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尚林波  华献武  胡瑞忠  樊文苓 《科学通报》2006,51(20):2417-2421
近年来地质证据的积累, 使人们认识到铜在气相中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 但目前关于铜在气相中溶解反应机理的研究还相当缺乏. 采用溶解度法, 在330~370℃, 压力为4.2~10.0×106 Pa的条件范围内, 实验研究了CuCl2在不饱和水蒸气相中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 水蒸气的存在, 大大增强了铜在气相中的溶解能力; 恒定温度下, 铜在气相中的溶解度随着水蒸气压的增加而增大,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气相中铜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 铜在气相中的溶解可由以下反应表述: CuCl2solid+nH2Ogas=CuCl2(H2O) ngas其中水合数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温度为: 330℃水合数n约为4.0, 350℃水合数n约为 3.6, 370℃水合数n约为3.3.  相似文献   

2.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LiCoO2正极的电子和离子传输特性, 及其在电解液中贮存和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发现当LiCoO2正极在电解液中贮存达到9 h时, 在EIS的中频区域出现一个新的半圆, 随着贮存时间进一步延长, 该半圆不断增大. 在充放电过程中, 这一中频区域半圆随电极电位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增大和减小, 其变化规律与LixCoO2电子电导率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因此, 这一新的EIS特征应归属于LiCoO2正极在贮存或锂离子嵌脱过程中LixCoO2电子电导率的变化. 研究结果还发现, LiCoO2正极表面SEI膜阻抗在充放电过程中可逆地增大和减小, 也可归因于充放电过程中LiCoO2正极活性材料电子电导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余武生  马耀明  孙维贞  王瑜 《科学通报》2009,54(15):2131-2139
根据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狮泉河和改则二站点降水中δ18O实测值和相关气象资料, 研究发现, 在一定程度上, 温度能够影响狮泉河和改则二站点降水中δ18O变化. 在夏季, 特别是同一降水过程中, 两个站点降水中δ18O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且在季风活跃期, 降水中δ18O都出现多次明显的低值, 这与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密切相关, 而在季风间歇期, 降水中δ18O仍然表现相对高值, 水汽主要来源于局地水汽的再循环; 在非季风时段, 降水中δ18O与温度的正相关性都更为显著, 该研究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受局地环流和西风环流控制. 另外, 该研究区域的蒸发条件也同样影响降水中δ18O变化. 通过该区域及其毗邻地区降水中δ18O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5月底或6月初始至8月底或9月初是青藏高原不同水汽来源的一个重要的时间分界线, 而在空间上,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西昆仑山与唐古拉山是一条重要的气候分界线.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重离子束治癌的特点及当前的技术进步, 着重讨论了放射性离子束(RIB)在肿瘤治疗上增添的优势, 详细叙述了在日本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NIRS)重离子医用加速器(HIMAC)上旨在肿瘤治疗的放射性离子束9C的实验研究, 包括束流产生、参数优化、深度物理剂量分布、细胞辐照后的存活效应以及9C和12C束的相对生物效率(RBE)比较. 最终结果: 在40 mm厚铍靶、10 mm厚铝降能器、5%动量接收度时, 采用430 MeV/u、1.8×109粒子/s的初试束12C, 得到的9C束的产生率为9.07×10−6, 纯度为82.88%, 采用点扫描技术时, 在直径为10 mm的中心面积内, 可获得均匀度为89.6%的辐照场, 这时在入口处的剂量率为0.5Gy/h. 在Bragg峰附近范围内的细胞存活实验中, 9C束的平均RBE为5.28, 而12C束的平均RBE为2.93, 9C束的RBE要比12C束的高1.8倍, 这显示9C束在Bragg峰附近范围内, 对细胞的杀伤力要比12C强, 在肿瘤治疗上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黄武英  谢代前 《科学通报》2008,53(7):775-77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0.25覆盖度时NH3在Ir{110}(1×2)表面上的吸附和解离, 得到了NH3, NH2和H 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以及相应的能量和结构, 确定了NH3在Ir{110}(1×2)的解离过渡态. 计算结果表明, NH3最稳定的吸附位是脊上的顶位, 而NH2和H是在脊上的桥位. NH3在Ir{110}(1×2)解离的活化能为78.4 kJ·mol-1, 与NH3在该表面的吸附能90.0 kJ·mol-1很接近, 这意味着NH3在Ir{110}(1×2)表面的解离和脱附是竞争的, 这与实验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蔡理全  曹宇静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0,45(15):1639-1644
整合素是一类由α , β 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黏附分子, 能够调节细胞间的黏附和细胞通讯. 近期研究表明, 整合素α Vβ 3在胚胎“植入窗口”期能够参与母胎相互作用, 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标记分子, 同时决定胚胎侵入性. 就此作用机理作了进一步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 (confocal) 结果显示, 整合素α Vβ 3在小鼠胚泡中明显表达. 妊娠第3天小鼠子宫角注射α Vβ 3抗血清显著降低妊娠第8天子宫角的着床胚胎数 (P < 0.001). 在共培养体系中, 1∶100 和1∶200稀释度的整合素α Vβ 3抗血清对小鼠胚泡在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的黏附和扩展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关分析显示, 整合素α Vβ 3抗血清的这种抑制作用具浓度/稀释度依赖性. 由此可见, 整合素α Vβ 3是小鼠胚胎植入子宫内膜中的必需因子, 它在“植入窗口”期的小鼠胚泡中明显表达, 能够通过作用于胚泡滋养层在子宫上皮细胞的黏附和扩展途径来调节胚胎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华蜜蜂化学感受蛋白cDNA克隆、定位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感受蛋白被认为是化学通讯中广泛存在于感觉器官中的一种小分子蛋白. 在中国本土蜜蜂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的触角中, 克隆并鉴定了一种化学感受蛋白, 命名为Ac-ASP3. Ac-ASP3全长cDNA由2个外显子组成, 可读框长393 bp, 编码130个氨基酸. 序列分析表明, 其具有保守的4个半胱氨酸, 并在N端具有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 另外, Ac-ASP3与其同一家族基因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Am-ASP3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而与其他物种相似性较低. 免疫定位结果显示, Ac-ASP3仅特异性地表达于机械感器, 如毛形感器B和锥形感器中; 而在嗅觉感器, 如板形感器中几乎无分布. 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 Ac-ASP3高丰度表达于翅和足中, 而在触角中表达量却相对较低. 在时间表达上, Ac-ASP3在蛹期及成虫第1~6日龄阶段大量表达, 这一时期中华蜜蜂正处于幼年期, 并在蜂巢进行日常清洁和哺育幼虫等活动. 以上结果表明, Ac-ASP3是具有种群特异性的, 不参与搜寻蜜粉源等嗅觉活动, 但可能参与蜂巢内个体信息识别以及触角的机械运动.  相似文献   

8.
对富勒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可能在医药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了能了解作为药物或药物载体的C60衍生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显像核素99mTc对C60的一种简单水溶性衍生物C60(OH)x(O)y进行标记, 使用γ 计数器测定标记物在小鼠体内各脏器和组织中放射性以及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对注射有标记物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显像来确定C60衍生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行为.结果表明,标记物能很快被组织吸收,其中头颅骨、胸骨、脊椎、四肢蜂窝、肝脏、脾摄取较高. 除脑以外,在其他各脏器的清除速度均不快,化合物可能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生物分布与Yamago等人的实验结论不一致,讨论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C60 本身在多大程度上左右C60衍生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赵殊  张菲  张雯雯  史宝利 《科学通报》2007,52(16):1879-1882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 于不同温度测定探针溶剂在无限稀释状态下在丙烯酸纤维素(CEA, 取代度2.12)上的保留时间, 计算了探针溶剂在CEA中的质量分数活度系数Ω1与CEA的相互作用参数χ12 探针溶剂在CEA上的摩尔吸收焓ΔHS1 、摩尔混合焓 ΔH1、摩尔蒸发焓ΔHv, 以及探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δ1和CEA的溶解度参数δ2. CEA在55, 60, 65, 70, 75℃的溶解度参数分别为17.32, 18.00, 18.13, 18.54和19.39.  相似文献   

10.
肖寒  吴金玲  陈旭  杨文胜 《科学通报》2007,52(19):2255-2259
采用新型纳米材料MnO2纳米片作为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载体, 制备了HRP/MnO2纳米片修饰的玻碳电极(GCE). 在MnO2纳米片薄膜中, HRP能够实现有效的直接电子转移, 在pH 6.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显示出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 式量电位为-0.315 V (vs. Ag/AgCl). HRP在MnO2纳米片/GCE表面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6.86 s-1. HRP/MnO2纳米片/GCE的式量电位(mV)在pH 4.0~8.0范围内与溶液pH值成线性关系, 其斜率为-53.75 mV·pH-1, 表明电极反应在发生一个电子转移的同时还伴随一个质子的转移. 修饰后的电极对H2O2有良好响应, 响应时间小于3 s, 在信噪比为3时, 最低检出限为0.21 μmol·L-1.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磺胺类抗生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常红  胡建英  王乐征  邵兵 《科学通报》2008,53(2):159-164
调查了我国北京6个主要污水处理厂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浓度水平, 检出了磺胺甲基异 唑、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和磺胺甲二唑5个目标抗生素, 其在进水中的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1.20 ± 0.45, 0.29 ± 0.25, 0.048 ± 0.012, 0.35 ± 0.52和0.33 ± 0.21 µg&#8729;L-1, 出水中分别为1.40 ± 0.74, 0.22 ± 0.19, 0.021 ± 0.008, 0.22 ± 0.21和0.01± 0 µg&#8729;L-1. 其中, 前3个抗生素在所有样品中全部检出, 以磺胺甲基异 唑的平均浓度水平最高, 且除了磺胺甲二唑, 其他抗生素在进出水中的浓度水平相仿. 磺胺甲二唑在出水中仅被检出一次, 而磺胺甲基嘧啶则是首次在污水处理厂中被监测出来. 根据本研究的监测结果, 磺胺甲基异 唑、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嘧啶在缺氧和好氧工艺段有一定程度的去除, 但是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有增加趋势, 最终导致总的去除率较低, 甚至出现负去除现象; 磺胺甲基异 唑和磺胺吡啶在污水处理中的负去除现象可能是由于其乙酰化代谢物在厌氧处理中发生生物转化的结果. 此外, 在生物处理的缺氧和好氧段, 磺胺甲基异 唑和磺胺吡啶也能被部分降解, 而磺胺甲基嘧啶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被部分去除.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的粉尘释放通量观测及DPM模型的野外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凡民  J.Rajot  S.Alfaro  L.Gomes  张小曳  王涛 《科学通报》2006,51(11):1326-1332
目前关于中国粉尘源区的释放通量观测数据很少, 被经常使用的DPM粉尘释放模型在中国源区的可靠性还没有得到验证. 2002年春季在毛乌素沙地开展了野外观测实验, 分别观测了跃移通量、< 10 μm的粉尘释放通量、温度和风速梯度. 观测期间平均摩阻风速在0.26~0.35 m·s-1之间, 实测的跃移通量约在0.07~8.00 g·m-1·s-1之间, 实测和模拟的跃移通量较为一致, 跃移通量方程经验系数取2.61比较合适; 在3次局地的粉尘释放过程中, 实测的粉尘释放通量约在1~3 mg·m-2·s-1之间, 模拟的粉尘释放通量偏高, 说明该模型在低风速条件下还需要校正. 通过与前人数据的比较, 发现松散的砂质土的跃移通量大于具有物理结皮的砂质土和存在大土壤团块的壤质土, 说明在相同摩阻风速条件下, 松散的砂质土的粉尘释放通量最大, 预示中国北方粉尘的主要源地在沙漠和沙漠化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孙力玲  王文魁 《科学通报》2001,46(20):1682-1683
众所周知,非晶合金的晶化是指由非晶态到结晶态的转变, 在加热过程中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在研究高压下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状非晶合金晶化过程时, 发现该非晶合金在加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晶态到非晶态的逆转变. 这种反常现象可能是由于在高压退火过程中形成了吉氏自由能高于非晶态的过饱和固溶体相.  相似文献   

14.
戎昭金  沈超  LUCEK E  BALOGH A  姚丽 《科学通报》2010,55(9):820-826
利用Cluster在2001~2005年期间每年6~11月4 s精度的磁场数据对磁尾电流片的磁场分布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电流片中心处磁场及其Bz分量的强度在磁尾午夜区通常较弱, 而在磁层晨、昏两侧处普遍较强, 这表明午夜区的电流片较薄, 而在晨、昏两侧的电流片较厚. 在晨昏两侧处, 电流片拍动剧烈, 尤以晨侧最甚, 而午夜区的电流片拍动最弱. 在磁地方时21:00~01:00范围内, 负Bz及扁平电流片出现的几率较大, 磁重联或电流中断等活动比较容易发生. 磁尾电流片中By分量和磁力线倾斜角的频次分布都近似满足正态分布, 扁平电流片的出现几率约是标准电流片的1/3; 而磁场强度Bmin和Bz分量则主要分布在1~10 nT范围内. 电流片中By分量的强度近似为1 AU处行星际磁场By分量的两倍, 二者的相关系数以扁平电流片尤其高, 这表明电流片中By的大小和符号易受行星际By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贾海霞  郭红岩  尹颖  王强  孙琴  王晓蓉  朱建国 《科学通报》2007,52(10):1136-1140
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加(FACE)平台下, 采用盆栽试验, 初步研究了CO2浓度升高至570 μmol·mol-1时, 水稻叶片对土壤二级Cu污染胁迫的响应. 结果表明: 当CO2浓度升高至570 μmol·mol-1时, 水稻叶片中Cu含量与对照圈(Ambience)相比有降低的趋势, 尤其当土壤受到二级Cu污染时, 降低趋势更明显; 在FACE条件下, 二级Cu污染引起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在水稻整个生长阶段受到诱导, 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在自然CO2浓度下, 二级Cu污染造成了SOD酶活性在水稻整个生长阶段受到抑制; 而GSH和GSSG含量受到诱导, 在拔节期诱导率最大, 后期恢复到对照水平. 随着水稻生长发育, 丙二醛(MDA)的含量不断上升, 但是在同一生长阶段FACE圈和Ambience圈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高浓度CO2下, 水稻对二级Cu污染胁迫响应部分指标发生变化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 5 个新型硼酸盐晶体样品 Na5[B2P3O13] (NBP), SrB4O7 (SBO), Na3La9O3(BO3)8 (NLBO), Zn3BPO7 (ZBP)和PbB4O7 (PBO)在太赫兹频率的光谱响应, 发现在1.5 THz以下的频率范围里, 样品均具有较好的透过性质, 其中SBO和NLBO吸收系数小于10 cm-1. 特别地, 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里, SBO不仅具有最小的吸收系数, 也有非常平坦的色散曲线. 在ZBP和SBO的吸收谱中存在明显的共振吸收特征(ZBP: v1 = 1.4 THz, v2 = 2.0 THz; SBO: v = 2.4 THz), 而PBO在1.44~1.74 THz和2.2~2.5 THz的频率区间则有两个反常色散区域. 我们从THz时域光谱数据中, 提取了这5种材料在0.25~2.5 THz频段的功率吸收系数和折射率谱, 并对其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气体的流动及反应特性研究: 从微管到多孔介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 μm微管、人造岩心及天然岩心研究了CO2气体的流动特性及与岩心作用后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CO2气体在微管中的流动速度明显比N2快; CO2在饱和水的岩心(含碳酸盐)中流动时, 其渗透率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CO2的溶蚀作用导致了岩心孔径的增加,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也验证了溶蚀扩孔作用. CO2气体在微管中具有较高的流速是由于尺度效应和压缩效应的综合反映, 而其在水中溶解引起的界面层水分子扩散速度增大, 导致孔隙壁面的水膜厚度减小, 其水溶液流动的有效孔径增大. 上述两种结果表明, CO2在驱油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 是低渗储层开发过程中能量补充的一种很好的驱替流体, 但也造成其在地层中窜流或散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研究显示, 欧、美等大陆晚泥盆世地层中普遍存在碳同位素δ13C的正偏移, 这种偏移已被推测为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快速增加的结果, 并与晚泥盆世弗拉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密切相关. 华南上泥盆统是研究F-F事件理想地层之一, 其中是否存在δ13C正偏移, 直接关系到全球范围内是否存在与F-F事件有关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问题.对广西桂林垌村具有生物地层控制的晚泥盆世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分析, 结果表明: δ13C在F-F转换时期总体呈逐步增加趋势, 这种趋势由两次明显的d13C正偏移组成: 第1次正偏移出现在linguiformis带的底界, δ13C增加幅度达1.5‰; 第2次正偏移出现在triangularis/linguiformis带(F-F)的界线, 增幅达2.1‰. 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同位素记录对比发现, 在生物地层时限上, 垌村剖面第1次出现的δ13C正偏移较晚, 而发生在F-F界线的第2次正偏移, 无论在生物地层上还是在变化幅度上都是基本一致的, 支持F-F时期全球性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体细胞克隆的效率非常低, 只有低于4%的重组胚胎可以发育成个体, 而且许多的克隆动物在出生后不久死亡并表现出组织器官的发育异常. 为了探讨造成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可能分子机理, 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4个对染色质进行修饰的基因(DNMT1, PCAF, MeCP2, EED)在分别来自两种供体细胞(成年成纤维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出生死亡克隆牛的6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大脑)的表达. 结果发现, DNMT1在两种供体细胞的克隆牛心脏(P < 0.05)、肝脏(P < 0.05)和大脑(P < 0.01)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牛; PCAF则在心脏(P < 0.01)和肝脏(P < 0.05)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牛, 而在成年成纤维供体细胞克隆牛的脾脏(P < 0.05)中显著降低; MeCP2EED基因在体细胞克隆牛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牛中无显著差异. 由于DNMT1PCAF基因在DNA的甲基化以及组蛋白的乙酰化中起重要作用, 其正常表达为供体核后成修饰的精确重编程所必须, 所以DNMT1PCAF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由基簇射脱除氮氧化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赫  高翔  骆仲泱  岑可法  裴梅香  黄震 《科学通报》2004,49(16):1682-1686
研究了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脱除烟气中的NOx(DeNOx过程, NOx为NO和NO2的总称). 首先考察了放电特性, 发现适当调节喷嘴电极中的气体流量和电压可以产生稳定的流光电晕.实验表明, 烟气中NO浓度随电压升高而降低; NO2浓度在低电压条件下与电压值成正比, 但是当电压升高到某一阈值后随电压增长迅速降低.电压升高可提高DeNOx效率, 当电压临近击穿电压时, 效率可达70%. 文中提出了脱除NOx的机理, 认为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在NOx脱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自由基反应把NO和NO2转化为酸类物质.为验证所提出的机理,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相关反应的速率常数和自由基产率,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化学动力学计算得到了反应器出口NO和NO2的浓度以及NOx脱除效率. NOx脱除效率的计算结果在低电压时与实验结果相近, 但在高电压时高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