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体育法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还不是很完善,本文首先描述了国外的体育法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体育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国外的立法法制建设提出了对于我国体育立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程鹏  陈敬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9):120-123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日本《体育振兴法》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体育法的长处与不足,借鉴日本体育法的有益之处,提出了一些完善和健全我国体育法律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法律原则是法理学给予明确解释的主题,基本原则作为体育法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体育法基本原则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法律原则”作为基础理论分析工具,对体育法基本原则进行评述,根据体育法基本原则的生成方式和价值取向,从法理学角度重构体育法基本原则,包括体育权利保障、体育竞赛公平、体育协调发展、体育组织自治、体育公益促进等五个方面,进而分析基本原则在《体育法》修订中的具体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构建我国体育法学理论体系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关系一个学科能否独立的重要标志,由于体育法学的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学科理论体系自然不够成熟,而构建体育法学科理论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理论体系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在构建体系过程中,应该不断深化对体育法学科的自身认识、重视对学科发展的调查研究、对理论体系深入进行发展性研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实现体育法治为目标,妥善处理构建体育法学理论体系与研究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9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受当时政治,经济影响,有诸多不足之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只有注重体育法及其外延的紧密结合,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配套立法,同时将立法重心从竞技体育转向全民健身,改革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力度,细化体育行政执法规范,注重体育复合人才的培养,才能切实有效地完善我国现行体育法,保障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法》的权利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法》规定了一系列体育权,体育管理权、体育发展权和体育参与权是其中三项基本权利。该法关于保障条件、法律责任的规定,形成体育权的保障体系。《体育法》中的体育权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应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1995年颁布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不争的事实。24年来我国各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行体育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体育法的修改势在必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体育立法修法的经验为我国体育法的修改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我国体育法学领域关于修改体育法的各种观点,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主线、坚持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国际视野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体育法修改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徐超 《科技信息》2013,(18):304-30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法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四国体育法立法形式,立法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对比、剖析中国与欧亚部分国家体育法的同构性、差异性,提出完善我国体育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体育法颁布后,围绕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深化体育改革的角度分析了政府行政与体育的关系,探讨政府体育行政法治化的途径,以建立一个完善的体育行政法律关系,更好的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作了较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程花 《科技信息》2012,(16):458-459
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随着我国体育科学与法律科学的发展,我国诞生并发展起了一个新兴的学科——体育法学。我国的体育法学研究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它已经被接纳进入科学的殿堂,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体育法学发展的契机和动力;法学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是体育法学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国际体育法学的发展和学术交流为我国体育法学研究带来重要和直接的启示。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法制建设日益加强,体育法学正在成为与体育和法制实践紧密联系并为其有效服务的重要学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探析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效果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静  文才新 《科技信息》2011,(7):I0119-I0119,I0067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在社会体育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指导率低下是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向培养、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和制定激励标准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科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0):72-7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思想的重新定位;逐步建立合理、完善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机制;建立以高校为枢纽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培养体系;推进教练员岗位专职化,完善教练员培养体系;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参会学习体育法学理论与实践讨论,对体育法学形成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也对体育法这个学科领域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认识把握。认为跨学科体育法学将是未来体育法研究的前沿地带,以新问题新事件为中心的法解释学现在是辉煌,但以后会成为一种工作,而不是一种创新式的学术研究,10年以后体育法学方法论将发生转型。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在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收集244部地方性体育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科研立项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性社会体育立法的进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文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摸索阶段,面临法规政策不完善、重视程度底、培养体系缺位等诸多问题。针对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进行了个案分析。最后,提出优化环境、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认知、构建培养体系等对策以推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社会评价的缺位是体育教育评价失真的根源之一;在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体育教育社会评价机制的培育和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利于完善我国体育教育社会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评价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任晓灿 《科技信息》2012,(31):492-492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中只是规定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等,从这些规定以及联系整个《体育法》来看,我们只能读出全民健身活动是国家推行的一项政策,至于它是否是由公民享有健康权、体育运动权这种权利导引而出,以及是否国家具有相应地维护和保障公民这些权利的义务,我们确实不知。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研读、文献计量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搜集和整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归纳并总结其发展脉络和阶段性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期(1978-1996年)、发展期(1997-2008年)和成熟期(2009年-至今)。研究分析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多变,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应用研究偏多,理论探究难以深入;问题意识缺乏,学术思想创新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提出了趋势展望:聚焦研究主题,完善学科体系;坚持体育问题与方法论的融合;注重体育理论和应用研究同时深入。  相似文献   

19.
社区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在保障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的同时,也为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非常紧要的任务。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研读、文献计量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搜集和整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其发展脉络和阶段性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共分为 3个阶段:探索期(1978—1996年)、发展期(1997—2008年)和成熟期(2009年至今)。研究分析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多变,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应用研究偏多,理论探究难以深入;问题意识缺乏,学术思想创新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提出了趋势展望: 聚焦研究主题,完善学科体系;坚持体育问题与方法论的融合;注重体育理论和应用研究同时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