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章介绍江西永修方言的语音特点,包括永修方言的声韵调、永修方言的音韵特点和特字音。  相似文献   

2.
本文归纳了曲江白话的声韵调系统,在与广州音系作比较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了它的语音、词汇两方面所受曲江客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录四川攀枝花市区本地方言音系,内容主要包括:攀枝花市区本地方言声韵调、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4.
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以洛阳老城区方言为代表。通过实地调查,对洛阳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排列了洛阳方言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5.
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以洛阳老城区方言为代表.通过实地调查,对洛阳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排列了洛阳方言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录四川攀枝花市区本地方言音系,内容主要包括:攀枝花市区本地方言声韵调、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7.
介绍江西省井冈山市砻市镇方言的声韵调、音韵特点和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8.
广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滇南片。文章以广南县城所在地莲城话为调查对象,整理总结出广南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同时对广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及音变现象作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随着四川达州天然气的开发和西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大力推进,达州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因此,让外界了解达州方言,让当地人学好普通话,显得尤为重要.达州方言与普通话音系在声、韵、调以及声韵配合等方面既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区别特征.我们只有把达州方言与普通话音系进行比较,对照学习,有意识地纠正达州方言中不符合普通话声、韵、调要求的读音,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音系统的复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语音不可能流传下来.在清代几位四川作家的作品以及其它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近代四川方言语音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搞清楚其声韵调系统,揭示其语音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晋方言中的"阴阳对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方言中的“阴阳对转”是指:本属阴声韵,但读为带鼻音成分的阳声韵;本属阳声韵,又读为不带鼻音成分的阴声韵。阳转阴现象在晋方言中较多;阴转阳,其他方言已有零星报告,但晋方言中的这类现象还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横峰县姚家乡的福建腔是分布于赣方言区的闽语岛方言,其语言系统中因受周边本地方言赣语横峰腔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少赣语性成分。文章介绍了姚家福建腔的分布、源流、语用情况,描写其声韵调系统,分析其语音中声母、韵头、韵尾与横峰腔相同的特点和词汇中借用横峰腔词语的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玉林桥背话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背话属闽南次方言,通行于广西王林市茂林镇上桥背、下桥背和石圳塘等几个自然村。本文具体地描写桥背话音系,包括声韵调及其特点,并列出同音字表。  相似文献   

14.
大荆位于浙江省乐清县的北部,方言属于吴语中的台州片。本文主要讨论大荆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记音以区所在地的方言为根据。壹大荆方言的声韵调1·1 大荆方言有声母37个:  相似文献   

15.
粤语是百色市右江区城区最为通行的方言。文章介绍了百色市右江区粤语的声韵调系统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明代江西词人用韵大体可以分为14个韵部。阴声韵7部,阳声韵6部,入声独立为1部。词作主要反映明代官话语音,同时有方音流露。其中有的用韵特点反映了江西赣方言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历史比较法与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晋城方音百年来阴声韵的演变,通过同邻近诸方言及汉民族共同语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百年来晋城方音阴声韵发展演变的轨迹,晋城方音阴声韵的许多旧质在发展演变中已消磨掉,在逐步向普通话靠拢,但并没有完全趋同于普通话,仍然保持着自身系统的语音特色。  相似文献   

18.
祭部的分合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法,作者依据上古方言的地域分布情况考察祭部字在上古与入声韵月部有密切关系,在韵文中有通押合用情况,还有与上古物部中古进入去声韵的字合用之例,从形声字的谐声系统看,两者之间也有谐声关系.从而论证了王力先生“长入归去”说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乐清方言的声母有29个,具备了吴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对立。韵母30个,没有入声韵和鼻化韵。声调有8个,入声不是短促调,已变为舒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  相似文献   

20.
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现代方言属于新湘语中的长益片长株潭小片,其中声母19个,韵母33个,声调5个。本文从声母、韵母、声调及声韵配合关系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描述了该区方言语音系统并揭示其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