班到人物以及服饰等方面的特色来分析,可以看到它是属于由秧歌向小戏和现代戏曲发展的过渡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青年民族音乐学者杨曦帆教授的《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版,下简称《研究》),在音乐民族志的基础上,阐述了“藏彝走廊”地理因素和该地区各民族乐舞文化的互动关系.[1]作为作者博士论文成果的全新呈现,《研究》全书体现出了一种对生态意象与乐舞文化互动关系的深入理性思考,更折射出作者驾驭学术方法的能力和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外延所持有的独特学术眼界.  相似文献   

9.
《律吕正声》梳理了《尚书》《礼记》《乐记》《毛诗》等儒家经典关于乐舞的记载,采纳了韩邦奇的乐舞思想,系统地记述了先秦至明代的乐舞文化。本文旨在通过对《律吕正声》中乐舞的剖析,进一步阐释我国古代雅乐舞中蕴含的"人道"、"政道"和"阴阳变易之道"。  相似文献   

10.
客家文化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在中原。但客家文化却不是中原汉族文化的照抄照搬,而是一种既存中原古意,又显南国特色的独特文化。客家文化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代表先进文化的汉族南迁移民带来的中源汉族传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主体,同时,客家先民在南迁途中及定居赣闽粤地区之后,吸收各地不同文化的有益成分,充实、丰富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客家文化正是同化融合赣闽粤地区土著文化及周边各汉族民系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是汉族移民和新居地土著共同创造并将继续发展和丰富的全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鄂东北虽属汉族聚居区域,但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形成了该地区人们独特的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性,也使得该地区的“年文化”与其它汉族地区的“年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东北“年文化”。  相似文献   

12.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陈宇京,男,土家族,1970年11月生,湖北建始人。中共党员,音乐学硕士,文艺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后,山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宜昌市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三峡音乐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南方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美学。  相似文献   

13.
汉族移民与白族大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族移民进入白族先民群体这一事实出发,探讨了白族大姓制度的来源。由此说明,中国各民族的社会—政治制度都与汉族社会—文化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认识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共同性,不能仅仅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忽视这种共性  相似文献   

14.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并且拥有崇尚中国文化的传统,他们散居全国各地,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回族和汉族之间密切交流与交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通过观察回族文化的特点,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回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却又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是中华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吴鹏 《科技信息》2011,(24):I0411-I0411
汉唐两代政治经济稳定,社会繁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使得这时期的乐舞艺术蓬勃发展,强大的国威和富足的生活,使乐舞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与汉代、唐代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以及进行的制度改革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多数客家民众的殡丧风俗,既有中原、江南一带汉族文化的背景,又有岭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投影,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将古汉字与音乐学相关知识结合,以周代前后时期与“歌”相关金文字的解析为切入点,从古诗歌中歌文化的体现与释义以及歌在古代乐舞中的兴起两方面阐述了对“歌”起源的思考及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丧葬文化总是与一定群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宗教道德观念相联系的.秦汉以后,三峡地区多次汉族移民,因此,汉族文化与三峡地区文化相互融合,并影响到三峡土著的丧葬文化,与汉族文化一起,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三峡地域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原因,壮族民间叙事长诗受汉族文学之影响,在内容和形式上对汉族文学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和融化,并进行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20.
流传于胶州湾一带农村的胶州秧歌是中华民族乐舞文化上的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是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大场与小戏两部分,跑大场与一般秧歌相同,小戏则专门演小戏,两者除服饰相同外,没有内外联系.从安锅组班到人物以及服饰等方面的特色来分析,可以看到它是属于由秧歌向小戏和现代戏曲发展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