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5,(17):21
饮食不仅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还要注意食物的“个体化”,即食物的温热、寒凉等天然属性。要与摄食者的体质和目前的健康状况保持一致。有些食物本来“养人”,但如果食用不当也会“伤人”。因此,择食要注意“个体化”,比如绿豆汤、西瓜、啤酒,这三种是老百姓生活中最常见的饮食,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绿豆汤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但体质虚弱的人不要多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寒症的人也不要多喝由于其具有解毒功效,所以正在吃中药的人也不要多喝。西瓜西瓜营养丰富,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  相似文献   

2.
一戒“忧之过度”人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凡事应有度,不可杞人忧天。或终日为之忧心忡忡,无端愁思。即使确有值得忧虑的事儿,也不能整天闷闷不乐,否则会影响健康。二戒“高兴过度”高兴本来是好事,可也别乐极生悲。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好事降临,如“中大奖”、“久别亲人团聚”及金榜题名等都要注意别太兴奋,有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史的人更得当心,别使好事变成坏事。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撩拨起人们赚钱致富的欲望,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一旦能有“赚大钱”的机会,便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像。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使得一些人对投资回报率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总企盼着一夜之间就能抱一个大金娃娃。也正是这种浮躁的心理,使得有人慌不择路或不择手段去赚钱;有的人一个猛子扎进商海,呛了一肚子“海水”;有的人懵懵懂懂闯入股市,赔了个精光;有的人贪图高利,陷进了非法集资的泥坑;有的人不择手段违法乱纪,走上了人生歧途。其实,点石成金的神话只能是一种梦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赚大钱,更不可能人人都…  相似文献   

4.
言论     
《科学大观园》2014,(1):80-80
正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3、把所有人都得罪,也就谁都不得罪了;4、有油水的地方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5、沉默是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6、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7、可以得罪忙人,不可得罪闲人;8、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生活的智慧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验收就是喝醉,检查就是宴  相似文献   

5.
郑女士原本性欲平平,但在丈夫张先生的引导和影响下,性趣大为提高,在房事方面能主动与丈夫配合,夫妻俩的性生活过得十分和谐,在精神上也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有人向张先生请教房事的妙术,张先微笑着回答说,过好性生活的关键是夫妻之间要有深厚的感情,要想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可以说功夫在“性”外。张先生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习惯把“婚姻”唤为“城堡”,但很多时候它更似“人的个体”,有时候固若金汤,有时候却脆弱得一阵风也能使它崩塌。这是一个极具人性化的堡垒,如人体般常常要经受各种考验,要战胜大大小小的病毒。那么你知道婚姻中有哪些病毒吗?这些病毒究竟能给婚姻带来多大的伤害?会有致命的危机吗?  相似文献   

7.
留有余地     
在韩非子的《说林·下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工艺木雕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把鼻子给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道理,初刻时眼睛要小,小了还可加大。如果刚开始  相似文献   

8.
网恋只是一种形式。一场健康成功的网恋最终必然要从虚幻走向真实,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绝非长久之计。网恋实际是一场真实恋爱的前奏。“三大纪律”之一:见面前一定要互换照片无数“见光死”的前人证明了一个真理,互相有爱慕感觉的网友见面之前一定要互相交换照片。这并不是说我们那么在乎对方的相貌,而是因为人对于容貌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就是再其貌不扬的人,看得久了,有心理承受能力了,也能接受。否则,见面时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以致连普通朋友都做不成。“三大纪律”之二:网聊100小时以上再见面如果想要发展一场认真的恋爱,相互间的深刻  相似文献   

9.
1.不听人蛊惑,不受人引诱。对一些鼓吹吸毒有什么“好处”的话,要加以抵制,不可轻信,要学会看清花言巧语背后的诱饵,谨防上当。 2.不要与吸毒、贩毒者为伍。交友应慎重,尤其是明知有吸  相似文献   

10.
若非专业人士提醒,很难想像这样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是电脑软件的“佳作”。据悉,目前这种《书法大师》软件还不在少数,不少人或出于好奇或出于商业意识开始利用这种软件进行书法“创作”。而书法软件的“受宠”,也引起了不少专家的关注,有人欢呼也有人表示忧虑。网友“跪求书法软件”在某网站有推荐文字:“一个挺有意思的小软件,可以帮您实现成为书法家的梦想,您可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在中关村的电子商场,很容易就能找到了四五种书法软件,买书法软件的老少皆有:“老人主要想练练字,为老年生活添加点乐趣;小朋友说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书…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6,(17):44
在“e”时代,许多人需要花许多时间使用电脑科技,工作自动化虽然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但是常对着电脑,却使人觉得是“高科技在控制人”,而“非人在控制机器”,因而减少了工作满足感,整天对着电脑,使人觉得工作乏味;而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与沟通,使“e”时代人在自然、满足感、自尊、自控下,健康备受威胁,从而患上“早衰综合征”。透视“早衰综合征”“早衰综合征”是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常见的身心病症,换句话说,这种病症是一种特殊的不良心理卫生问题。所谓“早衰综合征”,简称“早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人…  相似文献   

12.
“给我做一柄最好的锤子,要那种你能做得最好的。”在纽约州的一个小村庄,一个木匠对一个铁匠说,“我们有6个人来这里干活,我把锤子忘在家里了。”“我能做得出最好的锤子,”铁匠戴维·梅尔多满腹狐疑地问,“但你会出那么高的价钱吗?”“会的,”木匠说,“我需要一柄好锤子。”  相似文献   

13.
何谓“德”?我们无意在这里作词源学或语义学上的细究。从人与社会关系这一特定的场境或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义:其一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它指的是社会对于生活其间的每个成员所应遵循的特殊规范、行为准则和要求;人们按照这种规范、准则和要求去做便是“德”。这种“德”具体到各行各业就产生了相应的、各具特点的职业道德,如教师要讲师德,医生要讲医德,从事学术研究的要讲学术道德等等。其二是价值论意义上的,通常与人的品质。品性、人格、人品等相近概念相联系,主要指一个人做人的资格(权利)和为人的品格(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的总裁戴·奥格尔维有个习惯:每当任命新经理,他总是向每位新经理送一件礼品——木娃娃。新经理收到木娃娃都感到奇怪:总裁送这木娃娃干什么呢?原来木娃娃里边有说道:大娃娃里有个中娃娃,中娃娃里有小娃娃,小娃娃里有个更小的小娃娃,更小的娃娃里有一长字条。字条上写的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雇佣比我们更小的人,我们就变会变为一个侏儒成群的小人国;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佣比我们自己高大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好一个“小人国”、“巨人公司”!戴·奥格尔维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古以来,做学问和做人从来都是统一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学术理想,就是中国的大圣人孔子也有错怪弟子的时候,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理想。毕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可以说是人伦之至,是治学和做人的典范。在他身上达到了理和性、知和意的统一。而苏格拉底之死,则超越了治学和做人,达到了一种人生观照。当古希腊人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个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牛虻时,悲剧就开始上演。注意,这是一出悲剧,是可以供后人欣赏的悲壮之剧。因此,在苏格拉底身上,…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7,(1):46-47
“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未来的路上会有多少坎坷我不能预料。真诚追求爱情的心,一直都有,只是不知道面对各方的压力我能撑多久。”“雨果说,比天空更为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对给予我关心和爱护的人们心存感激。为此,我要用我的学识,为像我一样的人服务。”当今高校,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性取向有异于主流人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极力隐藏自己,少数人愿意张扬外露。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大学生同性恋者。近日,记者走进大学校园,倾听这些特殊大学生的苦闷与困惑,分享他们的欣喜与快乐。同时,希望人们能对他们给予更多的…  相似文献   

17.
“克隆人”相继“出世”世界上首个克隆婴儿“夏娃”还未验明正身,“克隆人二号”便接踵而至。美国时间1月4日,邪教组织雷尔教派成员、“克隆援助”公司总裁、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对法新社说,第二个克隆宝宝已经降临人间,她的“父母”是一对荷兰女同性恋者。据雷尔教派下属的“克隆援助”公司发言人加利透露,“克隆人二号”于“当地时间”1月3日晚间诞生,但是她并没有说明这个“当地”究竟是哪里?不过,“当地”是某个北欧国家。加利说:“第二个克隆婴儿已经诞生,这是千真万确的。她的父母拥有荷兰国籍,但宝宝并非在荷兰所生。”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的观点看相对主义--论"不可通约"的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思《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为科学哲学带来了相对主义的问题。“不可通约”的概念更使得范式之间“沟通崩溃”,理性比较失去基础。戴维森、奇确等人对此概念提出了有力的批评,但也没能令人信服地克服这一问题。本文试图说明,首先不可通约并不意味着不可沟通,人类具有的“普遍语言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实现跨语言的完全沟通。其次,借助语言的创生能力,“不可通约”的问题也可能随着人类语言的丰富而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要睡眠,也都会有各自多彩的梦境。在2003年3月21日的“世界睡眠日”时,中国专家为人们全面解读了梦境的奥妙。据《健康时报》报道,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杨华渝解释说,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脑动电流描记器、肌动电流描记器、眼动电流描记器对睡眠进行的连续观测表明: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做梦的睡眠”和“不做梦的睡眠”两种。“做梦的睡眠”人人都有,每天晚上都要经历4~5次,加起来的时间总共有90~100分钟。也就是说,所有的人每天晚上都必须做4—5次梦,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在梦中度过的。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前一天晚上因为开夜车熬夜而缺觉的话,第二天睡眠时会首先把前一天所缺的“做梦的睡眠”补足,然后再进行“不做梦的睡眠”。  相似文献   

20.
“求是”与“致用”,作为学术研究的两种理念,它们之间究竟何者更为根本,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剪不断”的话题。不难看出,近代以来,中国学人关于学术理念的探讨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左右摇摆:或主张学术研究就是“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纯粹“求是”,学者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主张学术研究必须“学以致用”,求真只是手段,致用才是目的,学者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清末时期章太炎的“实事求是”与康有为的“通经致用”之争就是这两种学术理念的典型代表。当然,这种极端的观点必然逃不脱被扬弃的命运。梁启超曾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他给“学术”下的那个定义——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就是对康梁学派过于强调“致用”而“借经术缘饰其政论”致使“其业不昌”的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