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孙林 《科技信息》2008,(5):333-334
市管县体制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由于市管县体制的实施,使我国的地方行政层级从三级变成了四级,与当前管理界追求扁平化的趋势背道而驰.通过对市管县体制兴衰发展的历史回顾,然后从行政环境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次体制两次兴衰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市管县”体制是中国的一种主导性的行政管理制度。但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市与县经济差距的缩小,加上“市管县”体制缺乏系统配套的城市发展机制和人口政策的平台,该体制下的市县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行政区划管理中的最突出矛盾之一,“市管县”体制暴露了许多的弊端。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现阶段“市管县”体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改革“市管县”体制的构想,实行省直管县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着市县矛盾加剧、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行政成本、影响行政效能等主要问题,推行省直管县是克服市管县体制弊端的改革方向。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包括广东在内的二十多个省区进行了"扩权强县"改革,各地的改革调动了扩权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本文在对辽宁省管县体制存在弊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从市管县体制走向省管县体制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行政区位、经济区位、区域经济联系等方面分析了贵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经历了从省管县到市管县再到省管县体制的转变过程。省管县体制的实行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但相应地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针对省管县体制的实行与区域经济发展运行的矛盾,应该明确中心城市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其实现途径。省管县体制下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这就必然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越来越束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遵循我国渐进式改革的运行轨迹,客观上要求走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通过各省相继的试点与探索,强县扩权、省直管县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更带动了人们对中国当前行政区划改革趋势的思考与争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区划面临的客观形势和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现行行政区划体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市管县所展现出来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参考了许多文献和学者的意见,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并提出了城乡分治和大区设立构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次地方行政体制改革都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原因是没有进行纵向的行政层级改革。本文在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地方行政层级变化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当前"市管县"体制的局限性和"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而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市管县"体制下,我国县级政府的权力长时间处于弱化的状态,权力和责任不对称,财权和事权不平衡,权力和职能不匹配."强县扩权"改革的核心就是扩大县级政府的权力,使其财权、经济和社会管理权、人事权等权力得到强化.在扩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做到放好权、用好权、管好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并且其生产与利用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从而导致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出现资源型裂痕,不利于我国能源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国际能源经济新趋势,应将低碳、高效作为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并为之建立配套的制度、法律以及舆论体系,形成新的能源经济战略保障系统,以促进我国能源经济与国际能源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日两国铁路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先后修建铁路,但由于两国国情的不同、政策的差异,铁路的发展也大相径庭。在日本,铁路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布局合理,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中国的铁路则发展缓慢,管理混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继刚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4):38-42,65
合理的分工结构,协调的区域发展是一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的基本条件。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如何实现西藏经济的腾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西藏在我国经济分工体系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西藏应积极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并指出西藏在参与经济分工中应处理好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营经济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邓小平在民营经济问题上有着巨大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成就。本文通过对邓小平民营经济思想在不同阶段发展的历史梳理,分析邓小平民营经济思想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规律、深化认识,试为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它是国际社会寻求节约资源、减排温室气体的新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也产生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和挑战。促进我国企业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与完善法律保障体系;(2)转变成本管理观念,确立低碳成本管理意识;(3)推动科技进步,转变制造方式;(4)提供相应的技术力量支撑;(5)加大低碳生产经营的政策激励。企业只有树立了战略成本的理念,才能走上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以其独特优势和巨大市场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正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一未来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如今,广西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新一极,正以崭新的姿态与积极的步伐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广西地方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应做好战略规划,建立政策法规体系、企业监督体系、战略同盟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以及发展高新低碳技术产业、低碳文化和教育事业等,初步构建了广西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占居主导地位,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房地产业也逐步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产业——中国房地产业未来的走向,值得深思。面对中国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应从地产形态、房价调控、战场转变、政策导向和心态调试等方面综合发力,方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昌吉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之一。较之国内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尝试,乌昌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明显进展,被国内经济界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范本。总结了乌鲁木齐—昌吉经济一体化推行5年来的进展、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方伟 《湖州师专学报》2010,(3):37-40,66
角色美德是具有多重性的。角色美德的多重性决定了不同角色美德行为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使人陷人道德两难的困境。面对各种角色道德困境,只有坚持超功利原则、最优价值目标原则、最高道德准则原则以及“最大善的目的”与“最小恶的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自己的角色美德行为选择更加理性、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