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词作的词人都是男性,而词作中的主人公却几乎都是女性,其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阋、短语两类,从语言形式、文学修辞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晚唐五代时期的语言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词作的词人都是男性,而词作中的主人公却几乎都是女性,其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词、短语两类,从语言形式、文学修辞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晚唐五代时期的语言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词、短语两类。依据短语层次的不同,体貌短语可以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两种类型,又可以从结构类型、文学修辞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5.
是侧艳,还是清绝——浅评《花间集序》的词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炯《花间集序》的词学观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争议:一是花间词作的产生是宫体与倡风的结合;二是《花间集序》否定了宫体诗。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都有失偏颇。只有结合词人对情理的表现及词体发展的审美特征才能正确地看待花序,才能清楚地把握词体流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关于苏轼的婉约词──兼论苏词与北宋词风的关系[日]正木佐枝子从唐代到苏拭出现为止,词的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只要看一看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以及词集就可以明白,例如晚唐的温庭筠、北宋的二晏、欧阳修、柳永词,以及把温词放在卷首的《花间集》等作品,大致都是婉约...  相似文献   

7.
《花间集》是最早的词作专集,然其作者尽为晚唐、五代词人。而代表词文学最高成就的宋词,至今可考的最早选集是什么呢? 据唐珪璋先生《全宋词》“编订说明”中所记,宋人词作选集汇编不少,有《百家词》、《琴趣外编》、《典雅词》、《六十家词》、《梅苑》、《乐府雅词》、《草堂诗余》、《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阳春白雪》、《绝妙好词》、《乐府补题》等。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词的研究往往集中在词人与选本中,《花间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自然具有独特的地位。抓住关键人物展开研究是赵丽教授研究《花间集》的一个书写策略。赵丽教授以性别意识展开的立体研究更能体现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审美意象、道教文化对于词文本的分析更是体现了独到的问题意识。花间词的道教文化意蕴研究是这部著作的精华部分,将审美文化与文学研究融合无间,从现象中寻找规律,时代、民族、审美风尚均以文本分析为中心展现出来,作者的文学文化研究创新之处即在于此,这也是全书所体现出的文学文化研究特色。《花间集研究》以性别意识、道教文化、创作主体、审美意象为研究关键词构筑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研究体系,体系中多幅风景在赏心悦目中开启,在怡人心神中收束。  相似文献   

9.
西蜀词人一方面把温庭筠词作为主要模仿对象,另一方面也颇多对韦庄清雅之气及对男性自我爱情心态表露的学习。除此之外,《花间集》诸家词人在创作中也经常互相借鉴和吸取,主要表现在意象和语辞的使用上,以及基于二者相似性上的场景描写以及抒情内涵上的模仿。  相似文献   

10.
论花间词中的鸟类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花间词中的鸟类意象周建国《花间集》开鸟世界。那浴水的鸳鸯,眠沙的,双飞的梁燕,独语的娇莺,以及画屏上的金鹧鸪,画罗上的金翡翠等,构成了千姿百态、妙趣横主的鸟类画卷。鸟类作为自然界中自由活泼的生灵,以其形声色兼具的形象特征,被花间词人大量捕捉、改造并...  相似文献   

11.
赵崇祚的《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欧阳炯的《花间集叙》从理论上对温庭筠以来的绮靡词给与了认同和张扬。因此,不仅欧阳炯的序是中国最早的词论专文,他在序中阐述的词学审美标准,也就成为中国最早的词学批评标准。《花间集叙》中的“词为艳科”的理论的形成和对词情的侧艳的审美评价,是对儒家诗教理论的一种突破,但它立足于追求享乐的人生态度及对词的侧艳品格所作出的片面的强调,又把词的价值功能狭隘化,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2.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诗文俱佳,而尤以词名,历代词家都对她极为推崇。如沈谦《填词杂说》中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此前李太白,故称词家三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称“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太晟来,而铸语多生造,妇人有所  相似文献   

13.
世人论吸温庭筠为“花间鼻祖”之原因时,多从其数量、题材、风格等角度着眼。但如果就《花间集》的编选目的和文人雅词传统确立这两个向度而言,温词的音乐性与典雅化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两个原因。也正是这两个重要因素,给《花间集》烙上了雅俗二维复合的历史印记,使得其中既有绮艳典雅之作又有淫糜低俗之词。  相似文献   

14.
柳永的《乐章集》不仅在艺术成就上远胜《花间集》,在表现男女情欲、人的意识的初步觉醒上,更写出了《花间集》所未能表达出的思想。这不仅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更和时代、社会密切相关。《乐章集》的创作丰富了词这种文学体式所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据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录元李孝光词22首,然尚多遗阙疏误。兹略述李孝光《五峰词》流布情况,据山东省图书馆珍藏之明抄本《李五峰集》,对《全金元词·李孝光词》作校补,校订字句,补充词题,并辑录佚词五首,酌加按语。  相似文献   

17.
《半塘定稿》是晚清临桂词人(粤西词人)王鹏运的代表作。文章考察了该集的用韵情况,并与《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进行比勘,发现,除了某些特殊用例,王鹏运词作的押韵基本遵循《词林正韵》。  相似文献   

18.
李莹 《科技信息》2009,(15):118-119,113
向子諲是两宋之交创作《浣溪沙》词最多的词人。《浣溪沙》也是其《酒边词》中使用最多的词调。在内容上主要有歌妓词、伤怀词和咏花词,开拓了咏歌妓和祝寿两类题材。艺术上大量使用题序并拓展其表现范围,上下片之间叙议结合并大量使用典故,加速了《浣溪沙》的诗化进程。体制均为42字齐言体。在《浣溪沙》词调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参与唱和、编选词集是词人实现词体创作自我经典化的有效手段。陈维崧在康熙十一年(1672至十六年(1677)将创作重心转向词体,积极参与江南地区的词社社集唱和、倡导号召阳羡词人群同题唱和,继而组建了一批以自我为实际领袖、《迦陵词》为风格范本的创作群体。此外,从康熙十年(1671)开始编订的代表当时词坛总体样貌的《今词苑》到康熙十七年(1678)完成的乡邦词选《荆溪词初集》,象征着在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人从选择经典到塑造己作为经典的转变。以词史角度考量,内外部的词体唱和与词集编选活动在客观上提升了陈维崧在词坛的影响力,直接推动了阳羡词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词学家马兴荣、吴能和、曹济平三位先生联手主编的忡国词学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已于1996年10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韵文学界的一件大事,是词学研究的一大收获。这部总结性词学著作的问世,必将对中国词学研究产生广泛而久远的影D向。词,萌生于隋唐之际,发展于晚唐五代,极盛于两宋,历经元、明、清至当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词学研究,如果从五代赵崇柞编选《花间集》、欧阳炯为其书作序拉开帷幕算起,至今已有千有余年。词学研究之路曲折漫长,情况复杂多变,涉及范围既广,资料星散各处。近百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