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l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常华 《科技智囊》2011,(6):32-33
从人的角度思考价值现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怎么体验与感受世界以及自己的问题。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需要被个体实践、实证,才能化为人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价值观的缺失与缺位,如同一个人丢失了精神与灵魂,不能想见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完整的人生图景,亦失去追求美好事物的行为能力与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理念是对大学的本质、任务、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和理性认识.教学研究、教育培养、精神交往、学术研究是大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的本质使命.大学作为独立的特殊的社会个体,应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学术尊严、学者尊严、学生尊严及其三位一体是大学尊严的最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21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产出一流的教育果实,必须回归大学的本原,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包含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大学有其自身的文化性格,它是以传承、传播、研究高深学问为本能,以包容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动力,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塑造出自己稳定的文化品格。大学文化性格集中体现在大学的精神上,并通过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李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8,(17):230-230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由于人文教育理念缺失引发的教育功利化、非人性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大学本身的生存发展及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围绕人性化、个性化、综合化和社会化四个中心价值观念重建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理念,以期真正发挥大学的人文教化功能,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科技信息》2008,(17):162-163
政府管制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必须的,但是,管制由于本身具有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三合一的特点,容易使管制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产生管制失灵。为了防止管制的过度和效率低下,我国政府应该在立法、监督管制者、管制方式、电子政府方面进行改革,使政府管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完整的节日仪式。但在当代,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原因,节日中的仪式变得越来越简化,有的甚至遗失。而仪式的缺失是一种精神和传统的缺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缺失。恢复并重建节日的仪式需要从完整性、创新、媒介和国家传播这几个方面进行。对仪式的重建就是对公共生活的重建。保护好仪式就是保护好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自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就形成的阶级斗争史观,其科学性和价值是不能简单否定的,但其适用性只能严格地局限于革命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这样理解的片面性就暴露出来了,它遮蔽了马克思主义中揭示现代社会经济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更为重要的内容,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失去了应有的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穆旦作为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动荡和异化的时代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甚至剥夺诗人说话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现世社会和人性中弊病的追问和揭露致使他缺席于时代合唱之潮流。他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对文明社会的虚伪的嘲讽,对内部精神世界的审视,以及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形而上的思索,无不显示了他对现世的强劲的介入精神和可贵的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赵杰  付洁 《科技信息》2009,(33):T0031-T0031,T0046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学应紧紧围绕国家科技战略的实施,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与科学研究、学习与创造有机结合,顺应国家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然而,当前大学精神建设却存在着以局部建设为主、功利意识凸显、人文精神缺失等诸多缺陷,这就需要高校从自身的历史中发掘内涵,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强化教师和大学生的主体素质建设为依托来重建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黄千朔 《科技信息》2012,(32):I0029-I0029
信访制度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制度设计之一。但是由于公民权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伸张、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解决问题的成效很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服务理念的缺失,当前的信访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现行信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废都》融合了贾平凹自身的生活经历,作品中的四位女主人公的生活际遇和感情经历真实反映了当代女性在现代文明和商业潮流冲击下的命运变迁,深刻地批判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和道德缺失。  相似文献   

15.
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山西省损失尤为惨重,清政府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窘迫和常平仓仓储量的减少而失去了应有的救灾能力,再加上山西民众的日益贫困和鸦片的大量种植所造成的粮食储量的减少,造成了山西民众的大量流亡和山西近代社会的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每天都得接触处理大量的信息。面对令人目不暇接的知识信息,难免有人会缺乏必要的适应和承受能力,导致信息消化堵塞,令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即所谓“信息消化障碍综合症”。 信息恐慌症 面对每天都不断更新的新学科、新名词、新知识,一些年纪大,或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会感到自己跟不上信息社会的潮流,被时代抛弃,因而产生失落感,对自己失去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中,浙江大学迁往贵州的遵义、湄潭和永兴等地坚持办学.从1940年到1946年近7年的办学中,浙大在竺可桢校长的领导下,克服了物资匮乏、政治环境险恶等重重困难,在西部相对落后的遵湄地区扎根并得以发展壮大.浙大成功的原因在于:竺可桢校长的人格魅力和正确领导;浙大师生对求是校训的恪守、对求是精神的弘扬;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遵湄良好的人文环境及当地人民的支持.总结浙大成功的原因,对我们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人民满意的大学有重大的启示.浙大成功的启示就是:办大学要有一种精神;大学的成功在于服务社会并引领社会潮流;大学师生应安贫乐道、乐观向上,坚守自己的事业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对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精神自由带来巨大干扰,提出大学是精神的栖息地,应有终极信仰,不应着眼于功利追求;大学应提倡"价值中立"观念,不能对学子强行灌输价值观,而是在构成世界观所需的客观真实基础上,给予学生人生道路上可供选择的精神食粮;韦伯的"卡理斯玛"理论可引发对大师影响力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党员提升党性素质的应有之义,是党员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员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重大变化,新时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面临复杂而严峻的考验。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应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不渝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守精神追求,切实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