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并从题目、两极人物形象、情节以及深层叙事结构上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叙事手法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艺术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故乡为背景来进行创作的,在作品中他描写了故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表现了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乡土情结"是他创作的支点,理解了他的"乡土观"就可以更好地解读作家本人及其作品.福克纳的乡土观包括"根"的观念、南方社区观念和和谐乡土的观念等.他的乡土观的形成源于美国南方的文化传统及南北战争南方失败的经历.作家以乡土观为武器来批判了北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他对传统的态度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注种族问题、反映黑人生活境遇是福克纳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他以文学作品愤懑地谴责了旧美国南方奴隶主的种族主义暴行。但同时,在福克纳所创造的黑人文学形象中,又反映出他思想中既痛恨种族压迫、却固守南方传统种族意识的矛盾倾向,处在人道主义理性思考与南方种族主义情感偏见的深刻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4.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是“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繁华的背后美国梦的破灭,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一种他特有的法国情结。这种法国情结始终伴随着他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浪漫,更加有异国情调,通过他的法国情结我们还可以看到作家更为真实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5.
论福克纳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二十世纪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深受南方传统思想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他的作品如同他的一些公开演讲一样明显对南方传统文化怀有浓重的认同感和超越感。他在这双重情感的斗争中,犹豫过、徘徊过,但他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局限。他在对人和人性的深层的哲理思考和痛苦的精神探索过程中,寻找人类不朽的价值和普遍的意义,成为了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清醒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34年在《论坛》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环境描写、人物性格与反映的主题四个方面。作者运用哥特式手法,通过对艾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与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及北方基本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作为美国学史上的怪诞大师,其名字是和美国南方永远连在一起的。他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规模之宏大,人物之众多,时代之漫长,都堪称是美国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无论在人物塑造上还是思想内容及创造手法上都是一篇旷世杰作,而主人公爱米丽--一个多层次极富个性的女性,一个旧南方的殉葬品--嶂是一个永远“倒下去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8.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著名南方作家,《好人难寻》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奥康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她的故土———美国南方的韵味和情致,勾勒出了社会上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对她影响很深的宗教思想的影子,深刻展示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特色与艺术风格。这些成功塑造一方面归因于南方地域文化对她的影响和天主教家庭对她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得益于她对各种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富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他极富戏剧性地再现了美国南方经历变革的种种阵痛,独具匠心地揭示了人们内心无法痊愈的种族创伤、历史创伤和精神创伤。通过构造一个由创伤编织的世界,福克纳更好地刻画了人物,更好地突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在冲击读者心灵的同时,福克纳也道出了自己对南方的堕落与拯救的思索,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荣 《科技信息》2010,(32):163-163
詹姆斯·鲍德温是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然而,对于“黑人作家”的这个头衔,鲍德温却深表反感,他不喜欢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冠以“黑人”的称号,只想成为一个“好作家”。鲍德温之所以能够在绚烂缤纷的当代美国文坛独树一帜,也正是因为他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黑人文学,把写作范围不再局限在黑人作为弱势和少数族裔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关注白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本文拟以他早期的一部作品《乔万尼的房间》为切入口,一探美国黑人文学作品所体现的非族裔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好人难寻》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弗兰娜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一部短篇小说.与她的其他作品一样, 该小说也是关于暴力、死亡和宗教的.小说的标题、叙事方式、家庭和社会诸方面都体现了冷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好人难寻》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弗兰娜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一部短篇小说。与她的其他作品一样,该小说也是关于暴力、死亡和宗教的。小说的标题、叙事方式、家庭和社会诸方面都体现了冷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分析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深受南方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对南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认同感。但是在理智上他又清楚地看到它们腐朽的本质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体现了福克纳对南方社会爱恨交织的矛盾思想。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秩序的斗争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福克纳运用神秘、暗语、象征、时序颠倒等写作手法来揭示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两部哥特式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两位南方“淑女”爱米丽和爱密利亚小姐变态畸形的爱情,来展现以福克纳和麦卡勒为代表的现代美国南方作家笔下哥特式的恐怖、荒凉绝望的畸零世界,并揭示美国南方传统社会及其价值观念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瓦解和人们,尤其是妇女,在冷酷的现代社会中的与世隔绝的孤独状态和变态心理。南方“淑女”的孤独心灵和变态恋情隐喻美国南方及至整个现代化社会的精神危机和困境。  相似文献   

16.
彭奉天 《科技信息》2010,(32):164-164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去吧,摩西》是他的第十三部长篇小说,由七篇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短篇构成,其中,《古老的部族》、《熊》和《三角洲之秋》被称为“大森林三部曲”,它们深刻体现了福克纳对荒野的特殊情感和生态忧患意识,表达了他对南方历史变迁、人类文明及人类中心主义的困惑与思考。福克纳也因此被誉为超越他所处时代的具有生态意识的绿色小说家。但笔者运用深层生态观、人文主义价值观对“大森林三部曲”解析后认为,福克纳虽然透过其作品表达了他对美国南方社会被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腐蚀的痛心与忧患,对私有制、奴隶制,种族歧视以及生态文明被人类贪欲肆意破坏的批判与反思。但他本人依旧未能超越他的时代背景与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作品中处处显露出人文主义精神对其生态观的特殊影响,他本人也是一个具有浓郁人文主义情节的生态小说家,反映出其思想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周彦军 《科技信息》2013,(16):39-39
杰克.伦敦作为早期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之一,深受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并不可避免地将其核心所在—"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创作中。本文以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荒野的呼唤》为例,以小说主人公生平的发展到最终命运的结局为主线,逐层剖析"适者生存"在小说中的体现,描述了当时美国社会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对人性扼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尤金奥尼尔是描写现代生活悲剧的伟大戏剧家,他结合古希腊,易卜生等人的传统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不断创新,为美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到悲剧的新题材,使之作品的震撼力堪与古希腊作品相媲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并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家族关系的极为不和谐。  相似文献   

19.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之一,它以其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复杂的主题、生动活泼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而引起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思想主题,进而得出作者希望摆脱社会的桎梏,让生命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望,号召大家响应作者对生命意识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他的著名歌剧作品<艺术家的生涯>入手来分析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旋律、对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描绘以及对歌剧整体风格的把握,都为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