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eco-environmental frangibility is studied by choosing the factors of land use class change and vegetation cover rate, and the equ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frangibility and its evaluation system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GIS). Four different years of TM images are selected to calculate land use change grads and vegetation cover ra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and eco-environment frangibility index are build, taking Fuzhou as an example. The character of times chang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eco-environment frangibility are describ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area of eco-environment frangibility increased 2.6% in Fuzhou during twelve years, and expands from the region between infield and forest land to forest land in spac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2.
水电开发对雅砻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砻江流域在我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中居第4位,规划修建21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0 450 MW.梯级水电开发将创造发电、防洪、航运、渔业等综合效益,也将对流域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文章通过二滩水电站建设对库区及下游河段生态环境的变化,分析二滩、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建设与运行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六盘水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六盘水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同时它又位于我国西南岩溶区的中心,属于我国岩溶脆弱环境分布区,在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加强,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本市经流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充分认识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合理规范人类活动,重建良性的岩溶生态环境是实现本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河池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池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三农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多.河池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彻底治理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注重生态文化宣传和培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全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九五”期间本溪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回顾性评价,指出了本溪市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十五”期间本溪市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地形分异格局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1987年和1997年两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制图,并与DEM模型数据进行叠图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各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规模森林砍伐活动使林地的分布格局受到强烈干扰,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2) 研究时段内的生产性育林活动、保护性育林活动和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森林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保护区目前仍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人为干扰现象,针叶林及阔叶林比重的减少和灌丛数量的相应增加,反映出保护区目前人为干扰活动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应当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和分析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 引进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 得到以下结论: ( 1) 江苏省11 个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年份不一致,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 2)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趋好; ( 3) 江苏省11 个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驱动力是不同的, 存在客观差异; ( 4) 整体而言,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 其次是人口的增长与人地矛盾的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长江流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长江口的赤潮、长江水质污染、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流域内人群健康等问题;论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森林植被的锐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是洪灾和地质灾害的基础,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长江水质的污染和长江口的赤潮,水利设施的兴建使得濒危物种增多,城市化增加了洪灾损失;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和谐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增加环境建设的投入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于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的最优森林管理,为提高森林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福建顺昌国有林场杉木和桉树经营成本数据,结合生长收获模型和碳储量模型,利用修正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以社会效用最大的综合效益为决策目标,模拟分析营林成本、碳价格、木材价格和利率变动对杉木、桉树多效益经营下综合效益的影响。【结果】在当前营林成本和经营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多效益经营提升了综合效益,说明碳汇经营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益。在营林成本变动(-40%~40%)范围内,随着营林成本的增加,杉木综合效益从40 402.33元/hm2下降到5 599.02元/hm2,桉树综合效益由51 521.61元/hm2下降到15 530.34元/hm2,两树种轮伐期均延长2 a。碳价格由0上升到500元/t时,杉木综合效益由21 423.52元/hm2上升到34 209.48元/hm2,最优轮伐期均为20 a;桉树综合效益从25 845.13元/hm2上升到92 644.11元/hm2,最优轮伐期由8 a下降至6 a。在木材价格变动(-20%~20%)范围内,随着木材价格的增加,杉木综合效益由4 545.44 元/hm2上升到41 117.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1 a;桉树综合效益由9 575.92元/hm2上升到56 470.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3 a;利率从1%上升到7%时,杉木综合效益由383 745.32元/hm2下降到890.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6 a;桉树综合效益由254 648.72元/hm2下降到16 728.99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1 a。【结论】杉木、桉树的综合效益受碳价格和木材价格正向调节,受利率和营林成本的负向调节;杉木、桉树的综合效益对不同经济因素敏感性大小和顺序不同;在森林综合效益方面,桉树大于杉木,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杉木响应优于桉树。  相似文献   

10.
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苏维词  李久林 《贵州科学》1997,15(3):207-214
阐述生态环境预警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建立了生态环境预警的类型,生态环境预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式,分阶段地对乌江流域内的39个县的生太环境作了预警评价。为流域开发和治理提供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其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根据关中地区的具体情况划定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包括生态敏感区、生态保育区、生态开敞区、生态恢复区;进而相应地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莆田地区的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对公路建设带来的沿海滩涂围垦区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现状调查显示:1)拟建工程影响的人工湿地与海洋联系紧密,生态安全相当重要;2)拟建工程影响的人工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较高;3)拟建工程影响的人工湿地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及植被的多样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拟建公路以桥梁形式跨越人...  相似文献   

13.
以Landsat TM5及中国环境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T192-2006)对2005~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处于优级水平,地市级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沿桂林-柳州-来宾-贵港-钦州-防城港划线成东西两块,东部呈优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西部呈良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在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广西的环境质量指数有所提高,体现广西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林地面积逐年下降,而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体现广西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基本农田保障体制的有力执行成效.(3)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受众多因素影响,主体自然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小,保障了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优良级别,然而,强烈的人为干扰因子引起局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明显改变.该研究对于制定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和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技术与方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区域生态环境退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在GIS空间统计功能的支持下,分阶段对松嫩沙地土地利用影响下的生态环境退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百年来特别是解放以后的50年里,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土地的盐碱化、沙化和草场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退化趋显著。这一结果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模型评价了福州市生态环境.结果表明福州市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自然环境较差.并进一步分析了福州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市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全域性破坏,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停滞,灾后恢复重建的2年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型,以都江堰市1∶5万地形图、ETM+与Quickbird遥感影像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地震前后都江堰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化方向以及变化程度等特征.结果表明:都江堰市地震前(2004—2008年)耕地、园地与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增加,地震后(2008—2010)即震后恢复期,园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灾后重建两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达到1.69%,是地震前4年(0.62%)的近3倍;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主要是其他地类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土地利用变化率震后达到0.5%,是震前4年(0.24%)的2倍多,说明都江堰市的土地利用一直处于发展期,特别是震后土地利用强度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不断加大.最后分别从自然、人口和经济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并针对都江堰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利用布局统筹协调和整体控制的基本发展模式,对都江堰市的土地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与AHP研究生态环境敏感度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涉及众多要素,同时又需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格局.层次分析法在多要素综合评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GIS技术拥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将G1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重庆市丰都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本文全面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丰都县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程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自古以来就体现着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一是对人(军用工程),二是对物(民用工程)。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程活动主体的目的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工程创造活动已由当初的单一目的向多目的、多任务转变,而经济目的更是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9.
村庄选址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居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不同时期人类定居区位的分析,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水源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交通可达性等)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有着显著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近邻(较)发达区(沿海区、城镇)、交通便利区、环境优美域将是村庄选址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20.
吴影  欧阳萍 《江西科学》2014,(3):380-384,402
从生态角度来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一直与森林的质量高度相关,"地球之肺"、"大自然调度师"、"空气维生素制造地"、"空气杀菌素",森林享美誉,人类享健康。这就是森林的真正价值所在,但是,由于人类过分追求森林的经济价值,森林被刀砍火烧,加上火灾以及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以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演变为实例,对森林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必须进行"树叶交易",以恢复良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