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工程师的工程思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是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却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工程建设培养大规模合格的工程人才值得我国教育者慎重思考和探索.工程师的工程思维缺失是工程活动产生负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工程思维有别于科学思维,是以工程哲学修养为核心元素,以工程知识为质料,以工程道德规范为骨架,以工程行动为催化剂,四种元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不仅要体现学习先进技术的理论智慧,更要具备关爱人类、认识自然、承担社会责任和创新创造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
工程哲学视野中的企业定义和企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活动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共同体.企业是现代社会中"工程活动共同体"最典型的存在形式.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方法论个人主义立场出发,把企业看成一个"黑箱",而工程哲学则立足于方法论整体主义立场提出了新的企业观和企业定义,把企业定义为由异质的个人所组成的、持续合作从事工程活动的、制度化的"共同体",认为企业的直接目的是创造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是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本文从工程时代的到来和哲学发展的趋势,探讨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树立工程意识的哲学意义和工程哲学的重要内容。文章还提出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研究周易,倡导科学思维和周易思维的结合,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周易思维的科学化以及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创新易学文化。 作者认为,当代自然辩证法界,研究工程哲学才能跟上时代需要,研究周易哲学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岩土工程可靠性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及岩土工程特殊性和岩土工程问题研究的复杂性;阐述了岩土工程是可靠性理论应用的重要领域和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关键领域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朝向工程事实本身——再论工程的划界、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提出,为工程哲学的建立奠定了逻辑前提和基础。但是,学界关于工程活动与科学、技术、生产等活动之间的划界仍然较为模糊,尤其是没有在工程与生产之间作出清晰的划界,甚至混为一谈,由此严重影响着工程哲学研究的深入。本文以朝向工程事实本身的态度,力图较为深入地探讨工程活动的划界问题,从而阐明符合事实的工程界定,并在实践哲学、行动哲学的视域中,揭示工程活动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科学社会学发展历史的两个阶段,对科学共同体与工程共同体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要地阐述和分析了开拓工程社会学与研究工程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指出工程共同体主要由投资者、管理者、工程师、工人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组成,工程共同体有“工程职业共同体”和“工程活动共同体”两个基本类型,着重分析了维系“工程活动共同体”的四种主要纽带。文章最后分析了若干有关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创见、缺乏哲学家的时代,立足于"我造物故我在"世界4理论无疑具有创新意义,但这并不是一个无条件的完美命题,应系统、辩证的理解.本文通过解构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全面审视了这一命题,以"建构"和"解构"为标准把"世界4"划分为"世界4C"和"世界4D",把工程死亡、工程伦理、工程代价等命题作为世界4D的专门研究对象纳入工程哲学的视野.为此,面向世界4D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标志,高技术带动是当下各国谋求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的主要方式。大科学工程是高技术群的集中点,通过国际合作发展服务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大科学工程来实现高技术群带动作用是一条有效途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作为我国首例国际合作建设的大科学工程,其高技术带动作用已经显现。本文以此为案例分析和探讨了大科学工程的高技术带动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工程共同体中的工人--"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跨学科的"工程研究"领域中,工程共同体是一个重要课题.工程共同体与科学共同体有不同的社会作用和结构组成,工人是工程共同体的一个绝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处于弱势的群体.本文最后部分指出:"灰领""出场"和后福特制所提出的对"新工人"的要求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从工程社会学的视角看工程决策的双重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工程社会学的视角解读工程决策是工程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工程活动核心环节的工程决策是决策主体针对工程目标和工程问题进行的权衡、设计和选择.工程决策是指向未来的、非线性的社会系统决策.从决策主体、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工程决策有社会决策和技术决策两个层次,前者是工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决策,体现的是价值合理性;后者是工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决策,体现的是工具合理性.两种决策逻辑交织在一起,其中工程的社会决策影响和决定看工程的技术决策.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自然工程而言,社会工程是非物质形态的柔性工程,是综合利用人文社会、自然以及工程科学的相关知识,建构和选择社会运行的具体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向,寻找解决社会问题,重构社会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自然工程就其基本构成而言,具有内圈和外圈的双重结构,在自然工程活动过程中工程决策阶段、工程规划阶段和工程实施过程阶段,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紧密联系,自然工程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工程活动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2.
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与技术、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关系如何,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工程伦理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而技术伦理学则是不甚成熟的学科。工程伦理学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现实作用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应加强工程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工程决策:一个值得关注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以为,工程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问题,这种观点至少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工程决策的核心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价值问题,工程决策的价值就是工程决策所追求的目标,是私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4.
合成生物学致力于设计和建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系统并将其运用于人类实践,这一新学科正对生命、自然及进化发起了挑战,也导致其在实践中面临悖论发展的困境。合成生物学挑战了传统的生命概念,摧毁了自然性,利用人为选择和有目的的进化取代了自然进化。所有这些合理的技术操作都导致了其存在的不合理性;而从其不合理性中,又能看到其科技应用的合理性。考察合成生物学的这种实践悖论特性,对于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的实践价值无疑具有重要的哲学启迪。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观和技能的人才,则成为解决新的主要社会矛盾的关键。在技能和价值观二者之中,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更为重要,难度更大。学界正在推行通识教育,力图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工科学生对"真、善、美"的鉴赏力和理想追求。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工科的通识教育效果尚不理想,出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化学工程教育中开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工程伦理》研究生必修课程,试图将它作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桥梁,期望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全球胜任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工程人才探索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建设工程领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引发的很多社会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这些问题单靠过去的建设工程学科难以解释和解决,必须引进社会学的广阔纵深视角。本文运用社会学视角和理论对建设工程进行了分析,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工程社会域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建设工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概述了建设工程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亟需进行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工程规则是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随着工程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减免工程事故发生及其危害日益迫切,在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工程规则成为必然。工程规则研究对于开启和促进工程的知识本体论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工程哲学的基础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于减免工程事故、促进工程安全、推进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本体论、过程论、STS的视角,考察工程规则的知识结构、合理性、生成、运行、变迁、社会文化意蕴等内容,是工程规则研究的具体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工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历史生成性。尽管工程的发生与发展不仅创造、呈现和积淀着人类古往今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确证、提升着人之为人的类本性,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和人自身的有限性以及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就使得人为的、人工开物的工程具有非完善性,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人类自身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性或现实的威胁性,甚至以异化的形式奴役人。所以,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