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调房间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人体持续说话散发气溶胶颗粒污染物的运动分布规律,探求空调房间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方法运用CFD—fluent6.2模拟软件对空调房间上送下回、顶送下回及下送顶回3种送风方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送风方式下人体散发气溶胶颗粒的质量浓度分布及传播距离,房间换气次数对气溶胶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影响.结果顶送下回送风方式5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5 m,而10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0 m.结论相同换气次数下,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室内空气质量较佳.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加,室内同一位置污染质量浓度降低,颗粒物传播范围减小.对于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增大换气次数不能降低人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地下高大厂房空调送风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下高大厂房改变空调送风量,改变风口数量、风口布置方式、送风风速的室内气流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送风方案工作区的平均温度、速度及相应的标准差,最后分析了对工作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因素并得到了最优的设计方案,这种数值模拟方法对地下高大厂房空调模型试验及其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空调房间室内环境参数对室外气象参数瞬时变化的动态响应,采用CFD中的标准k-ε模型对兰州地区某办公室在考虑非稳定传热情况下的室内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浓度场进行数值分析,获得了顶送风/下回风和侧送风/下回风两种通风模式下室内流场、温度场及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的太阳辐射通过激励室内自然对流换热过程对室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同一送风模式下,16:00时室内的污染物浓度较8:00时均匀,而8:00时的污染物浓度平均水平较高;在同一送风参数下,采用顶送风方式时更有利于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4.
工位送风是一种将新风直接送到工作岗位的送风方式,与传统空调相比,工位送风大幅提高了送风有效性.为分析办公室内适宜采用的工位送风口形式,建立了办公室内应用工位送风系统的物理模型,对采用不同形式工位送风口送风时的办公室内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办公室内温度、速度、PMV和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空调送风系统的气流组织对室内各送风位置送风量的影响,以办公室标准层全空气空调送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建立该空调送风系统物理模型,采用数值迭代法对空调送风管和末端的速度、压力、出口流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办公室标准层变风量全空气空调送风系统设计较合理,2个主风管的所有圆形支管内速度与压力相差较小,各支管内压力和速度分布较为均匀。与设计送风量相比较,变风量空调箱阀门全开时,各区域送风量误差不超过10%,各末端送风口送风量相差较小,但标准层左右两侧送风量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应该减小送风量偏大区域内的变风量空调箱阀门的开度,确保各送风口送风量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并结合现场实测分析分层空调系统设计关键参数如送风量、送风速度及分层高度等对某高大焊接厂房室内双扩散对流及通风空调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同时,还分析高大焊接厂房分层通风空调系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厂房下部风口排风比宜取为75%;送风量安全系数Ks可取为2.5~4.0;提高送风速度、下部排风口底部安装高度及降低分层高度均无法有效提升厂房通风空调效果和效率;各工况下厂房室内流体运动、热、质输运为双扩散混合或自然对流,焊接表面Nusselt数及Sherwood数基本不变;当厂房焊接烟尘散发量大时,分层空调节能性是一大挑战。将焊接热和污染源简化为稳态散发的条缝形热和污染面源,室内焊接烟尘质量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较好地吻合,相对误差为11.2%。  相似文献   

7.
基于FLUENT模拟研究底送顶排、顶送底排、侧送顶排、侧送底排四种送风方式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空浴式翅片管气化性能的影响,采用Lee模型研究管内LNG的相变气化过程,结合管内流体温度变化分析单根翅片管气化性能受送风方式和送风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侧送风时翅片管周围出现低风速边界层,背风侧易形成低换热效率的尾流区;当送风速度由2.8 m/s增大到3.8 m/s和由3.8 m/s增大到4.8 m/s时,侧送底排方式下空气侧换热系数最大值分别增长3.92 W/(m2?K)和2.16 W/(m2?K);直送风时边界层分布均匀,最大推荐送风速度为3.2 m/s,顶送底排方式对翅片管气化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底送顶排方式;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侧送顶排为最佳送风方式;采用侧送顶排强制通风的空浴式气化器(ambient air vaporizer, AAV )气化性能显著优于自然通风AAV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地板送风和碰撞射流通风这4种送风方式的特点,利用试验方法实测了这4种方式下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气流速度和CO2质量浓度分布,讨论了室内热环境特点的异同,对比分析了4种送风方式下室内热舒适性、污染物分布特征,并对送风能量利用情况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夏季办公室置换通风、侧送风和混合通风的特点及效果,探索不同通风方式对室内空气品质和热环境的影响,设计有效的办公室通风系统,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方法利用Airpak软件对置换通风和侧送风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两种送风方式下室内温度场、速度场以及PMV-PPD指标分布.结果侧送风形式下,空调送风运动轨迹呈抛物线分布,新风抛物线以下工作区域温度较低,主要分布在24~28℃,在人体经常活动的范围内速度大小为0.25 m/s,PMV-PPD指标接近于0.置换通风热力分层,温度自下而上升高,工作区内风速为0.096 m/s,温度为26℃,PMV-PPD指标小于侧送风形式的PMV-PPD指标.混合通风工作区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为28℃左右,但是工作区风速较高,为0.6 m/s.结论办公室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活动区空气品质好,既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又可利用空气自身浮升力达到节能目的,是一种理想的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0.
模拟了工位空调的3种不同送风形式(桌面送风、顶棚送风、地板送风)以及传统的中央送风方式下送风气流在人体活动区形成的温度场、速度场以及PMV的分布.结果表明使用桌面工位空调送风室内的热舒适情况较好,能量利用效率最高,优于其他工位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室内变电站环境采用新风设备与空调制冷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温度、湿度、SF6有毒气体的综合控制.根据室内外环境综合因素,建立温度、湿度数学模型及SF6逸散规律的模型.模拟室内变电站送风口尺寸、送风口位置、送风温湿度和送风量对室内环境的综合控制,建立多种室内变电站通风方式模型,并在Fluent软件中进行温度和通风走势的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优通风布置模式.设计室内空气在微正压条件下,与室外进行可控流动,实现室内无尘新风层流补充的室内变电站综合保障系统试验台.在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测定室内变电站各环境因素,即运用综合保障系统试验台,实际测定室内温湿度、SF6浓度.试验与模拟结果显示室内变电站通风方式与室内变电站综合环境控制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暖风机在不同布置情况下对候车厅内环境影响规律,以找出最优布置方案.方法采用CFD模拟测试暖风机不同工况,通过Airpak模拟单、双侧布置暖风机下温度场、风速分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暖风机的布置及送风参数对气流变化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上.提高暖风机的送风风速对候车厅内低温区域温度提升有限,同时导致近暖风机处的局部风速大幅增加.故暖风机单侧布置时,最佳送风风量应控制在4 500 m3/h左右.结论相比单侧布置暖风机,双侧布置能有效改善远离暖风机侧温度过低的现象,同时对候车厅内气流及二氧化碳分布影响较小.在有条件情况下,应选择双侧布置暖风机,更利于候车厅内环境参数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以低冷负荷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送风末端与冷吊顶结合时,最小新风量的有效利用,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上送风、置换通风、下送风三种气流组织形式与冷吊顶相结合时室内各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等参数,对三种气流组织下的室内空气质量水平和热舒适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冷吊顶结合时,采用置换通风和下送风形式,室内可获得更佳的室内空气品质,最小新风量可获得更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的影响规律,在7.6 m×5.6 m×4.6 m(长×宽×高)的试验空间内,使用旋流施放装置向送风管道内施放示踪剂、控制送风量和采用立体多时段采样化学分析法,对不同送风条件下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有害颗粒物通过通风管路进入室内,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有明显的影响,随送风量增大,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对均方差减小,平均浓度、危害面积以及危害体积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颗粒物污染事故发生后,为减轻受影响建筑室内的危害程度,及时关闭送风是有效处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运用 K-ε紊流模型对 K2 5型空调列车 (硬座车 )室内气流组织 ,主要是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采用有限单元法和交错网格 ,将送风气流与车厢形状及障碍物作为一体考虑 ,研究了送风方式和送风速度对空调列车室内流场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送风方式对空调列车室内流场影响较大 ,而送风速度在 2~ 3m/ s范围内 ,对空调列车室内流场影响较小 .研究结果对空调列车室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及舒适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图 9,表 1,参 8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空气稳定性的概念和判断依据基础上,对其进行数学验证,根据环境温度垂直递减率的正负将其分为稳定型、中性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建立不同温度梯度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NH3等污染物侧送风条件下,在室内传播的特性进行模拟,得出不同稳定性条件下污染物扩散的规律.在对污染物下进上出的通风方式的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空气的品质,空调系统中经常设置一些过滤器,然而对设置过滤器后系统的计算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新风侧设置过滤器,回风侧设置过滤器和新回风侧均设有过滤器的几种情况下,室内污染物浓度和新风量的多少进行数学上的推导,得出了三种情况下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和新风量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出了很清晰的概念和结论,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对目前民用空调设计采用的室内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的修改原因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新风净化系统下室内空气品质的变化情况,提出控制室内污染物的合理方法.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以某办公房间在雾霾天气典型工况下的实测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模拟3种送风方式和3种排风口位置下新风净化系统对室内甲醛和可吸入肺颗粒物PM_(2.5)的净化情况.结果 3种送风方式中,置换通风方式对室内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最好;3种排风口位置中,靠近污染源的位置,新风净化系统对室内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最好.结论当室外PM_(2.5)的质量浓度≤150μg/m~3时,新风净化系统能够较好地净化室内PM_(2.5),当室内采用置换通风方式,并将排风口布置在靠近污染源的位置时,新风净化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某建材超市室内空气场形式进行数值模拟,预测了室内温度场、速度场以及浓度场,发现用散流器上送风,送风高度在5米左右时,送风温差在15K以上为宜,散流器垂直方向速度为3m/s时,人员的活动范围内的速度基本符合0.3m/s的要求,有污染物挥发时,通风安全系数应不小于9.验证了空调室内气流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高度类似性.  相似文献   

20.
通风模式对室内环境品质及建筑运行能耗均有重要影响。文章在采用非稳定传热方法得到建筑围护结构热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寒冷地区某办公室分别采用置换通风和层式通风的通风效果和节能特性。结果表明: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研究对象采用置换通风的送风温度范围为13.0~27.0℃,采用层式通风的送风温度范围为19.0~24.0℃。采用实时调整送风温度的措施可以使置换通风中处理送风的机械制冷量日平均节约率达到2.87%,使层式通风中处理送风的机械制冷量日平均节约率达到5.16%,与基准送风温度对应的送风量相比,两种通风模式下的送风量均有所下降,其风量节约率可分别达到22.65%和32.14%。置换通风的室内温度更接近舒适,两种通风模式下室内污染物浓度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