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但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协调。特别是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收益远低于东部地区。就东、西部地区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关数据建立动态规划模型,并进行了分析,提出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只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才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人口老龄化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演变速度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要严重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人口最为年轻化;西部地区老龄化增长速度要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老龄化增长速度要高于东部地区。其次,选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文盲率会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人口增长速度、性别比、产业结构升级状况会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且同一因素对东、中、西部不同空间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能源消费带来的排碳量作为一个地区的排碳量,从碳排放总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碳排放效率、碳排放结构、各产业煤消耗总量等对湖南省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碳排放总量较多,呈上升趋势,在中部8省处于中下等水平;湖南碳排放效率先减少后增加,略低于东部,高于中部、西部及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碳排放主要以煤碳排放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5%;第二产业对煤和石油消耗最多,第三产业煤消耗最少;2005年3个产业煤排放急剧增加,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形成节能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1997-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显著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二者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环境规制的作用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同时,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更显著地依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更显著地依赖环境规制,而西部地区受到两者的影响程度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课题组在利用熵值法测算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U"型关系;区域异质性表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抑制作用。因此,应动态处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化制定产业升级政策。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地区重振雄风”的全新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仍呈加快发展之势。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生产力最发达、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三大地带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战略目标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我国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地带,即东部比较发达地区、中部不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自从我国进行“第二次革命”(邓小平语,指改革)以来,三大地带都有着强烈的愿望要发展生产力。于是,近几年来,制订经济发展战略的运动风靡全国。有人把它称之为“发展战略热”。我曾参加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课题,作了一些调查,思考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三大地带的产业结构以及他们的发展战略目标基本上是这样的: 1.东部地区有门类齐全的传统产业结构,从冶金、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体系到电子、信息、纺织、食品、工艺美术等轻工业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对2010—2016年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西部地区经济效率与中部、东部对比,着重研究了新视角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经济效率水平偏低,东部经济效率保持领先且稳定,中部、西部效率较低且波动较大,调整后三地区经济效率以不同幅度下降,东部、中部变化稳定,西部波动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效率整体偏低,整体层面上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逐渐趋同。研究认为,应着眼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保持东部、中部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人均排放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但中西部地区碳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这种特征与中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较高有密切关系。1995—2007年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变化不大;从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差异的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的分解表明,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导致的,而区域之间差异贡献较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省区碳强度的决定因素,说明我国未来碳强度控制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着手,以确保我国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东、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状况等四个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而人口因素的差距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是湖南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发展湖南西部地区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就业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的分析,揭示出我国中部城市就业结构的一般变动规律.目前城市群地区的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还占据较大比重.各中心城市的就业结构表现为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步上升.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性行业的就业比重趋于下降而新兴行业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科技智囊》2004,(1):80-81
200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地区重振雄风”的全新格局。经济界权威人士指出,我国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将促进中国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与影响因素,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区域之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虽有差异,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从空间上看,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差异波动较小,且逐渐趋于平缓,中部地区相较于东部与西部地区,区域内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波动较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我国东西部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资本流动的差异以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等因素的分析,得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就必须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 ,独特的区位和一定规模的经济技术积累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地区产业结构集中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是该地区经济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发展道路选择等重大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产业结构调整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 1 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 从 80年代初以来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原因之一在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的升级调整。"十五"期间,恰逢西部大开发政策实行期间,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三次产业的划分,接下来从三次产业结构产值、三次产业产值在GDP所占比重以及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分布对"十五"期间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随后,本文将"十五"期间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进行了对比,找出了西部地区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量稳步提升,原油进口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我国原油进口量与国际原油价格、我国GDP以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原油进口量与我国GDP及三大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原油进口量影响甚微。通过建立原油进口量以及三大产业之间的VAR模型发现,我国原油进口量对三大产业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原油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5—2017年全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的构成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上看,增加创新投入明显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对产业结构的竞争效应影响不显著,表明增加创新投入未能显著提升中国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从地区层面来看,创新投入在东、中、西部对产业结构构成效应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从影响大小看,东部强于西部,中部最末;创新投入在东西部对产业竞争效应呈显著负向影响,中部影响不明显。从竞争效应被抑制的程度看,东部大于西部。据此提出要大力实施以企业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招生规模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份2014—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通过Moran’s I检验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的空间作用机制、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高等职业教育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在东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直接效应,西部地区呈现显著负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在西部地区还具有显著正向间接效应。建议从宏观层面构建层次分明、有序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从中观层面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发展,从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