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保如 《科学通报》1990,35(19):1517-1517
爱因斯坦场方程并不唯一确定时空度规,仍然容许时空坐标变换;如何确立实测量与时空坐标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探索已久的复杂问题。然而恰如在引力场中的对钟等问题上,至今存在着根本性的普遍误解。 十多年前人们才知道狭义相对论中的“同时”规定并不是唯一的。爱因斯坦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1):78-78
这也是一个令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1955年4月18日,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去世后,他的大脑被科学家保留下来用于研究,人们期待着科学家从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中发现什么,直到20世纪80后,人们才得到了三个研究小组对爱因斯坦大脑的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陈丽璇  严子浚 《自然杂志》1998,20(5):301-302
自从1995年人类首次实现了70年前爱因斯坦所预言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以来,有关BEC的理论研究成为物理学界的一个新热点,爱因斯坦所预言的BEC是对理想玻色气体而言的,尽管实际气体的原子间有互作用,但对稀薄气体,这种互作用是微弱的、一些计算表明,其结果与理想气体相比仅差约0.4%.因此,作为计算的初级近似,可将玻色气体视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是科学史上罕见的有多方面极重要成就的伟大科学家,他先后在现代物理学中四个极重要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做出基本性贡献。一些人称道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爱因斯坦独自创立相对论已举世公认,但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贡献在流行的观点看来却无甚地位。《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一文从科学史角度阐明,爱因斯坦对作为量子力学基础的矩阵力学、波动力学、测不准关系和几率波解释的建立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此文有助于读者了解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建立所作出贡献的有关情况,以及爱因斯坦为寻求整个物理学的共同基础所作出的努力。本月14日是爱因斯坦诞生105周年,特刊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听说过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一些科学名人,但是不清楚他们实际上所创立的思想。我们希望这本书有助于真正弄清爱因斯坦和其它科学家的伟大成就究竟是什么。我们对那些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几个主要物理学概念采取描述的方式,并涉及到它们产生的历史的和哲学的来龙去脉,其重点是关于这些概念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国际物理年,又称“爱因斯坦奇迹年”,其根源正在于100年前,也即1905年,爱因斯坦在布朗运动、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三个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此,在我们纪念国际物理年的时候,自然不会忘记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仅就以中文出版的来说,也已经为数不少了,在我们的荐书栏目中也有过一些介绍。不过,这部最新出版的《镜头下的爱因斯坦》,仍然因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值得我们在这里向读者推荐。近些年来,在各类图书的出版中,图文类的图书一直保持着在品种数量上急速发展的势头。确实,在这样一个所谓“读图”的…  相似文献   

8.
一些英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两位著名的科学界泰斗可能患有一种名为阿斯佩吉综合征的孤独症。这种疾病最早是由维也纳内科医生汉斯·阿斯佩吉于1944年发现的,这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能力缺乏,但其并不影响学习能力或智力。事实上,不少患有这种孤独症的人均拥有超人的天赋和能力。虽然现在对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病情进行诊断已经不可能,但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对爱因斯坦和牛顿的性格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他们是否具有上述孤独症的症状。上述科学家在《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牛顿看起来…  相似文献   

9.
胡化凯 《自然杂志》1997,19(3):175-179
马赫原理是马赫提出的一种关于惯性起因的假说,它对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活动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广义相对论和现代宇宙学中都有一定应用。本文详细考查了马赫原理的由来及其对爱因斯坦科学活动的影响,分析了爱因斯坦对马赫原理由极力肯定到全盘否定的思想转变过程及其物理学根据。展示了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诸多传记作者研究写作的重要对象,也是诸多读者对之有着浓厚兴趣的传奇式的人物。仅就各种中文版本的爱因斯坦传记来说,恐怕至少也有几十种了。但即使如此,仍然不断有新的爱因斯坦传记的问世。《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爱因斯坦传》一书,是一本不同的爱因斯坦传记。在由中国学者所写作的各种爱因斯坦传记中,这本篇幅长达40万字之多的传记也几乎是最为详尽并有特色的一本。对国内学者来说,由于对西方科学家进行研究具有文献、语言、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困难,长期以来,国内有关爱因斯坦的比较详细的传记,大…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爱因斯坦在1905年连续发表5篇重要论文,为建立相对论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1905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国际物理学会将100年后的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学年.为此,我刊从美国作家约翰·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著的It Must Be Beatuiful--Great Equations of Modern Science, Granta Publication,2002,(其中译本<自然科学中的优美理论和伟大公式>将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6章中选录几段,介绍了爱因斯坦导出质能公式的经过以志纪念.以下章节由吴俊、冯承天译(本文题目和小标题由编辑拟加).  相似文献   

12.
黄硼 《科学通报》1975,20(12):561-561
本文讨论引力规范理论中爱因斯坦-杨方程简单解的一些特性。这个解是无挠无自旋均匀各向同性理想流体内解: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的发端是与爱因斯坦的名字联在一起的。他所创立的相对论曾引起了人们时空观念的变革。他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至今仍然对科学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就其科学观念的实质来说,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仍属于近代科学传统。与爱因斯坦相比,普里高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则更具有现代精神。它在许多方面,都对爱因斯坦的科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  相似文献   

14.
星空和宇宙的奥秘,自古以来吸引着人们,许多学者为探索这一奥秘的科学真理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甚至生命.1916年,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1919年,爱因斯坦又发表了《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一文,这篇论文成为现代宇宙学的奠基之作. 那么,宇宙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它的未来又会如何呢?一些站在宇宙学前沿、思想敏锐的科学家,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用他们的心智和才学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宇宙蓝图.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曾预言,从一个遥远星体发出的光可能被另一个大质量的天体所分割并会聚成两个分隔开的像,换句话说,引力的作用犹如一个巨大的凸透镜。不过,爱因斯坦说,观察到这种奇异现象的机会是极稀少的。尽管如此,在过去一些年中天文学家还是观测到几次多重像,但不是星体的像,而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信息     
在已发现的所有星系中,有一半以上经受着来自空间的气体“重雨”的侵袭。这些气体中的大部分形成了难以观测到的暗弱恒星,另一些气体则“填喂”位于一些星系中心的类星体,从而维持了它们的活动性。这是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的费比恩(A.Fabian)在分析了10年多前发射的爱因斯坦X射线天文台的观测数据并结合新的观测结果得出的结论。爱因斯坦天文台的数据显示,在星系团中充斥着温度高达1亿K的高温气体,而在一些星系周围围  相似文献   

17.
奇云 《科学之友》2005,(13):18-19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关于"宇宙放大"的预言被证实 2005年是"爱因斯坦年"在全球科学界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100周年之际,参与"斯隆数字化巡天观测"的美国天文学家通过对大约20万颗类星体以及1 300万个星系的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关于宇宙放大现象的观点的确有据可依,整个宇宙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放大镜,光线是可以弯曲的.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列宁称他是一个自然科学发展方面的伟大革新家,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末,爱因斯坦既然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什么却促使一些职业音乐家(不是物理学家,总而言之不是科学家)多年来积极思考和研究他的生活道路和科学道路呢?这里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  相似文献   

19.
戴宏毅 《自然杂志》1999,21(4):237-239
本文介绍了核物理学家迈特纳对发现核裂变的独特贡献,分析了她被诺贝尔奖拒之门外的原因,对物理学史上这个一直存在着一些混乱和误解的问题作了澄清.  相似文献   

20.
●沉下心来探索、追求真理,应是“爱因斯坦精神”的精髓。●“第二个爱因斯坦”可遇不可求。如果我们抱着“造就爱因斯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恐怕永远盼不来又一个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也需要“忘却”:忘却偶像式的急切追求,纪念真正沉静的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爱因斯坦又一次激发了人们的梦想: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出一个爱因斯坦?可是,物理之光照耀的不应只有这样的想象,更应该关注的还有“爱因斯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的传递,比一个难题的破解、一个科学家的问世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