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闲暇"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作为幸福之表征的闲暇既是全部人生的惟一本原,也是作为"完善的幸福"的必要元素,它在"实践的生命"的活动中通过选择、教育以及德性的彰显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是该时期对幸福问题论述最深刻、最系统的。他指出幸福是最高的善,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同时也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实现幸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思想,是深入研究古希腊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都把善分为两个层次:幸福是最高的、真正的善;其他的事物则因作为实现幸福的手段而成为第二类的善。对于至善他们都认为是没有恶与之相对应的,恶只是与第二类的具体善相对应,恶也就都是具体的、存在于现实中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现至善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德性,德性就是第二类的善,因此,恶就是与德性相对应的人的品质。这样,他实际上表明了,行为以及每人的善恶实际上都在于自己,恶要由行为者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4.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以"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建立了他的伦理学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地位、条件,幸福与德性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他更强调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指出要通过教育、立法等途径来培养人们的德性,从而获得幸福。对这种幸福观的深入探索有益于我们现代人更好地思考幸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德性伦理学复兴以来,麦金太尔等现代德性伦理学家共同面对一个最基本的难题:重新阐释德性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德性。作为德性伦理学的重要代表,麦金太尔从德性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开启他对德性概念的界定。麦金太尔的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就逻辑关联层面而言,"实践"是德性的先在概念;就实质关联层面而言,德性是实现"实践"的"内在善"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实践"活动产生的"内在善"和"外在善"的具体对比,德性与二者的关系亦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对于幸福问题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对幸福外在条件的改善与研究上,从而忽视了实践主体精神丰富的重要作用。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幸福不仅是人的实现活动以及对于生活的合理的长期规划,同时也是德性的不断生成活动。相比于“享乐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通过批判地继承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实现正义的问题。在他看来,正义是人的一种守法且讲究平等的完满德性,其实现需要两个途径:一是个体的德性涵育,即个体应该做公正之事,培养公正、大度、友爱德性,过城邦生活;二是社会的政治建构,即社会应该建构一个体现公共利益的优良政体,实行法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幸福问题是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幸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论述最深刻、最系统的哲学家,他以中道为核心的德性幸福观,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幸福,理智地选择过幸福的生活将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德性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主要标志。既保持对于神圣宇宙秩序的认同,又寻求德性的建立,人绝不因为德性与幸福之间的背离关系而停止对德性的追求。这是古希腊悲剧关于德性的主要思想。人的德性是与它赖以产生和维持的一定社会共同体息息相关,只要人们还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就需要德性来形成相互团结的纽带,维持相互的关系,塑造优美心灵与健康人格。这使古希腊悲剧的德性观在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的批判与重构中凸显出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及其理性从孕育到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探索和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过程之中,不仅理性自身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德性需求的发生和增长。理性和德性是人类个体成长与类成长的基本精神之维,这既是一种人性的事实,也是由此而产生的人性价值标准。求真、致善并实现理性与德性的和谐发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生命个体以及整个人类精神成长与自我超越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休闲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美国直接决定将其列为第一位的经济活动;中国发展休闲产业的初衷也是基于对其经济贡献和价值的认识。在现阶段,休闲产业的经济特性体现相对于其他的文化和社会特性要明显得多,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经济特性价值的基础上,其他特性对社会的意义才会有一个更完整的显现。  相似文献   

12.
优良师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书育人”,但“教书育人”目前并未成为多数教师的自觉行为,还处于一种势单力薄的境地,工作难度还相当大,要大力开展优良师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重视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优势,建立制度规范,形成合理的“教书育人”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对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城市近郊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资源环境成为城市居民游憩的理想场所,近郊游憩正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为了做好九江近郊游憩的开发,首先分析了九江近郊游憩资源,然后,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九江市民的近郊游憩情况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九江近郊游憩地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九江近郊游憩资源设计了游憩地产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大众体育表现以休闲娱乐为特征.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点表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现阶段将成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主流.民族传统体育将继续发挥自身的健康身心的特殊功效,并有机的融入我国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为丰富人民的体育生活以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以德治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悠久、前后相沿、百家言德等特点;以德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有重民爱民、发展经济、倡导清廉、重视教化等;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思想在国家与人民、效率与公平、道德与法律、法治与人治等关系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个人属性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收入和职业阶层等与幸福感关系紧密,温州市的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居民的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属性的居民存在一定差异;第二,个人属性对于幸福感的影响不尽相同,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比年龄、收入、职业更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第三,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是复杂的,因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闲暇道德教育具有教育时空的变化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等特点,大学生良好闲暇道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只有遵循大学生闲暇活动和道德教育规律,探索独具特色的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机制,才能为实现其闲暇道德教育高效的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准确把握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的实态,增强居民休闲体育的意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陕西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良好。主要表现在:74.2%的人参与过休闲体育;体育消费人数占84.7%;活动目的以消除身心疲劳为主;选择同事为活动伙伴占56.3%;健身走和慢跑是主要的休闲体育项目。结论休闲体育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选择休闲项目简单易行;空间环境选择就近、方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至善概念实际上有四种含义,即“最高的善”——德性、“完满的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人类“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最高的本源的善”——上帝。四种至善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喜欢做知道怎么做的事情,但是不喜欢做应该做的事情。感性的人在遇到理性的社会现实的时候,往往会有挫折和压迫感,只有通过美育修养才能够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将美育的手段作为目的,即将关注结果的目光更多地转向关注过程。教师是思想者,应该研究真理的所在,并将这种真理传播出去。学生是行动者,应该在知道真理之后,学会如何将这些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师生之间是一个真理传播和实践的衔接过程,美育是实现这种衔接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