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对白鼬(Mustela erminea)和黄鼬(M.sibirica)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鼬和黄鼬同一部位直针毛鳞片花纹的排列顺序、主要鳞片类型、鳞片高度、密度以及同种类型鳞片的外部形态均存在一定差异,即种间均存在差异,而在种内则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白鼬背毛和腹毛主要鳞片类型均为长瓣型,杂波型次之;黄鼬背毛和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均为杂波型,长瓣型次之。背毛和腹毛杂波型鳞片的密度在2种动物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背毛长瓣型鳞片的密度和高度在2种动物间差异均显著(p<0.05)。据此,笔者分析了利用鼬科动物毛鳞片花纹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翼手目大蹄蝠、中蹄蝠、中菊头蝠、普氏蹄蝠、普通伏翼和皱唇犬吻蝠腹部毛发进行显微结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1)6种蝙蝠腹部毛发的长度和宽度有不同,大蹄蝠和普通伏翼存在显著性差异;(2)6种蝙蝠腹部毛发鳞片形态和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其鳞片大小也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有利于分辨和识别该6种蝙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等离子体刻蚀、DSC 分析技术、皮质细胞分离技术及 X 射线衍射方法等近代测试手段,对地毯用阿根廷毛和中国浙江毛的微结构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同品种的毛纤维在微结构和性质上都存在着差异。阿根廷毛的鳞片大而厚,表面结构较致密,鳞片的纵向密度较稀,张角较大,径向的重叠数较多,鳞片间呈镶嵌连接,皮质层大部分由正皮质细胞组成,少量副皮质细胞呈环形分布在外围;而浙江毛的鳞片较薄,纵向排列密度较密,与毛干包覆得较紧,鳞片间呈对接连接,正、副皮质细胞为双边分布;两种毛的氨基酸种类相同,但阿根廷毛的极性基团略高,含硫量较低。在性质方面,阿根廷毛的耐稀碱性较强,碱液浓度增至一定值后、损伤反而比浙江毛严重。阿根廷毛的耐酸性较差,上染速率与平衡上染率也较低,但初始上染温度较高。耐生物酶性比浙江毛差,热分解温度亦较低。此外,文章中还论述了羊毛结构与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后整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竹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对系统分类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4种竹子营养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的研究。通过对同一竹种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的横切与纵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大多数竹种的同一竹种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叶片的结构无明显差异,刚竹属则存在一定的变异,特别是梭形细胞的有无。但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其主脉维管束的数目有显著的差异;(2)梭形细胞与胞间隙同时存在于叶片中;(3)横切面上泡状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组的数目在种间及种内均有一定的差异;(4)横切面上叶肉细胞壁的褶皱情况不能完全代表其立体构造;(5)叶的解剖构造在属间无明显的界限。因此,单一地将竹子叶片某个部位的解剖构造的资料应用于竹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其价值不大,只有在搞清楚它们结构的变化模式后,对系统分类才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5种鼠类针毛结构的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社鼠、白腹巨鼠、黑线姬鼠、青毛鼠和黄胸鼠背部针毛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其针毛上的鳞片类型可分为波状、指状、多鳞状、杂波状和锯齿杯状5种.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各鳞片类型在不同鼠种中的比例差异显著,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鼠类分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喆 《科技信息》2007,(20):137
一、羊毛的形态结构: 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细羊毛毛干是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而粗羊毛除上述两层外,毛干的中心还有髓质层也叫做毛髓.鳞片、皮质和毛髓,是由不同种类的细胞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3种蟋蟀的音锉和前翅微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是观察了3种Ji蟋科昆虫即大金蟋Xenogryllus transversus(Walker,1869),云南茨Wei蟋Zvenella yunnana(Gorochov,1985),半翅纤蟀Euscyrtus hemelytrus(De Haaan,1842)的音锉及附近翅面微毛结构,观察结果表明:3种昆虫音锉和音齿形态结构在种间在明显差异,种内差异很小;音锉附近的翅面微毛形状及分布,在3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说明音锉和音齿的超微形态结构及其前翅微毛特征在蟋蟀分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蒜类植物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对石蒜Lycorisradiata(L'Her)Herb、换锦花L.sprengeri Comes ex Baker、中国石蒜L.chinensis Traub和忽地笑L.aurea(L'Her)Herb.4个种采用切割法,并对石蒜L.radiata和长筒石蒜L.longituba Y.Hsu et Q.J.Fan 2个种采用双鳞片法进行繁殖研究,同时,以前4个种1年生子球为材料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4个种切割繁殖子球数存在显差异。以中国石蒜的繁殖系数最高;切割两刀和三刀间差异不显;种类、激素处理及鳞片部位对子球繁殖有显影响,石蒜优于长筒石蒜;用BA 500mg/L处理繁殖系数最高,达25倍;不同种类子球生长速度不同,种间差异极显。忽地笑生长最快,最大围径达16.7cm,最大重量为89.8g;两种繁殖方法中,双鳞片法繁殖系数高于切割法,但切割法在短期内能获得质优个大的子球,忽地笑和石蒜2年生子球50%以上能达到合格球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不同地点、不同生态型的12个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种子样品和1个毛榛子(C.mandshurica Maxim.et Rupr.)对照样品进行了超氧歧化酶(SOD)同工酶酶谱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形态特征相近而生于不同地点的榛子个体间SOD同工酶酶谱相同,且较稳定,而在同种不同生态型间、不同种间即使生于同地点同生境SOD同工酶酶谱差异亦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和分析蛀干类害虫天牛成虫的个体间通讯行为,笔者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并描述了3种天牛即曲纹花天牛(Leptura arcuata Panzer)、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和栗山天牛(Massicusraddei Blessig)发音器的超微形态结构,分析了3种天牛摩擦发音的方式。结果表明,3种天牛雌性和雄性发声器的形态、大小、音齿数目、分布及排列等存在种间差异,栗山天牛可能存在两种摩擦发音形式。同时还发现,3种天牛前胸背板后缘前端均生长有整齐的硬毛,光肩星天牛发音板上具有侧纵纹,这些硬毛结构在天牛的声音通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蚌科两种蚌钩介幼虫形态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钩介幼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蚌的钩介幼虫均为有钩型,但钩介幼虫的形状、大小、壳钩的长短、大棘刺的排列方式、壳表面的壳饰等在不同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种蚌类,其钩介幼虫的形态结构也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1994-1997年,作者在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户县试验基地,对果子狸的食性、饲料、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果子狸属杂食性动物.现已利用的饲料为4大类:(1)动物性饲料;(2)植物性饲料;(3)滋补性饲料;(4)补助添加剂.在年生活周期内5个不同时期,对饲料的供应与组合需求不同,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亦有区别.准备配种期:饲养的重点是供给性器官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动物性饲料不应低于20%~2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E.配种期:因动物体力和营养消耗较大,日粮中动物性饲料不应低于25%,增加肉、乳、蛋的饲喂量,保证维生素E,A,D和矿物质的供给,妊娠期:营养水平应是全年最高的.日粮配合中注意钙、磷平衡供给,尤其是钙的供应要充足,动物性饲料应达25%~40%,但脂肪含量不宜超过15%.产仔哺乳期:此期比较复杂,兽群相继换毛,要求饲料新鲜,适口性强,动物性饲料不低于30%,日粮中要补充乳类或蛋类、豆汁等,按产期早晚合理分配饲喂量.恢复期:依据动物体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比,日粮中增加多种维生素,乳酶生和骨粉等,促进体况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手指指毛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了16~50岁蒙古族566人(男284,女282)的手指指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远侧指节不生指毛,近侧和中间指节均生有指毛。左右手同位指指毛分布基本对称,每指两侧指毛分布不对称。蒙古族人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偏高,低于白种人,高于印度人、日本人、尼日利亚人和我国藏族人、汉族人、畲族人、壮族人。且存在性别高度显著性差异(男>女,P<0.001)。  相似文献   

14.
The scales on the surface of yak hair fiber act as barriers during the dyeing process. In order to solve the scale problem and to improve the dyeability of yak hair, yak hair fiber was treated by microwave low temperature plasma (MLTP) in this study. The weight loss and the dyeing properties of the yak hair fiber modified by MLTP were investig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photographs were taken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the surface shape of yak hair fib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MLTP treatment, the scale structure of yak hair was weakened and damaged greatly and the noticeable changes on the surface shape took place. At the same time,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dyeing properties of yak hair fiber was exhibited.  相似文献   

15.
以采自四川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的一份果子狸(Paguma larvata)组织样品为实验材料, 通过FIASCO法构建微卫星文库, 对25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分析, 获得147条含微卫星序列的片段, 微卫星单元重复次数大于10的序列共有42条。据此设计引物 42对, 进一步使用21份果子狸样品检测这些引物的扩增能力和扩增序列多态性, 最终得到5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同时, 对已发表的13个果子狸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 发现其中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对这10个位点的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它们具有较高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2~11, 观测杂合度为0.286~0.737, 期望杂合度为0.358~0.906); PID和PID-sib值表明, 在约109个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或104个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中, 可能发现一对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由于果子狸野外局域种群规模远低于这个量级, 这10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果子狸的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养基对山羊毛囊体外培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1种简捷而适宜的山羊毛囊体外培养方法,采用3因子3水平的拉丁方正交试验设计(L9(34))方法,对比研究了无血清的Williams E培养基、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和添加10%FCS(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及其在3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2和10ng/mL 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时对毛囊体外培养的影响。将成年青山羊皮肤上的单根毛囊完整地分离出来,并同时平行培养在9种培养基中,借助于倒置显微镜和目镜测微尺随时不断地观察毛囊生长的形态变化和测量毛根的长度。结果发现:山羊游离毛囊在9种培养基中均能很好地生长;但以无血清的培养基和在Williams E培养基的效果最好;分别和同时添加2%~10%的VEGF和EGF时可加快毛囊的生长;添加10%FCS和不添加细胞生长因子时毛囊也能生长,但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广西柳州市1 164名大学生(汉族705人,壮族459人)卷舌、翻舌、眼睑、前额发际、发旋、耳垂、拇指类型、小拇指弯曲等8项遗传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地区民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汉族、壮族间,卷舌、发际、小拇指弯曲民族间差异显著,而拇指类型、翻舌、眼睑、耳垂、发旋民族间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汉族、壮族间遗传距离最近,广西汉族、壮族分别与贵州仫佬族间的遗传距离(0.470 6,0.512 5)最远.  相似文献   

18.
利用GC-MS技术对分别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到的龙胆草根、茎、叶、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NIST2012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用3种方法在龙胆草的4个部位提取到116个化合物,用不同方法提取的龙胆草同一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用同一方法提取的龙胆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成分相对含量上的差异,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到的主要为苯类、醇类、酰胺,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到的主要为苯类、酮类、醇类;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到的主要为醇类、酮类、酯类.通过提取分析比较可知,如需研究龙胆草中某一挥发性成分,可用3种方法中的某一种及龙胆草的某一部位来进行大量提取.3种方法对龙胆草的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均有较大的贡献,这为龙胆草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板蓝、假杜鹃、可爱花、小驳骨和白花穿心莲5种新鲜爵床亚科植物的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5种爵床亚科植物有共同特征,其下表皮均具有腺鳞和钟乳体,小驳骨的上表皮纹饰和气孔特征与其余4种明显不同.5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差异,可为爵床亚科植物生药学和分类学鉴定提供新的依据,驳骨草属植物与其他4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