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扶绥中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普通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96%、13.78%,均高于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且在三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差异不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有显著差异,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扶绥中东金花茶的花次之;(2)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叶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幼叶中的稍低但比成熟叶中的高,毛瓣金花茶花中总黄酮比叶高约10%,表明金花茶的花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其他两种金花茶接近于市售成品茶,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较适合制茶.  相似文献   

2.
金花茶与近缘种的RAPD分析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金花茶、防城金花茶、小果金花茶、多瓣金花茶、毛瓣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平果金花茶和顶生金花茶等6种2变种金花茶植物.用14个引物(10bp)扩增出173个DNA片段,这些遗传标记用来计算种间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树状分枝图.分析结果表明,防城金花茶与金花茶的关系很近,应将防城金花茶归并到金花茶;小果金花茶、多瓣金花茶与金花茶彼此间的关系较近;东兴金花茶、平果金花茶、顶生金花茶、毛瓣金花茶和金花茶彼此间的关系较远,支持这几个种成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设计法对斑节对虾幼虾期饲料油脂源中六种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六因素二水平的设计,分成八组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C_(16:n)、C_(22~24)、C_(18:2n)对对虾的增长率影响比较大,C_(16:n)、C_(22~24)、C_(20:1~5n)和C_(18:n)对对虾的存活率影响比较大。饲料中各不饱和脂肪酸C_(16:n)、C_(18:n)、C_(18:2n)、C_(18:3n)、C_(20:1~5n)和C_(22~24)最适含量分别为0.41%、1.92%、1.80%、0.31%、1.05%、2.58%。C_(18:2n)、C_(18:3n)的比值在5.81~6.70之间。  相似文献   

4.
网箱养殖大黄鱼与天然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对网箱养殖大黄鱼和天然大黄鱼鱼体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灰分含量差异不大,但是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相差十分显著。养殖大黄鱼体粗脂肪比天然大黄鱼的高了1.9倍,含量高达35.39%,而天然大黄鱼体粗脂肪仅含18.58%(均以干基%计)。人工养殖大黄鱼的蛋白质含量为45.16%,明显低于天然大黄鱼的59.83%。水分含量的变  相似文献   

5.
30株海洋绿藻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11属(小球藻属、绿囊藻属、策绿球藻属、卵胞藻属、原球藻属、咸胞灌属、杜氏藻属、裂丝藻属、塔胞藻属和衣藻属)的30株海洋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在指数生长收获,进行了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21株海洋绿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达11.61%~34.49%,其它9株在4.25%~9.48%之间,绿藻的16碳和18碳脂肪酸最为丰富,有着含量较高的16:0、16:(n-3)、18:2(  相似文献   

6.
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脂肪适宜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不同脂肪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石斑鱼(Epinephlusawoara)生长的影响。试验设五组:配合饵料组中在蛋白质最适含量(52.55%)下分设脂肪梯度为:6.31%、9.87%、13.17%和16.25%;对照组投喂冰冻科鱼类(巴浪鱼)(脂肪约16.56%)。试验期间水温20.0~27.5℃,比重1.0185~1.0220。历经35天的喂养试验得出:在配合饵料中脂肪含量为9.87%的试验组鱼体相对增重率最高(16.20%)、饵料系数最低(3.09)。因此认为,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左右。  相似文献   

7.
青石斑鱼配合饵料中脂肪节约蛋白质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在适宜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低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石斑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设5组,在适宜蛋白质含量(52.55%)下设脂肪梯度9.87%和16.25%;在降低蛋白质含量(42.25%)下设脂肪梯度9.66%和16.04%;对照组投喂冰冻科鱼类。在水温20.0~27.5℃,比重1.0185~1.0220的条件下,经35d的试验得出:青石斑鱼配合饵料中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脂肪含量能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是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光强下生长4种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和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幼叶和成熟叶的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和其光合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光照还是遮阴下生长,4种木本植物成熟叶的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高于幼叶,而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比值都显著低于幼叶. 全光照下生长幼叶的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Car/Chl比值比遮阴高. 显示幼叶的光保护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其较高的光保护物质来实现的,如高的花色素苷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以及Car/Chl比值等;随着幼叶的发育成熟这些光保护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光合能力逐渐增加,因此在幼叶和成熟叶中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与光合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硒对水稻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土壤施入亚硒酸钠的盆栽水稻籽粒中的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硒会使水稻籽粒中的蛋白质和大多数氨基酸的合量增加,其中以土壤施入硒量为2mg/kg时,水稻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的总量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5.0%和18.1%;17种氨基酸除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受硒的影响减少外,其余15种氨基酸的含量均增加,最高增长率为32.0%。  相似文献   

10.
对四合木的化学成分,包括常量、微量化学元素、氨基酸以及热值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常量元素看四合木属Ca>Na>Mg>K型;从微量元素看属Fe>Mn>Cu>Zn型;叶片氨基酸总含量为7.16%属于中等水平低于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热值水平很高,表现为老枝(19.44MJ·kg ̄(-1))>主根(19.15Mg·kg ̄(-1))>叶片(10.18MJ·kg ̄(-1)).  相似文献   

11.
The in vitro oxidative hemolysis of human red blood cells (RBC) was used as a model to study the free radical induced damage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The hemolysis was induced by a water-soluble free radical initiator 2,2′-azo(2- as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 (AAPH) and inhibited by the principal polyphenolic components extracted from green tea leaves, i.e. (-)-epicatechin (EC), (-)-epigallocatechin (EGC), (-)-epicat- echin gallate (E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and gallic acid (GA). Addition of AAPH at 37°C caused fast hemolysis after a short period of inhibition period, while addition of the green tea polyphenols efficiently suppressed the hemolysis in the activity sequence of EGCG>EGC>ECG≈EC>GA,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green tea polyphenols are effective antioxidants which could protect biological membranes from free radical 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与茶树间作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本文对14~15年生湿地松与茶树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研究表明:间作茶园光强减弱45.2~38.6%,气温低1~3 ℃,昼夜温差小,空气湿度夏季有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0~20cm土层内有降低趋势,20~60cm稍有提高;茶树叶片的净光合效率提高4%左右,蒸腾强度降低20.3~21.7%;叶片上表皮、栅状组织和全叶均较薄,叶质柔嫩,茶叶产量平均提高 8%左右;茶叶中的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较高,酚、氨比值低,绿茶品质较好;林木蓄积量为3.3m~3/亩,综合经济效益可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种类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对9种金花茶花进行羟基自由基(·OH)去除能力、氮自由基(DPPH·)去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测定,并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茶多酚的含量,分析其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金花茶花的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中东金花茶(C.achrysantha)>武鸣金花茶(C.wumingensis)>崇左金花茶(C.chuongtsoensis)>龙州金花茶(C.longzhouensis)>普通金花茶(C.nitidissima)>天峨金花茶(C.tianeensis)>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不同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东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和10.21%;东兴金花茶花的含量最低,分别为2.42%和1.0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与其对·OH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总黄酮及茶多酚是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部分物质基础,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优质金花茶产品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夏秋名优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秋鲜叶为地象,研究了夏秋名优绿茶加工技术,结果表明:采取鲜叶—摊放—蒸青—脱水—整形—提香—干燥加工工艺生产的名优绿茶较传统工艺生产的绿茶颜色绿、滋味爽、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沙培方法,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锌(0.0,1.0,2.0,3.0,4.0,5.0 mg?L-1),研究锌对茶叶锌积累及主要化学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锌(2.0,3.0,4.0 mg?L-1)可提高茶叶中锌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和咖啡碱含量,且锌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3.0 mg?L-1.结果进一步表明添加适量的锌可提高茶叶的化学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信阳地区栽种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和采摘时间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水溶性总糖含量(%)在同期春季茶样中差异不显著,含量范围为(8.69~9.62),冬茶中最高(20.90);总黄酮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信阳本地种2最高(9.65);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信阳本地种1(2.96)本地种2(1.86)福鼎大白茶(0.35),随采摘时间变化显著,且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差异不同;茶多酚总量(%)在春季茶样中含量范围为7.17~8.38,冬茶中含量最低(0.59),但单酚类物质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随采摘时间变化显著,而冬茶中除没食子酸含量比同种春茶增加81.69%外,其他单酚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生物碱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明显,随采摘时间延后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种植在四川茶区的乌牛早等4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为材料,观测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遭受1级霜冻危害的芽叶与正常芽叶的长度、质量,测定芽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进行茶样的感官品质审评.研究比较了早春霜冻对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量、芽叶生化成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正常茶样,受冻茶样的芽长、芽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降幅分别为1.72%~7.76%、4.29%~10.26%、3.82%~20.06%、1.99%~8.31%;游离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总量的降幅分别为3.42%~8.17%、9.06%~21.78%.霜冻胁迫对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有显著性影响.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各品种受冻芽叶所制茶样的品质均下降.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春1级霜冻对名山特早芽213、福选9号的芽叶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大于川茶3号和乌牛早品种.  相似文献   

19.
测定几种不同种类的市售茶叶的茶多酚含量、粗纤维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而对其做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几种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青茶,青茶又显著高于红茶,说明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处理可能会降低茶多酚含量;信阳毛尖在粗纤维含量、茶汤酸度和透光率这三个指标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几种茶叶,可能原因是其源叶较为鲜嫩、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