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方法作为科学划界标准的设立卡尔·波普尔把科学划界问题称为“认识论基本问题。”他认为该问题的意义”不是因为它对划分理论具有内在价值,而是由于科学逻辑的所有重要问题都与之相关。”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科学哲学家都不能回避这一“康德问题,”因而也诞生了形形色色的划界标准,把方法作为科学划界标准只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孙思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34-37,42
许多科学哲学家都曾试图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区分科学与伪科学,他们过于简单化的做法都归于失败.后现代科学观消解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反对科学的本质的做法是与科学精神相悖的.本文试图避开以往科学划界标准的缺陷,根据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研究活动的特征,提出多元的科学划界标准.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科学划界"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如何进行科学划界事关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事关心理学能否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对心理学划界标准的理解,反映了心理学家不同的哲学观、科学观和理智背景,折射出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提供了理解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和侧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划界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美国联邦法院审理阿肯色“ 5 90法案”采用的科学划界标准以及鲁斯与劳丹和奎恩之间的争论 ,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划界标准的理论探讨与司法运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以及划界问题与反伪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赞同将划界标准看做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 ,而不是去消解划界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论证拉卡托斯对波普尔科学划界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以及他的进步性标准并不能成功地解决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波普尔试图区分的是科学与伪科学。尽管拉卡托斯声称自己也试图解决这一科学划界问题,但是他的论证以及他提出的进步性标准都将历史上那些曾经构成科学的理论(可称为"不再使用的科学"或"过时的科学")与伪科学置于同等地位,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与技术的划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技术一词被频繁地与科学并列在一起使用,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成为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新问题。从知识形态、探索活动和社会建制三个方面考察的结果表明:科学和技术是从属关系;不存在科学与技术平行、对等的划界标准。科学和技术并列论或技术独立论误导教育和科研,危害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技术哲学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对由此产生的谬误进行彻底的清除。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现代科学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就会有些学科的划界带来困难。心理学自从哲学中脱胎出来,就一直面临其划界问题,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大数据的兴起不但带来了科学边界的巨大变动,而且带来了科学划界标准的变化,数据化成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新标准。凡是能够被数据化的学科,将有资格进入科学共同体,而不能够被数据化的学科将暂时被拒在科学门外。不过,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原来难于数据化的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将迎来数据化浪潮,逐渐进入科学共同体,由此,非科学可能逐渐向科学迈进,最后几乎所有研究都变成了科学研究,科学划界将变成一个伪问题。  相似文献   

9.
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从技术与科学的划界及技术哲学与科学哲学的划界,探讨了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对把技术看作是知识体系,对把技术知识论和技术逻辑作为技术哲学研究核心内容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技术主要属于实践活动范畴,主要与经济领域相关,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主要不是两种知识体系的不同,认为技术价值论问题应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卡尔·雅斯贝尔斯从对"科学的哲学"和"全体知识"的批判入手,揭示了现代科学和哲学相混淆的现状。他在理清科学的划界标准和科学的界限的基础上,指出了科学和哲学各自的独立性。科学与哲学既不能相互混淆,彼此又相互依赖,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将有助于达到二者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学发现的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在传统的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这三种科学发现模式的基础上,产生了第四种类型的发现新模式,即知识密集型科学发现模式。这种新模式带来了科学发现逻辑起点的变化,从"科学始于观察"变为"科学始于数据",并引发了从"观察渗透理论"变为"挖掘渗透理论",而且科学发现的检验方式和科学划界的判断标准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存在哲学的视域下,雅斯贝斯致力于明晰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他从起源、对象、任务/目标、方法、确定性、公认性、进展性、交流方式、系统九个方面为科学与哲学划界,提出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工具,而哲学的力量于“世界指向”(Weltorientierung)下科学的界限之处彰显,从而将哲学在“自我遗忘”中找回.对于应对所谓“第四次哲学危机”,这是一条值得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思想的演变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与非科学文化的关系是贯穿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条主线,但也是其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面对后现代科学哲学日益把科学与宗教、文学、巫术相等同的剧烈冲击,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思想的发展历程,分析各学派在划界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借鉴吸收西方各学派的正确思想,加以辩证地综合,形成我们自己关于科学与非科学文化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毋庸置疑,有两项技术将会主导21世纪的发展,决定人类未来的走向。一项是人工智能,另一项当属新兴的NBIC增强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和神经增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趋势,他们深入探讨了各类增强技术及其伦理风险。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础性议题,即如何区分增强和治疗的界限。目前各种划界尝试均有缺陷,主要源于"正常"标准的流变性和文化相对性的影响。人类增强技术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风险,破坏个人同一性,甚至会成为通向超人类主义和后人类主义的门户,消解生而为人之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使得一些人认为技术就是科学或至少是应用科学。波兰尼以经济关系为立足点,从科学与技术的目的追求、研究对象、美的原创性,以及从可言传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角度对两者的获取途径做了区分。因此,研究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解读《物理学》、《工具论》、《形而上学》等著作,梳理出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划界观。这既是对劳丹观点的深化和修正,也是我们试图揭示有关科学划界问题在其认识发展史上既存的某种“神圣的思想链条”之一环。  相似文献   

17.
朝向工程事实本身——再论工程的划界、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提出,为工程哲学的建立奠定了逻辑前提和基础。但是,学界关于工程活动与科学、技术、生产等活动之间的划界仍然较为模糊,尤其是没有在工程与生产之间作出清晰的划界,甚至混为一谈,由此严重影响着工程哲学研究的深入。本文以朝向工程事实本身的态度,力图较为深入地探讨工程活动的划界问题,从而阐明符合事实的工程界定,并在实践哲学、行动哲学的视域中,揭示工程活动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全面总结了语言哲学中形式的、内在论的和哲学的三种语义学和语用学划界理论 ,并揭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 ,特别是通过对关联理论模式的深入描述 ,从认知科学哲学的角度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扩展到整个人类的认知交流过程中 ,指出对语义学和语用学划界的研究不仅澄清了语言哲学中的许多相关论题 ,而且为语言哲学向认知科学哲学的转向奠定了基础 ,对于揭示人类的认知实质以及人造智能机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物个体性(Biological Individuality),是一个生命实体成为自己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生物个体性的划界及其标准,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目前,有关生物个体性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什么样的实体是生物个体?其二,生物个体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对生物个体性问题的回应主要是一元论和多元论的解释。生物个体性问题的一元论试图通过一个单一的、统一的概念来给生物个体性划界;多元论则认为生物个体性的可能定义是多样化的。现阶段,生物个体性问题的研究开始关注实践的维度,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视域中重新探索出一条具有情境化特征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1-116
弦论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有希望统一宇宙万物的科学理论。然而,由于弦论长期未能得到实验的证实,其自洽性、完备性和真实性也一直为人们所质疑。但弦论所具有的特殊理论内涵却引发了令人深思的哲学追问,它们包括:经验对于科学而言是必须的吗?不可观察是否构成反实在论的不充分论证说?实验和理论孰先孰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什么?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分离是否能最终统一?这些哲学追问也将弦论指向了一种全新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对我们开展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