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勃《寒梧栖凤赋》是见于载籍的初唐较早的标题限韵律赋。其作年尚有争论,此外,其赋体裁和题材在律赋发展史中的作用还尚未为人揭示。从美学意象说的理论角度来看,王勃此赋对“凤”“梧”题材的美学意义的揭示,也可谓独树新风。  相似文献   

2.
对初唐文学的批评直接关系到对整个唐代乃至我国中、近古文学的倾向认定,王勃和陈子昂是初唐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文学主张的异同,对认识随时代更迭而冲突交融的我国文学流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中唐短命诗人李贺作诗不多,但他的诗处处显露出诗人的内在情感世界,涌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的波澜。可以说,李贺的诗,是他用血和肉凝聚而成的,是他生命的外射和结晶。在唐代诗人中,还没有谁象他那样自觉地感知生与死,正视衰老、死亡,并且大量地描写“鬼”。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虽然与李贺一样,年仅二十七岁,作诗  相似文献   

4.
我国号称“诗国”,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诗人诗号各具特色,异彩纷呈,饶有趣味,发人深思。“诗杰”王勃(650-676)字子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横溢,诗文名闻四海,被尊为“四杰之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 其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5.
初唐宫廷咏物诗在内容上以应制咏物为主,但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唐太宗时歌咏事功与时代风会交融的咏物诗,武后及中宗时期务求藻饰及童蒙示范的咏物诗都体现出初唐宫廷咏物诗不同的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6.
王勃不加点,援笔成篇,写出了久传不衰的《滕王阁序》,历来为人们称为奇才。王勃勤奋阅读,不断写作实践,得益于知识积累和刻苦历练,其“腹搞法”,揭示出临精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滕王阁序》即《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这篇赠序是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及骈文能手王勃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以骈文的形式描写了滕王阁的雄伟体势及阁中宴会的盛况和阁外斑多姿的秋景;借以抒发自己奔放起伏的情思,给骈体文注进了新的血液。千百年来,这篇骈文象一朵开不败的奇葩,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被誉为名篇。 《腾王阁序》(下简称“序文)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除了它丰富的内容外,高超的艺术也是它使读者为之倾倒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该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边塞乐府对初唐边塞乐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初唐边塞乐府同时更具有艺术独创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从“气骨”、“兴象”方面改变了诗歌的基本质素,在诗歌的王国中融进了体现时代审美心理与社会审美观念的纯属诗人自己的主体形象,开创了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文艺传》把唐代散文发展过程归结为三变:第一变是高祖太宗之时,“沿江左余风,(纟希)句绘章,揣合低昂。”其代表是初唐四杰。第二变是玄宗时,“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当时张说、苏(廷页)之文虽多骈偶体,但用词平易典丽,说理明晰,与初唐瑰丽多彩比,已有所进步。第三变是代宗时,“韩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氵是)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  相似文献   

10.
从魏晋南北朝的重艺术,到梁、陈的娱乐消闲、放荡绮艳,隋与初唐就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的。本文对隋与初唐文学思想观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唐代妇女常服主要由:襦、裙、半袖和帔构成,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初唐妇女穿窄袖襦和长裙,显示出体态苗条。盛唐开始,妇女服饰显示出奢靡的风气,裙襦则向宽肥的趋势变化,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唐代结束。初唐,半袖作外衣穿,盛唐以后,半袖穿在襦内。披帛在唐代应该称为帔或巾帔。帔的披挂方式有10多种。盛唐以后的帔也显示出比初唐更为宽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君臣和四杰都提倡文学革新 ,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 ,体现出初唐文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内容取向、艺术师法、文学创作本身探讨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13.
郑敏的现代主义诗作 ,采取了开放的形式 ,使诸多诗质元素参与其中 ,意识、潜意识、思想、感官的各类经验都统一在诗中 ,她的诗学本质 ,已经由传统的表达方式 ,转换成沉思的过程、意识 (潜意识 )的流动和感官体验的结晶 ,是一种具有内在和谐的多种经验的综合 ,是一部统一在主旋律下的多声部的交响乐。郑敏的这种诗学特征 ,我们总结为“经验内质” ,用以区别 30年代象征诗———以戴望舒为代表的“情绪内质”的诗学特征。多元化的诗质元素构成 ,潜意识的上浮 ,感官体验的综合 ,哲思———意识的两极统领等既是“经验内质”形成的原因 ,同时 ,也是郑敏现代主义诗作最具个性化魅力的特征。综观郑敏的前期现代主义诗作 ,虽然她大量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技巧及某些品质 ,但汉文化内质却始终是她用以构筑现代主义诗篇的核心 ,她的现代性与她的汉文化特质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初唐四杰"的名称见于<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新唐书·文艺传上>所载略同)杨炯幼举神童,年少才高,对时论所称"王、杨、卢、骆"颇为不满,曾宣扬云:"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的用意是什么呢?闻一多谓大约卢照邻年辈较高,所以愧不敢当;与王勃则属同年,心所不甘,故有"耻居"之说.萧涤非则谓前一句愧列卢照邻前,恐非由衷之言;后一句耻居王勃后,才是他的真实意思.总之杨炯对自己被排名第二位居王勃之后是不服的.  相似文献   

15.
“初唐四杰”的名称见于《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新唐书·文艺传上》所载略同)杨炯幼举神童,年少才高,对时论所称“王、杨、卢、骆”颇为不满,曾宣扬云:“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的用意是什么呢?闻一多谓大约卢照邻年辈较高,所以愧不敢当;与王勃则属同年,心所不甘,故有“耻居”之说。萧涤非则谓前一句愧列卢照邻前,恐非由衷之言;后一句耻居王勃后,才是他的真实意思。总之杨炯对自己被排名第二位居王勃之后是不服的。 杨炯的这个“争座位帖”,引…  相似文献   

16.
初唐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辉煌的业绩。从唐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流程看,初唐女性对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些女性当中有一群特殊的创作者,那就是皇室女性。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往往把视角放在她们女性的性别特征上,去关注她们作品的母性、妻性、甚至是奴性,而很少去关注她们诗文中的男性化审美特征,以及这种审美特征形成的心理原因。本文试图从女性本身和与之相对的帝王男性身份,两个视角简单分析其崇男心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代八股时文与明清文学关系非常密切。八股时文在写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汉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与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因素、表现方法互为融通,形成与明代诗歌、戏曲、小说、文学批评等相互作用的局面,从而影响了明代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内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地域耦合空间结构初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域分布不均是水资源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和原动力,国内外针对不同尺度地域上的水资源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水资源地域耦合空间结构包括内质空间、外质空间和科技空间,三个子空间相互耦合,形成具有等级结构的地域耦合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元代杂剧《竹坞听琴》和明代传奇《玉簪记》二剧的女主人公郑彩鸾和陈妙常两者身上蕴涵着极其相似的内质:身为尼姑或道姑,皆为爱情冲破封建理学和宗教的双重禁忌,成为敢作敢为的新女性形象,这使得其它爱情戏中的大家闺秀难以望其项背。但由于二女的生存背景、处世方式不同,因而其心路历程、性格特征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在男女情爱问题上表现出许多新颖的观念,尤其是对"真情"的重视和关注.但传统积淀的"理"的因素,仍不时地显露潜在的影响.同时,外来的新经济因素又促使人们滑向另一个极端,即对"肉欲"的追求.因而,内质上的以"情"(真爱)为支点,以"理"(贞节)和"欲"(放荡)为两翼的倒三角形的复合结构,就始终难以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