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调查发现,在就业过程中贫困大学生多存在思想包袱过重、职业取向功利、自卑等问题。究其原因。贫困生就业难与社会制度、高校教育体制及贫困生自身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花春飞  宁蕴绯 《科技资讯》2011,(31):240-240
贫困大学生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对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成因、特点、心态等进行了分析,并简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等形式对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提出了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与开展心理辅导、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拓宽勤工助学市场、发挥专业教研室的帮扶作用,以及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建议,旨在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阮晓娟 《海峡科学》2012,(5):63-64,87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持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凸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收集资料和访谈的形式,进一步分析总结贫困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晓娟 《科技信息》2012,(15):11-11,7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拥有诚信品质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然而目前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当代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并就如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构建诚信校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郑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238-239
贫困生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物质上的困难,更要面对精神上的困难,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着物质、精神的"双贫困"。我们在重视解决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采取加大资助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轩欣 《科技资讯》2007,(21):171-171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文章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贫困现状的分析,从社会、学校、贫困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邢希云 《科技信息》2010,(24):I0063-I0063
我们不仅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贫困大学生中存在自卑心理的比例已达到91%以上,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帮助他们克服、缓解自卑心理,这是我们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讨论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接着分析了贫困大学生良好社会知觉的培养,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关键,最后研究了贫困大学生自救方式探析.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彭松礼  吴垚 《科技信息》2009,(34):I0059-I0059,I006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高校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中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业,而且引发了许多社会和家庭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更是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伍祝君 《科技信息》2011,(30):199-199
贫困大学生是校园内的特殊群体,经济窘迫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面临心理上的困惑。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方法,试图帮助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及未来。  相似文献   

12.
陈志勇 《科技信息》2009,(31):35-36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100例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通过比较分析,贫困生在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项目与非贫困生存在显著差异,面临严重心理危机,高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帮助其摆脱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贫困给高校贫困生带来经济压力,同时还伴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出现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孤独敏感心理、偏激心理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校园文化环境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消除心理闭锁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高校目前执行的贫困生建档标准已经不符合实际需要,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更显得不公平。因此,应该调整贫困生建档标准,提高建档的最低收入标准线,让更多家境较贫困的艺术类大学生能够得到适当的资助,以便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再度为社会所关注。我们的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关注这一群体,了解其特点,分析其心理状态,解决他们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孙慧 《科技信息》2009,(3):189-189,216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愈益突出,这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探讨,进而寻找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从贫困生自身以及高校、社会多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心理问题的成因,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8.
贫困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境。各级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应该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及贫困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黄良镇  云颖 《科技信息》2010,(23):I0281-I0282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制约贫困大学生体育健身与体育消费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94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投入程度明显偏低;贫困大学生普遍缺乏"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影响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没有足够的经费和时间缺乏。结论:高职院校应在加大贫困生帮扶力度的基础上,为贫困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促进贫困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从而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他们的亚健康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课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以期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