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在氯仿中萃取钯的行为及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与三辛基氧化膦协同萃取钯的行为.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组成为PdL和PdL(TOPO)2.同时了计算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对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萃取钯及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与三辛基氧化膦协同萃取钯有利.  相似文献   

2.
以方酸、咪唑为原料合成了 3-羟基 - 4- (1′-咪唑基 ) - 3-环丁烯 - 1,2 -二酮 Cu( )配合物 ,并对其组成及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2-羟基-5-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10)与三辛基氧化磷(TOPO)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介质中对钯协同萃取的研究,采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TOPO)2@Pd@A.协萃反应平衡常数为1g K12=1.66,协同萃取配合物生成常数为β12=3.23,同时计算了协萃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4.
以苯并咪唑为原料合成氮杂卡宾(NHC)前体1,3-双(2-羟基-3,5-二叔丁基苄基)苯并咪唑氯化物,再与CuCl2配位制备NHC-Cu(Ⅱ)配合物,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和质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将该配合物(1%(mol))作为催化剂,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在353 K的乙腈溶液中对乙苯以及其衍生物进行催化氧化反应,结果表明,乙苯的α-H被选择性氧化,首先生成苯乙醇,而后被继续氧化为苯乙酮,乙苯在反应12 h后的转化率为68%,苯乙酮的选择性为90%,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时,催化氧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裴培田  董彦杰 《甘肃科技》2003,19(4):13-14,60
通过 2 -羟基 - 4-仲辛基 -二苯甲酮肟 ( N53 0 )与三辛基氧化磷 ( TOPO)的氯仿溶液 ,从高氯酸介质中对钯协同萃取的研究 ,采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 :( TOPO) 2 · Pd· A。协萃反应平衡常数 lg K12 为 =1 .71 ,协同萃取配合物生成常数β12 为 =1 .94。同时计算了协萃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较简单的方法合成了羟乙基纤维素负载钯(0)配合物(HEC-Pd),利用XPS、TG、DTA和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在空气氛围、较低温度以及水相中能很好地催化丙烯酸、苯乙烯与芳基碘的Heck反应,立体选择性地生成取代的反式肉桂酸、1,2-二苯乙烯,在60℃时,产率≥75.8%. 羟乙基纤维素负载钯(0)配合物还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HMPB)为配体,采用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合锌,利用元素分析、IR光谱、MS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配体通过氮原子和氧原子与Zn2+ 以二齿形式配位,配合物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能力,其最大吸收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混合表面活性剂SDB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共存下,meso-四(3-溴—4-羟基—5-甲氧基苯)卟啉T(BHMOP)P与钯的显色反应.并以该反应为基础建立了高灵敏度的痕量钯的光度分析法.钯与该显色剂形成1:2的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在422nm处为1.27×10~5L·mol~(-1)·cm~(-1).钯量在0.0-12μg/25ml范周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用于合成样品中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3种二茂铁基氨基醇2-羟基-2-二茂铁基丙胺(FcM)、2-羟基-2-对甲氧苯基-2-二茂铁基乙胺(Fcp-MOB)、2-羟基-2-对氯苯基-2-二茂铁基乙胺(Fcp-CIB),使之分别与氯化汞反应,生成3种新型汞(Ⅱ)配合物Hg(FcM)Cl2、Hg(Fcp-MOB)Cl2、Hg(Fcp-ClB)Cl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对新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新三氮烯试剂4-苯基-2-(对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噻唑在混合表面活性剂OP~PVA-124存在下,于pH7.4的KH2PO4-NaOH缓冲介质中与钯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试剂与钯生成1∶2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2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51×104L·mol-1·cm-1.钯量在0~0.48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该试剂对钯的选择性良好,方法用于Pd-C催化剂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合成催化剂4-羧基-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4-羧基-NHPI)和草酰胺Co(Ⅱ)配合物,并以分子氧为氧源,研究其协同催化氧化乙苯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00 ℃,氧压力为0.3 MPa,反应时间为10 h时,乙苯的转化率达到了95.7%,苯乙酮、1-苯乙醇和1-苯基过氧化氢的选择性分别为90.5%、3.2%和6.6%.与传统的NHPI/醋酸钴体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羟基醇质量分数为0~100%全浓度范围内碱金属硝酸盐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密度和折光率等进行对比研究。溶液为多羟基醇-碱金属硝酸盐-水三元体系,其中,多羟基醇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和丙三醇,碱金属硝酸盐包括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铷和硝酸铯。从羟基及碳链的角度对碱金属硝酸盐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密度和折光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随着羟基数目增加,碱金属硝酸盐的溶解度和溶液的密度增大;羟基数目相同时,碳链越长,溶解度和密度越小;而对于折光率来说,羟基数目的增加使折光率变大,但碳链对折光率几乎无影响,表现出乙二醇和1,2-丙二醇体系的折光率曲线几乎重合;对于盐析率来说,温度对盐析率影响不大,醇溶剂的影响结果为1,2-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即多羟基醇中羟基数目增加,盐析效应减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CTMAB存在下,钯与对氨基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条件及络合物的组成.研究表明,在PH6.9—7.8的Na_2HHPO_4 —NaH_2PO_4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83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56×10~4L.mol~(-1).Cm~(-1).钯与对氨基苯基荧光酮的络合比为1:3,钯量在0—9.0u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巯基棉分离常见金属离子,富集钯,选择性很好.方法可直接用于钯活性炭,及钯氧化铝为载体催化剂中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三[p-(4-吡啶乙烯基)苯基]胺(L)和1,3-二(4-羧基苯基)苯(H2bcb)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结构新颖的镉配位聚合物{}n(1),并通过单晶X单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1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分子中的Cd(Ⅱ)离子采取七配位模式,形成了十面体配位构型。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对2,4,6-三硝基苯酚检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以咪唑和吲唑为原料,合成了1,3–二乙基咪唑盐及1,2–二乙基吲唑盐.两种盐分别与Pd Cl2和K2CO3反应,合成了氮杂环卡宾Pd(Ⅱ)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对两种卡宾前体盐及其相应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中利用溴乙烷制备咪唑盐,碘乙烷和乙腈制备吲唑盐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并成功合成了两种氮杂环卡宾Pd(Ⅱ)配合物,即(1,3-二乙基咪唑基)吡啶基二氯化钯(Ⅱ)和(1,2-二乙基吲唑基)吡啶基二溴化钯(Ⅱ).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W(Ⅵ)-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光谱性质.提出了以W(Ⅵ)-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配合物作为光谱探针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 2.43的 Hac-NaAc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MAB)存在下,DBHPF - W(Ⅵ)在室温10 min 后与蛋白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73 nm处.蛋白质浓度在0~5 mg·L-1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7.81×105 L·mol-1·cm-1.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直接用于人体尿液、新生牛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3%和107%.  相似文献   

17.
在pH6.0,20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使用紫外差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Cu(Ⅱ)与N,N‘-乙烯-二[2-(2-羟基苯基)苷氨酸](EHPG)的结合.结果表明Cu(Ⅱ)可与EHPG形成1∶1的稳定配合物,其在265 nm处的摩尔吸光度为(5.462±0.035)×104cm-1.mol-1.L.配合物条件结合常数为:logKCu-EHPG=15.62±0.18.  相似文献   

18.
炔基金属配合物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导线等领域的应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以4-溴-1,2-二甲氧基苯为基本原料,通过碘代、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脱TMS得到端炔化合物,然后与碘代物再进行一次交叉偶联反应,得到1,2-二(2-溴-4,5-二甲氧基苯基)乙炔,最后依次与正丁基锂、二苯基氯化膦反应生成目标产物1,...  相似文献   

19.
合成、表征了2个类似的含有4,5-二氮杂芴的二足配体L1和L2.配体L1和L2分别含有9-(2-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和9-(4-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配体和Ru(bpy)_2Cl_2·2H_2O在2-甲氧基乙醇中回流反应得到相应的钌(Ⅱ)配合物[{Ru(bpy)2}_2(μ2-L1)](PF6)4和[{Ru(bpy)_2}_2(μ2-L2)](PF6)_4.对这2个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这2个配合物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MLCT)吸收峰在443 nm,发射峰在580 nm.这2个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显示在1.34 V有1个RuⅢ/Ⅱ的可逆氧化峰和3个基于配体的还原峰.  相似文献   

20.
研究2-苯基-4,5-二(4′-溴苯基)咪唑的合成及反应机理.以对溴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生成1,2-二(4′-溴苯基)乙二酮,再以其与苯甲醛、醋酸胺和醋酸通过德布斯法合成2-苯基-4,5-二(4′-溴基苯基)咪唑.优化对最后环合加成反应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反应机理,较佳反应条件为1,2-二(4′-溴苯基)乙二酮∶苯甲醛∶醋酸铵物质的量比为1∶1.2 ∶10,醋酸2 mL,反应时间5 h .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达92.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