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金丹术与阿拉伯炼金术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基础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阿拉伯炼金术在以上各方面都有更大的优势,所以中国金丹术传到阿拉伯后取得了比在中国本土更为辉煌的科学成就,从而为近代化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代中西金丹术的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炼丹术与西方炼金术在产生的物质基础、追求目标、理论体系、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相同点和特殊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了金丹术是化学发展的必经之路,阐明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化学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西金丹术不同演化方向的原因做了初步探讨。最后指出,中国炼丹术和西方炼金术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独立产生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东阿拉伯数字早在元代就已传入中国,而西阿拉伯数字,即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约于17世纪早期由来华耶稣会士传入中国。尽管阿拉伯数字已经引进,但一直没有被广泛使用,到19世纪后期才慢慢推广。有关阿拉伯数字的汉语名称虽然早在1642年就已经出现了,但后来又产生了许多名称,其中包括20世纪10年代产生的“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牛顿炼金术:高贵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牛顿从事炼金术研究的历程给出一种修正解释.牛顿的炼金术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以波义耳微粒哲学为理论基础而展开的,不能认定牛顿到了1675年才开始尝试将炼金术与机械论哲学结合起来展开自然哲学研究.在牛顿而言,炼金术是其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炼金术研究进路上,波义耳重视考察微粒的空间性质以及作用剂的渗透性,而牛顿于1675年后则认为物体的内聚性是因为有种种粒子力存在,因此,他重视考察作用剂的腐蚀性,加强了对酸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炼金术在科学史上的状态从被驱逐转向被重建。普林西比和纽曼等学者的工作旨在否认科学革命编史中制金与化学的清晰界线,以使炼金术在科学史上获得重建。这一进路关注到制金和化学的连续性问题,但因模糊两者的进步性终会走向困局。在科学史上理性地重建炼金术,应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理清化学之于制金的进步性转换,从而确认炼金术的科学性。此进路将通过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实现。  相似文献   

6.
牛顿炼金术手稿的历史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萨克·牛顿(Issac Newton,1642-1727)的炼金术手稿是他纵贯一生的炼金术活动的忠实记录与历史见证。然而,在牛顿身后的200多年里,这些手稿一直被人锁于深箱;尽管人们并非对此一无所知,但他们遵从启蒙时代的理性法则将炼金术认定为“伪科学”,因而不愿意也不敢于正视牛顿这位“理性科学之父”的炼金术活动及其手稿。迟至本世纪50年代,这些手稿才开始被普遍地应用于科学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前沿,并逐渐获得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对于这些手稿的恰当诠释,不仅涉及到人们对牛顿其人及其思想的新理解,而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代数方程求解几何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数方程的求解是阿拉伯数学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该文主要有度了阿拉伯代数方程求解的几何方法。几何方法在代数方程求解中的运用在阿拉伯学者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考查阿拉伯学者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发现其思想发展的两条不同中线;一是以花拉子米为代表明确给出解的代数表述或算法,同时为之提供以“出入相补原理”为基础的几何证明;另一则是以奥马为代表,以二次曲一相交的几何方法为基础寻求代数方程的解。这两条路线有着不同  相似文献   

8.
15世纪初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所著的《算术之钥(》1427)与中算相似问题的比较研究向来是中国数学史界研究的热点。以往国内的研究是从二手文献入手,通过几个问题的相似性认为《算术之钥》中的相关内容受到了中国宋元数学的影响。在解读《算术之钥》阿拉伯文本的基础上,将其与中算的相似问题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之后,发现二者就这些问题在术文、方法、目的、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同;且纵观阿拉伯数学史,《算术之钥》中的相关内容都延续了10至12世纪早期的阿拉伯数学传统,由此得出《算术之钥》应该没有受到中国宋元数学直接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认识革命史     
《认识革命史》(知革命史)是一部关于人类科学认识发展史的综合性文集,日本村上阳一郎主编,朝仓书店1979年版,全7卷。各卷内容如下: (1)科学史的哲学。包括:科学史是什么,科学理论转换的结构;作为基础的科学史;科学和社会;30年代和70年代的科学史。(2)力学和数学的会合。包括:希腊的宇宙观和运动学;阿拉伯的占星术和天文学;中世纪拉丁世界和天文术;从哥白尼到牛顿;近代数学和力学;机械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意义;现代宇宙观与力学。(3)物质观的变迁。包括:希腊的两大物质观体系;阿拉伯化学和炼金术,原子论和元素论;化学革命和拉瓦锡;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古埃及语、希腊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文献中的相关词语的考证发现,在古代科学中,并没有接近现代"炼金术"与"化学"的两个不同的词语,"炼金术"与"化学"的区别是在近代欧洲才有的。从这些古语的词源意义看,同一个词语所代表的知识或学科具有神秘法术和经验技艺的二重性。通常所谓"化学起源于炼金术"的说法其实只是这种二重性的重新调整。同时,这种二重性及其格局的近代转变在科学史上具有某种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阿拉伯骑士骑着一匹骏马冲上陡峭的高台,点燃了象征太阳的观星仪。事后,不少媒体都用大篇幅报道了这匹“阿拉伯马”的英俊与神勇。不过,据内部人士透露,那匹马并不是阿拉伯纯种马。由于阿拉伯马难以驯服,亚运会主办方最终放弃了使用阿拉伯马的计划,改用蒙古马。这反而给这种名马平添了一丝神秘。  相似文献   

12.
公元6世纪,埃塞俄比亚的一位牧羊人在高原上发现了一种食用后可以使人变兴奋的红色果实,他将这种果实带给修道院的僧侣们,僧侣们开始尝试着用这种果实作提神药。这种果实到了15世纪被人们带过红海,阿拉伯人煮出了世界上第一杯真正的咖啡。然而一千多年来,这种红色果实从东非高原到阿拉伯世界,从奥斯曼帝国到欧洲大陆,从拉美种植园到中国的大街小巷,在世界各地蔓延的咖啡香气里我们不只闻到了闲适、甜腻、浪漫和轻松,还窥见了阴谋、惩罚、反抗、冲撞、自由和激情。  相似文献   

13.
"经验"是16-17世纪自然哲学与科学中的核心词汇,追溯经验-实验科学的发展史对于理解科学革命来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而帕拉塞尔苏斯的思想学说为回答有关"经验"意义与起源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对相关文本的分析,本文试图展示,帕拉塞尔苏斯"经验"观念之根本特征在于"启示",作为"启示"的经验统一了炼金术操作与宗教性体验。帕氏的"经验"观念在三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积极的动力:首先,这种观念有助于推翻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的统治地位;其次,炼金术领域的经验不仅鼓励了实践性的研究态度,而且提倡获取对自然界的深度认识;最后,经验探究与宗教使命的结合不仅创造了一种强有力的"经验"话语,而且为经验性知识及研究确立了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新娘身穿绿嫁衣 我曾多次参加阿拉伯人的结婚仪式,了解到结婚在阿拉伯人眼中是丝毫马虎不得的大事。大体上说阿拉伯人的婚姻要经过问亲、定亲和举行婚礼三步骤。  相似文献   

15.
翁贝格(Wilhelm Homberg或Guillaume Homberg,1652-1715)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巴黎科学院最为活跃和出名的科学家,是"前拉瓦锡时期"化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细述了这位化学家的传奇科学生涯和他在化学脱离炼金术而向现代体系转变之际做出的独特贡献,其中重点论证了他的个人经历所例证的早期化学职业道路、他在化学中对实验物理学工具与方法的应用、他以物质研究为目标的"后炼金术"实验和他在理论建构中对于化学基质的"物质化"。本文旨在呈现初化学学科日渐独立之时其多种思想与社会资源的交汇与互动,理解化学革命的内在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正在蝗虫防治领域,中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1953年以来,蝗灾并未成为困扰中国的重大灾难性问题。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也显示,未来中国爆发大规模蝗灾的风险很低。阿拉伯沙漠里的一场降雨,在两年后,却让数千里外的中国人感受到了恐慌。2018年中,因为连续的强降雨,在阿曼、也门和沙特阿拉伯三国间的沙漠地带,土地湿润起来,土中的沙漠蝗虫开始从卵中孵化。到了当年年底,沙漠蝗虫的数量增激增,开始成群聚集起飞。  相似文献   

17.
石海 《科学大观园》2011,(20):25-25
阿拉伯人对石榴情有独钟!石榴是中东地区最普及的水果之一,以个大味美而闻名。阿拉伯人自古就将其视为"天堂里的圣果",它对当地人的影响反映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石榴化妆品受欢迎石榴树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最普通却又最不可缺少的植物:农场果园、私人宅院、街头巷尾等,几乎处处能瞥见它的身影。中东的石榴由于水土的缘故比中国的石榴整整大  相似文献   

18.
很久以前,泰国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他觉得成为富翁的捷径便是学会炼金之术。此后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炼金术的实验中了。不久以后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 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都吃不上了。妻子无奈,跑  相似文献   

19.
清初康熙年间(166l-1720),中国的科学技术曾一度闪烁起新的曙光,产生过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就。导致这种新的形势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是,深究当时中国新科学技术的勃兴根源,不难看出它实际上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文明的东新而形成的。不同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欧洲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20.
元初耶律楚材在其编算的历法《庚午元历》中提出了里差概念。该文对里差概念和数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耶律楚材的里差数值偏小,原因是他使用的东西距离数值过大,约为实际距离的1.4倍。这种情况与西方托勒密传统的地理经度测量数值相近。结合宋、元时期地圆知识传入中国的背景,该文认为里差是西方地理经度概念传入中国并在历法上加以应用之结果。里差概念的提出,是宋、元时期西方阿拉伯世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的重要个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