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曾在“纪念《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学术研讨会”(1998.10镇江)上宣读。文中指出在特定时代《马氏文通》写出的因素,比较客观地评价《文通》的作用;回顾了一百年来汉语法研究的历史,指出《文通》的巨大影响;最后对学习马氏的治学精神和作风方面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的古汉语语法著作,它的影响很大,对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马氏文通》出版一百年以来,语言学界对它的评价向有争议,一方面肯定它的巨大贡献,也有人指出它的局限和失误;近年来,更有人要全面推翻其语法体系,否定它的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马氏文通》及其研究材料中,找出马氏明引、暗引前人成说例证,论述了《马氏文通》的两大来源,即承袭传统虚词研究精华和模仿西方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马氏文通》句的定义及涵义,认为马氏是教案性质的著作,对句所下的定义切合语言习得心理。同时在王海菜、邵霭吉两位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马氏文通》句的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它第一次全面地描写了古代汉语语法,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立有开创之功,但是书中也有体例不清、论述不当、引例混乱乃至模仿印欧语法的缺点。后来的研究者对此每多贬词。本文对《马氏文通》研究中一个似已定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希望与同志们进  相似文献   

5.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一部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本文结合《说文解字》、《马氏文通》、《汉语史稿》对《论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的用法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的"次"虽来源于拉丁语法,但从整个《文通》的用例分析来看,其中的"偏次"并不等于名词的属格。"偏次"的设立符合汉语的特点以及汉语语法分析的需要,对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句法”一术语在《群经平议》中被使用共20次,在《马氏文通》中被使用共127次.其含义在二部署作中的表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真研究它们之间的“同”与“异”,这对于厘清中国古代语法术语的源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下称《文通》)系统划分了汉语词类,研究了汉语句法规律,在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的基础上开创了语法研究的新天地,使汉语语法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许多分析和结论至今仍为我们所继承。《文通》仍然是一部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典籍。本文想就《文通》在句法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便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0.
象声词刍议     
本篇从历史、现状和作用三个方面浅淡象声词。目的在于说明:语法研究和语法规律本身之间还存在着相当长的距离,有待于人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象声词的研究历史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摹拟声音的词。如《诗经·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丁丁”是描写伐木的声音,“嘤嘤”为鸟鸣声。叫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法著作,都不讲象声词——不承认象声词的语法地位。从《马氏文通》到抗战前夕,汉语法研究忽视了汉语语法的这一特点。1898年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书《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汉语语法研究成为独立的部门。《文通》具有开创之功,对语法学界产生让巨人影响。《文通》把字(词)分成实字(词)和虚字(词)两大类;实字又分五类:名字、动字、代字、静字、状字,虚字又分四类:介字、连字、助字、叹字。这九类的划分大体是合理的。发展到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11.
自从我国第一部文言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文言语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辈出,论著如林,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别开蹊径,继承出新,这是摆在古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张学贤先生在这方  相似文献   

12.
论《马氏文通》的"句"和"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如何区分《马氏文通》的“句”和“读”入手,对《文通》中“读”的论述进行考察,分析句读的功能,揭示出《文通》中“读”的本质是可以充当除句子谓语以外的任何成分的词组。“句”是完整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独立的句法分析的最大单位。句读关系是上下位关系,“读”是“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次"理论是《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拉丁语法的"格"而又不同于"格"。马氏基于汉语无词形变化的实际,抓住语序这一关键,探究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对于汉语语法分析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作为汉语语法初创期的产物,"次"理论还有矛盾失误之处,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14.
“与”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主要介词之一。前人对“与”字的研究,往往仅从训诂的角度对其进行单一训释,而《马氏文通》则站在了语法学的高度,从语法特点、介词宾语的位置、介词宾语的省略等几方面对其语法特点和搭配功能作了详细而系统的论述,比前人大大前进了一步,对后世的语法研究特别是介词研究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动字是《马氏文通》根据意义划分出的汉语动字的一个次类,可以带止词是外动字重要的语法功能之一。在《外动字与止词》节,《文通》着重讲述了几类特殊外动字的用法:"教"、"告"、"言"、"示"等动字带双止词;用为"作为"义的动字"为";动字"谓"、"言"等以顿、读为止词;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外动字止词前置等。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完整的汉语语法学著作。从句子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文通》中的起词是一个糅合主语、施事、话题的句子结构成分概念。马氏分析句子的起词,既重视语义,也结合句法标准,并注意语用因素。《文通》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的认识是混一的,但在具体分析句子起词的过程中,能够区别情况,在句法或语义或语用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揭示了汉语句子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名字章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马氏文通》名字章的内容而分为五个部分:即名字的分类、名字的通名假借、名字辨音(破读)、名字的结构方式、名字性的字(词)、顿(非主谓词组)、读(主调词组)。各部分先介绍其体例、内容,再评论其得失。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语法学中的“本位”指以什么为基点来描写语法现象。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学经历了从词本位到句本位再到词组本位的更迭嬗变,最近又有人提出篇本位语法。本文试图对这几种语法学体系作一简要的介绍与评析,以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汉语语法的演进轨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里常用在动词前面的“所”字,语法界向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所”字是一个词,但是,对于它的词性看法不一。如马建忠的《文通》定它为“接读代字(代词)”,①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沿用其说,称之为“联接代词”;杨树达先生的《马氏文通刊误》反对把“所”字定为“代词”而称为“表被动的助动词”;②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叫它做“语助词”;③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和吕叔湘、孙德宣两位先生在《助词说略》里,都把“所”字定为“助词”;后来多数《现代汉语》都从助词之说,有的把它列入“结构助词”小类里。少数学者则认为这个“所”字不够“词”的资格,称之为  相似文献   

20.
1 汉语语法学的研究,从《马氏文通》算起已经八十年了。汉语的词类问题,作为语法学的基础部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长期以来,“依句辨品”占踞着统治地位。“依句辨品”等于“离句无品”,等于“词无定类”。一九五四年,高名凯先生根据这个必然的逻辑,进一步直截了当地提出“汉语无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