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 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据联合国调查,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发生二十起严重自然灾害,平均造成八万三千人死亡,财产和农作物损失四十亿美元。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任何一次地震灾害的发生虽然是偶然的,但都构成一次社会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社会财富(人工设施,自然资源)、社会主体(包括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群体的人的集合)、社会功能(社区结构的破坏而造成内功能、外功能及潜功能的失调)的严重影响。地震学是研究这种灾害孕育、潜伏、爆发、持续、衰减过程的科学。因而,对于地震的社会影响,我们不仅要考察…  相似文献   

3.
4.
郭和 《大理科技》2000,(2):43-44,50
作者运用中心理论论和点-轴理论对大理市的城市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大理将成为云南的中心城市,并结合云南省及大理市的地震灾害实际,讨论了城市规划中的防震减灾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彭正 《科技资讯》2006,(26):183-183
本文结合当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山东省东营市实际出发,就坚持理论,把握规律,创新思路,全面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和各地区、各部门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事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引领和支撑,如何正确处理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从而实现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工作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目前地震灾害防御工作的现状及所采取的对策方法,针对震灾防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工作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孙旭丽 《科技信息》2012,(7):138-139
依靠地震科技创新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必由之路。因此,加快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防震减灾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是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迫切需求。本文试从国家对指导地震科技创新、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的有关纲领性文件精神入手,进一步论述了地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落实措施。  相似文献   

9.
充满凝聚力、战斗力的市地震局领导班子 近年来,太原市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葛文军局长为班子领导的带领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己任,以规范管理为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完善防震减灾“三大体系” 建设,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和震害分析是防震减灾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管理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城市建筑物空间数据库,并根据城市建筑物的特点,结合震害预测方法,在ArcView环境下集成了城市建筑物防震减灾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新城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市地震局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努力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的能力,创新求实,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瞬间能成灾的突发事件,人们往往一谈起地震,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怖感。事实上地震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我国目前按照“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在防震减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GIS技术由于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准确、真实地输出给用户,因此开发了许多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不同程度上存在功能不完善、全面性较差、专业模型缺乏等不足。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击的GIS系统无法满足人们对防震信息的需求,因此开发基于网络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发出一套基于Web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  相似文献   

14.
GIS技术由于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准确、真实地输出给用户,因此开发了许多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不同程度上存在功能不完善、全面性较差、专业模型缺乏等不足。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击的GIS系统无法满足人们对防震信息的需求,因此开发基于网络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发出一套基于Web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  相似文献   

15.
《遵义科技》2010,38(2):F0002-F0002
2月9日,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在贵阳召开,副省长孙国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研究员作了中国大陆地震灾害与地震趋势报告。贵州省地震局局长王尚彦研究员作了贵州地震基本形势的报告。遵义市等三个地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遵义市政府副秘书长秦岭、市科技局局长段开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十五”以来,我市各级地震部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下,科学决策、周密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与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队伍由小到大,事业由弱到强,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展,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临沧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逐步建立起了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为“十一五”抓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取得了六个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地震部门强化宣传工作,引导人们掌握基本的防,抗,救知识和技能在地震来临时,沉着应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玉泉区地震办2006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求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年内地震工作实际,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榆林科技》2006,(3):4-6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防震减灾工作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群通知》(陕政发[2005]3)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地震是全球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我国又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20世纪我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116次,约占全球的6%。20世纪世界上发生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仅3次,其中就有2次发生在我国大陆,分别为1920年宁夏海原和1950年西藏察隅,均为8.6级,由此可见我国地震活动的强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