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象似性体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人类的思维具有普遍性的一面,但英汉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环境中,各自对世界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在观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效果,这些认识的差异反应到各自的语言中,表现为象似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汉魏六朝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的坟墓义词语。这些坟墓义词语少数是单音节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从文化上来考察,它们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葬俗和人们对阴间的认识。它们的产生,也是人们对坟墓结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庄子>中的万物是自然物而非道德物,"自然"构成了对万物本性的规定,同时也成为"道"的法则.作为"自然"的万物,是"无用"的而非"有用"的,因为"有用性"的要求对于物恰恰是牢笼.<庄子>因此主张"观"物而否定以"判、析、察"的方式看待万物;因为"观"物时,人的心灵如明镜,而"判"物时,人的心灵因成心而生区别.对万物如能行之以"观",必能造就出"万物一体"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发展及核心内容,阐述了纳米材料的分形结构、纳米结构的分形生长、纳米结构形成的自组织性等分形现象在纳米材料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从纳米材料领域中存在的分形现象入手,探讨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从万物之"形"、万物之"道"、万物之"序"三方面展开分析,形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获取一定的人文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是具有同等意义的辩证法。“海弗利克极限”预示,“一分为二”不是无限的,物质演化史和生物发展史都表明,“一分为二”是事物的分化与延续、选择与淘汰的过程,它维护事物的发展方向;“合二而一”是信息组合积累的过程,是新事物产生的机制,是对旧事物的挑战,“合二而一”不是和稀泥,是扬弃,是创新。  相似文献   

6.
符号、语言与语言灵物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塔布”导致了语言的灵物崇拜。当人们对这个世界缺乏足够了解的时候,面对众多无法解释与接受的现实,他们宁可相信语言文字有种神秘的力量。于是,当人们将客观事象本身与表述它的符号代码混同无辨时,符号就获得了超越其本来价值的力量,语言的灵物崇拜就出现了。语言灵物崇拜的两个极端是:口头语的代表——咒,书面语的代表——符。不论是咒语的能指——语音,还是符录的能指——字形,在语言学中,它们的所指——语义和字义(字音)都是“事物”的心理再现,反映了相关的思想或观念,而并非事物的本身。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贯穿着严密的逻辑脉络。它科学地阐释了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同时又把实践作为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视野确立起来。它立足于人类活动和社套发展的现实实践。从实践速一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出发,以实践的观点、从实践的高度来关注、理解和把握人、人的世界以及揭示人与所属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革命的实践”,“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从而“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塑造和展开人的本质并最终完成“历史任务”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8.
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产生和养育天地万物;万事万物莫不得道而生,失道而亡。因此,老子要人们效法道,依道行事,做到自然无为。对于天地万物,老子主张慈爱;对于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老子主张节俭和知足知止。老子的这些宝贵生态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宋明英 《科技资讯》2010,(26):237-237
量子力学成功地解决了许多涉及微观世界的问题,它的一些科学推论值得我们仔细思考。本文将平行世界与主观世界、概率联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平行世界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是下一代网络的主要发展方向,得到了全球主要国家的认可。智能楼字是物联网技术未来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和智能楼宇的技术发展状况,然后构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宇系统总体架构和典型应用,最后提出完全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技术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
把老子哲学简略地分为道与人两个层面的做法无法准确把握老子思想,必须加上道与人之间的两个重要环节"天地"和"万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老子哲学整体结构的完整认识。老子哲学整体架构确定了人与物和道的基本关系,勾勒出人认识道的基本途径,其目的是使政治符合"道",或者说以"天道"矫正"人道",以使天下"自正"。  相似文献   

12.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庄子却用他特有的语言描述事物展示着道,其境界是大而光明的,是通明沉静的。  相似文献   

13.
浅论染发现象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之凡 《科技信息》2008,(33):263-263
文化现象充斥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世界上的每种现象,每样物事都蕴涵着自身的历史与文化,而这种历史与文化又反映和促进了物事的变迁。染发现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细微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就是通过染发这一现象来一窥人们染发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反映出来的大众文化特质,即个人行为与大众行为的关系及行为的盲目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背后的大众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4.
物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医疗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检测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研究了恶意攻击行为对检测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行为规则的入侵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医疗物联网系统。实验验证:与其它方法相比,检测率更高、生存周期更长、能量消耗更低,能够应对复杂攻击和隐蔽攻击,保障医疗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是联系人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人借助语言符号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而不同的语言符号所指向的在人们心中的事物也必然有所不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在对英汉语符意指系统差异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英汉语民族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不同之处,即世界观和语言哲学观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一个代表中国晋宋之际田园诗的顶峰,一个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丰碑,两位诗人都崇尚自然,返回到了自然之中。由于二者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观物方式也大相径庭,一个以物观物,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一个以我观物,造成了物我相隔。究其原因,源于他们的相异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即西方文化是从分析的角度来对待自然,而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用综合的方法去理解自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占有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稀土输出国.中国以30%的世界储藏量供应着世界稀土市场95%以上的份额.长此以往,会给我国带来难以避免的资源和环境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在探究世界本体的过程中,是由最初把感性中的具体的认定转向到理性抽象的东西的认定,把普遍概念作为世界之本体。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又从抽象的理性转向现实的存在来研究世界之本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则实现了探究本体论问题的伟大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方法论给我们进一步探究本体论问题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婆罗门教和佛教是印度古代的两个主要宗教。两教关于“神”的观念有重要不同。婆罗门教的主流思想认为存在着一个作为世间一切事物根本凶的神,而佛教则通常认为事物是缘起的,不存在实在的作为本体的最高神。两教的神观念与其各自理论体系的基本倾向一致,也与印度古代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冲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庄子对腿脚这一肢体符号的把握,既承续了诸子对身体意象的一贯重视,也从与当下的联系中缩小对身体的聚焦范围,仅仅从肢体角度切入,折射出庄子对所处社会的无情控诉、对芸芸众生的深切关怀、对超脱万物之"道"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