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中,"仇"这一要素与战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地说,有些仇影响战争的发生,有些仇影响战争的胜负;反过来,战争可以生仇,可以释仇,也可以报仇。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在勘探人性丑与消解神话方面堪称女性文学的范本。本文试图通过对她们的解读,带给当今女性文学中的“个人化”写作和“另类”写作一些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玫瑰门》是铁凝创作的一部真正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长篇力作。铁凝在带有自传性的叙事手法中,以她别具匠心的叙事艺术,在对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角色的巧妙安排中,打开了女性沉重的命运之门。  相似文献   

4.
《雨巷》一诗的推出,标志着戴望舒在新月派的影响之下由浪漫式抒情转向了象征式表现,这种定位在创造了一个经典神话的同时,却多少掩盖了诗作的新鲜异质,而《雨巷》的推陈出新正是这新质-叙事品质所为,以此来观照《雨巷》,我们得到了一个欲望的故事,在本文中笔者将尽力阐述之 。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在勘探人性丑与消解神话方面堪称女性学的范本。本试图通过对她们的解读,带给当今女性学中的“个人化”写作和“另类”写作一些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冯霞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3):29-30,74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一观点在尤金·奥尼尔的剧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仅以《榆树下的欲望》为例,去探求剧作家及其家庭其他成员在作品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尤金·奥尼尔,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深表忧虑,关注他们遭受的精神创伤,并成功地将传统表现主义手法和现代心理学技巧结合起来写作,擅长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冲突斗争。文章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戏剧《榆树下的欲望》,对剧中主要人物的需求及需求层次是如何发展的进行了探索,旨在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主要角色的欲望发展,重温奥尼尔的现代悲剧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白的《欲望三部曲》(《裸奔的年代》《欲望与恐惧》《手的十种语言》),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社会变革中人们精神蜕变时的挣扎。作者以欲望为切入点,通过描写人物对物欲、权欲和情欲的追逐,以风格多样的文本书写了孤独、恐惧、死亡、苦难等各种生命状态,刻画了人们在蜕变中展现出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的善与恶,表达了对社会历史变革中底层人物命运的殷殷关切。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死情谊的共同记忆,不论是以高入云端的“神圣”,还是痛彻心扉的“狗养”形式出现,都是值得尊重和礼拜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玫瑰的名字》中,埃柯将其丰富的多学科理论与小说创作有机融为一体,为评论者提供能够多维解读的后现代“文本盛宴”。《玫瑰的名字》通过对其揭露中世纪黑暗神权、呼唤从多种狂热中解脱、寻绎人类未来之途等主题的多层递进解析,力图展现作品雅俗共赏的独特魅力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榆树下的欲望>(1924)是尤金·奥尼尔(1888-1953)早期的杰作,剧中的故事情节与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将对剧中所体现的神话及圣经原型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榆树下的欲望》着力表现的是受自由意志支配的、源于人类自身种种欲望冲突和挤压下的个体的失败和痛苦。现代戏剧对个体主义与自由意志的推崇,使历史和社会力量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影响在作品中被弱化。个体心理的、伦理的、以及信仰的因素成为悲剧的主要动因。无论是农场主人老卡伯特,还是伊本和艾比,都受制于表现为强烈的物质欲望,都受本能欲望所驱使。此外,伦理道德的缺失,是导致剧中个体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聊斋志异》“短”的艺术表现:①随人布景,景随人转;②集中笔墨写人;③线索单纯而叙写曲折;④抓住揭示人物灵魂的关键细节,尽情展开。同时指出“短”所必须注意的三个原则及对今天短篇小说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裸奔的年代>是墨白蜕变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谭渔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奋斗历程,但最后却在人性的挣扎与欲望的蜕变中走向堕落.那种暗红色的悲剧宿命以及人性生存的困境一直贯穿在创作之中,给人一种历史苦难造就的尖锐的刺痛感和人性的荒芜感.  相似文献   

15.
以电视剧《蜗居》为代表的很多当代叙事文本经由叙述现实热点问题构成欲望叙事的基本面相,但欲望叙事最终并未真正完成,原因在于叙事伦理维度上追求的欲望叙事由于叙述者的价值偏爱堕落为伪欲望叙事。欲望叙事与伪欲望叙事的吊诡成为当代叙事文化的根本伦理危机。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了南方旧社会的一个老处女的悲剧。它颠倒错乱的时序和变换的人称代词常使读者困惑。一旦读者他们理解了这个故事,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此,这部作品很好的达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陌生化”由俄国形式主义者Viktor Shklovsky 提出。他主张艺术的目的是延长读者的感知过程。本文从俄国形式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此篇小说叙事的“陌生化”效果,以期为理解这篇作品提供更多见解。  相似文献   

17.
大凡看过演义小说《说岳全传》的人 ,都会对“岳飞大破拐子马”的这一段故事记忆深刻。在小说的描述中 ,拐子马又叫铁浮图 ,三人三骑为一联 ,人马皆披重铠。马头上佩有利刃 ,马上人都端着极锋利的长枪。每联马前还配有一个特制的拒马刺 ,上起阵来宛如一层接一层的铁墙 ,遇人人死 ,遇马马伤。这个段子来源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 ( 1 1 40 ) ,金兀术大举南侵 ,岳飞率军北上反击 ,在郾城一带与金军展开激战的这段史实。小说中关于“拐子马”和“铁浮图”的描述则大抵是根据岳飞之孙岳珂的著作《鄂王行实编年》中的记载改编的。其书中这样说道 :初 …  相似文献   

18.
“生”作为《周易》探讨宇宙本源的立足点,其本身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及美学意蕴。由“生殖”到“生存”,又由“生存”到大化生命流行,《周易》在“生”的文化基点上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和审美取向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南方文学作家,他的作品与美国的南方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反映美国南方的社会和生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的一个著名短篇,在写作手法上可与其长篇相媲美。文章通过对作品中时间的解读来探寻福克纳对旧南方历史及其传统的依依不舍的情怀:一方面,他认识到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另一方面,他忍不住沉浸在伊甸园式的旧南方的幻想中,忍不住向后看,编织旧南方的美丽神话。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 ,成书于西周前期 ,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 ,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 ,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 ,位于动词谓语之末 ,位于代词谓语之末 ;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