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子液体溶液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电导法测定了298.15K下不同浓度离子液体CnminBr.H2O(n=12、14,16)水溶液的电导率.根据Kohlraush经验公式外推得到极限摩尔电导,由Debye-Hücker和Osager-Falken-hangen公式计算出298.15KCCn minBr·H2O的平均活度系数.根据电导率-浓度曲线转折点求出了不同链长CnminBr·H2O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CnminBr·H2O的临界胶束分别为5.75×10-3moL·L-1、2.45×10-3moL·L-1和3.50×10-4moL·L-1.平均活度系数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铊的强毒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高风险认识增加,土壤铊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植物修复是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低成本和可持续的技术,适用于铊污染土壤的修复.本研究选择籽粒苋作为测试植物,用于研究铊污染土壤的修复.土壤中铊浓度设置为0,1,5,10,15和20 mg·kg~(-1),经过100 d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铊的浓度升高,植物的生物量、高度、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植物含铊总量均有差异,且植物个体组织(根、茎、叶)中铊的浓度增加;生物富集因子(BCF)在所有实验设置中均随着土壤中铊含量增加而上升,且都大于1;转移系数(TF)也有类似的规律.因此,籽粒苋具有良好的修复铊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了浮萍Lemna minor生物富集0.1、0.5、1.0、2.0 mg.L-1洛克沙胂、阿散酸(以砷计)的动力学过程。静态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55 d,浮萍生物富集各个质量浓度的洛克沙胂、阿散酸均基本达到平衡;0.1、0.5、1.0、2.0 mg.L-1洛克沙胂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3 116.7、1 308.0、548.4、355.0;0.1、0.5、1.0、2.0 mg.L-1阿散酸的BCF分别为:690.0、341.1、255.9、179.8;而且浮萍对各个质量浓度的洛克沙胂、阿散酸的BCF随水体浓度升高而减小。半静态法研究结果表明:浮萍对洛克沙胂、阿散酸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吸收速率常数(K1)随水体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同等质量浓度的洛克沙胂的吸收速率常数(K1)大于阿散酸。  相似文献   

4.
用电化学方法在pH=13、15~18℃环境中直接测定游离S2-,灵敏、简便.实验以单线性伏安法,采用铂盘电极对S2-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线性范围为1.00×10-5~5.00×10-4mol·L-1,检测限在1.00×10-5mol·L-1,回收率92.03%.对五个天然水体样品进行测定,其中一个样品中的S2-浓度是2.00×10-5mol·L-1,  相似文献   

5.
硒对苦丁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硒对苦丁茶品质的影响机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液配方对苦丁茶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a2SeO3对苦丁茶硒、锰、VC等品质的提高和改善都非常有利。硒处理苦丁茶30d后,各品质含量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浓度为3.0mg·L-1时苦丁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黄酮、皂苷、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最高,此浓度对提高这几种品质含量较好;Na2SeO3浓度为1.0mg·L-1时,苦丁茶叶片中硒含量最高,为1.516μg·g-1,锰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同时硒浓度为1mg·L-1时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20.11%和17.65%,酚氨比的比值最低(9.83),降低为对照的87.35%,作为苦丁茶饮用口感和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我市钒钛磁铁矿中已经或可能提取的有价元素:黑色金属:铁、钒、钛、铬有色金属:锌、铜、铅、镍、钴稀散金属:钪、锗、镓、铟、镉,其中铟、镉由于富集在废酸、废渣中最近才被发现。稀散金属(scattered metals,SM)最早通常指镓(Ga)铟(In)铊(T1)锗(Ge)硒(Sc)碲  相似文献   

7.
504铀汞钼多金属矿床中镍,硒,铼,铊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镍、硒、铼,铊均达到综合利用指标。镍、硒、铼与铀关系密切,它们主要分布在各类铀矿体中。铊与铀、钼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各类铀、钼矿体中。铀、汞、钼矿化重叠处是镍、硒、铼、铊的富集地段。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镍废液的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调节溶液的pH值、升高温度氧化破坏金属络合物结构的预处理方式处理化学镀镍废液.研究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镍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调节pH值为12-13、温度为90-95℃、反应时间为30 min,可将废液中镍的质量浓度由2361 mg·L-1降至50 mg·L-1以下,含镍废水中镍的去除率达98%以上,出水pH值为8-9.该处理方法简便,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小.  相似文献   

9.
《武夷科学》2019,(2):115-121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是防治稻田杂草的重要农药品种,为明确此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在稻区进行杂草防治时避免和减轻对水生生物的毒害,分别测定了50%丁草胺乳油、70%丁草胺·异噁草松·吡嘧磺隆乳油、75%丁草胺·噁草酮·乙氧氟草醚乳油、78%丁草胺·噁草酮乳油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4种制剂对斜生栅藻72 h的EC_(50)分别为4.143×10~(-3), 3.207×10~(-3), 1.936×10~(-4)和1.144×10~(-3) mg a.i.·L~(-1),且均为高毒;大型溞48 h的EC_(50)分别为1.576、2.165、1.284和1.595 mg a.i.·L~(-1),且均为中毒;斑马鱼96 h的LC_(50)分别为0.440、0.407、0.871和0.445 mg a.i.·L~(-1),且均为高毒。结果表明,丁草胺单剂及3种复配剂对大型溞的安全风险性较低,但对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安全风险性很高,因此在施用农药时应注意对藻类的危害,避免在雨天或鱼类敏感水区及保护区附近施用。  相似文献   

10.
EDTA修饰碳糊电极测定铜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化学修饰碳糊电极,采用电位分析方法,在pH=3.3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对Cu2+进行测定.Cu2+浓度对数在1.0×10-6~1.O ×10-3 mol·L-1内与电位值呈良好线形关系,检出限4.3×10-7 mol·L-1.通过与原子吸收测定结果对照和电极选择性系数、电极响应时间等参数对本方法进行评价,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量,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乙二醛作为荧光衍生剂测定多巴胺(DA)的新方法.DA与乙二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410 nm,最大发射波长是500 nm.DA的浓度在1.0×10-7~1.0×10-5 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1.24 CDA/10-7 mol·L-1 +0.47,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 2,检出限为4.27×10-8 mol·L-1.优化了实验条件(缓冲溶液种类、pH、反应时间和乙二醛的用量),考察了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D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在碱性介质中,Cu2+对鲁米诺-盐酸羟胺的化学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而PO3-4能与Cu2+反应生成Cu3(PO4)2沉淀,对Cu2+增敏的鲁米诺-盐酸羟胺的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据此建立测定洗衣粉中PO3-4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1.0×10-10~1.0×10-7 mol·L-1范围内,洗衣粉中PO3-4的浓度与相对发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214.6 +214.6c,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1.0×10-12mol·L-1.对1.0×10-7mol·L-1的PO3-4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3;.此方法用于测定洗衣粉中磷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水体营养物质低限浓度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于2006年4月研究了浮游植物在自来水及添加不同浓度氮和磷后的自来水中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自来水中,浮游藻类仍然能够大量生长繁殖,培养28 d后个体密度可达8.00×104 inds·L-1.在添加总氮(TN)浓度分别为0.8,0.4,0.2,0.1,0.05和0.025 mg·L-1的自来水样中,浮游藻类浮游藻类密度分别达到1.69×105,2.81×105,1.19×105,1.03×105,5.88×104和8.12×104 inds·L-1.在添加总磷(TP)浓度分别为0.16,0.08,0.04,0.02,0.01和0.005 mg·L-1 的自来水样中,密度分别达到1.71×106,7.23×105,5.13×105,5.00×105,3.85×105和3.75×105 inds·L-1.藻类密度与添加的TN浓度之间关系为y=-88 650x2 895 456x 26 326,与TP浓度之间关系为y=8×106x 262 582.添加P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比N更为显著.控制水体氮磷浓度难以达到控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铊对蔬菜生长及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重金属铊对生菜(Lactuca sativa)和芥菜(Brassica juncea)生长的影响及幼苗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初步比较了铊和铅在两种蔬菜间的吸收差异.结果表明:铊浓度0.01~2.00 mg.L-1范围内,铊胁迫未对生菜和芥菜种子发芽率产生显著影响,但0.50 mg.L-1以上浓度会明显抑制胚根伸长;铊浓度高于1.00 mg.L-1时,生菜和芥菜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随铊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铊比铅更易被植物吸收,生菜吸收铊能力强于芥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生长和藻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分析测定了培养基初始Fe3+分别为0,1.2×10-3,1.2×10-4,1.2 ×10-5,1.2×10-6,1.2×10-7 mol·L-1时栅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蛋白质含量、总脂产量及脂肪酸组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细胞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初始铁离子浓度为1.2×10-4 mol·L-1时最适合栅藻生长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为97.33 μg·mL-1;当初始Fe3+浓度为1.2 ×10-5 mol·L-1时,栅藻细胞总脂占干质量最高达38.60%;C18∶ 2和C18∶3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Fe3+浓度增加而降低.当Fe3+浓度达到1.2×10-3 mol·L-1时,栅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培养基不添加铁离子)相比,不同浓度铁离子使栅藻总抗氧化能力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羟自由基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化学沉积结合电化学衍生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钴/镍修饰电极( Co-Ni( OH)n/CCE),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线性方程分别为2.0×10-7~6.9×10-5 mol·L-1(灵敏度为249μA ·(mmol·L-1)-1)和6.9×10-5~1.0×10-3 mol·L-1(灵敏度为49.6μA·(mmol·L-1)-1),检出限为1.0×10-7 mol·L-1,响应时间小于5 s.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二甲基亚砜中Co2+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293 K时,在0.01 mol·L-1CoCl2-0.1mol·L-1LiClO4-DMSO体系中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测定Co2+的扩散系数D0和传递系数a分别为1.66×10-6cm2·8-1和0.12;并通过塔菲尔曲线求出交换电流密度i0=3.36×10-8A/c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硒对富硒植物恩施碎米荠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Na2SeO3为硒源,设置0mg.L-1,15mg.L-1,30mg.L-1,45mg.L-1,60mg.L-1,75mg.L-1和90mg.L-1共7个不同质量浓度,探讨了水培条件下,硒对恩施碎米荠叶片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质量浓度在15~90mg.L-1时,能促进叶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酶活性与叶片含硒量在15~30mg.L-1呈正相关;≥30mg.L-1的硒处理能显著促进APX,CAT及POD的活性;SOD的活性在硒质量浓度为30~60mg.L-1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促进恩施碎米荠叶片抗氧化酶活力的最适硒质量浓度是30~60mg.L-1.  相似文献   

19.
以黄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 mg·L-1、0.5 mg·L-1,1 mg·L-1、5 mg·L-1、10 mg·L-1、20mg·L-1、50 mg·L-1和100 mg·L-1)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镉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几乎没有影响;低浓度镐对幼苗的初期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当镉浓度大于等于5 mg·L-1对生物量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1mg·L-1镉浓度对株高有极显著的刺激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这种刺激作用减弱,而高浓度的镉对株高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镉对根生长没有显著作用,高浓度的镉对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产生毒害作用的镉浓度均处于5-10mg·L-1之间;高浓度镉处理下,根较茎更敏感;幼苗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随镉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再升高,最后又降低;黄瓜叶和茎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较茎对镉胁迫更敏感;不同处理组之间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分光光度法测定胆红素对羟自由基的体外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甲基蓝在662 nm处有强烈吸收,它与·OH反应后,使体系的吸光度降低.胆红素可以清除溶液中的·OH,从而使溶液吸光度下降的程度降低.据此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胆红素对·OH清除率的新方法.确定了体系最佳实验条件为pH 8.5,次甲基蓝浓度1.6×10-5 mol·L-1,Fe2 浓度4.0×10-5mol·L-1,H2O22.56×10-5 mol·L-1,反应时间15 min以上.测定胆红素、抗坏血酸、苯甲酸清除·OH的效果,结果表明:三者对羟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率;浓度相同时,它们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苯甲酸>胆红素>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